*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翻譯的危險 ISBN:9787513946346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 著編譯者:(英)沈艾娣(HenriettaHarrison)著 頁數:3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00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夢醒子》《傳教士的詛咒》之後又一力作,王笛作序,卜正民、羅志田、程美寶、鐘鳴旦等一致推薦。 牛津大學沈艾娣教授通過發掘跨域不同文化的普通人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對鴉片戰爭前中英關係的認識。 為宏大歷史注入豐富細節,呈現英使馬戛爾尼使華來龍去脈及其影響。 使團使華背景、國際局勢、使團籌備、主要成員的經歷、海上航行、使團成員見聞、清朝官員的接待、各類會談、翻譯造成的誤解、乾隆帝的接見、此後五十年中英關係的惡化等,一一呈現。 描繪兩位翻譯的人生沉浮,展示今日全球化世界的起源。 一個甘肅少年竟前往義大利接受神學訓練,后返回中國傳教;一個生於愛爾蘭的英國士兵後裔,早早就開始學漢語,不僅見到了乾隆,在東印度公司工作,還把牛痘技術引進中國。歐洲和中國學者之間早已建立起了私人社交網路;華人精英能講英文並在美國投資。 反思關於「清代中國傲慢無知」的敘述,揭示跨文化理解之難。 清朝「傲慢無知」是人為製造的,非中國社會固有特質,當時有人已很了解歐洲,但英國的威脅讓擁有這些知識變得危險,故無人願意顯露。忠誠,成為一個問題。事實上,更應該思考究竟是誰無知,原因為何。內容簡介 1792年,82歲的乾隆帝在清軍擊敗入侵的廓爾克人後志得意滿,撰文彰顯自己的「十全武功」。18世紀中後期,他治下的中國疆域遼闊、社會繁榮,但內憂外患早已顯露。與此同時,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成為海上霸主,極大地促進了工業革命,產生了對原料、市場和財富的巨大需求。1783年,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英國先是進一步加強對印度的控削,更把目光投向了馬六甲海峽以東。 1793年夏,英國政府派往清朝的特使喬治·馬戛爾尼遠渡重洋,率使團抵達承德覲見乾隆帝。這是中國同西方交往的歷史中最著名的時刻之一,英使不肯下跪而乾隆大怒、清朝以天朝自居而無視其他文化導致了衝突,乃至中國近代的持續落後,成為講述這一時刻的主要旋律。 本書不僅描述了使團籌備、人員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員一路的接待、正式與非正式會談、翻譯造成的誤解、使團見聞等諸多細節,更將鏡頭轉向覲見現場的譯員李自標和小斯當東,讓他們的人生沉浮與使團出使交織在了一起,展現了國與國交往的機制。作者認為,馬戛爾尼使華,是中英密切接觸的結果,而非開始。清朝當時有不少人對歐洲知之甚多,但英國的威脅讓擁有這些知識變得危險,故無人願意顯露。對他國越是了解,在本國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聲音就會受到壓制,翻譯首當其衝。 當鴉片戰爭最終爆發,帝國主義以及一種全力與之相拮抗的民族主義,就佔據了中國與西方關係的主流,世界權力格局也隨之改變,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越來越重要。作者簡介 趙妍傑,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譯有《夢醒子:一位華北鄉居者的人生(1857—1942)》,在《近代史研究》《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研究》等刊物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目錄 推薦序:歷史是在語言中產生的(王笛)中譯本序 人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跨越世界的人生 第一章 涼州李家 第二章 戈爾韋的老斯當東 第三章 李自標在那不勒斯的教育經歷 第四章 小斯當東的奇異童年 第二部分 李自標和馬戛爾尼使團 第五章 為使華尋覓翻譯 第六章 遠渡重洋 第七章 其他可能的譯員 第八章 作為譯員和中介的李自標 第九章 御前講話 第十章 成為隱身的翻譯 第十一章 使團之後的李自標 第三部分 小斯當東與廣州貿易 第十二章 小斯當東成為翻譯 第十三章 喬治·斯當東爵士,翻譯官與銀行家 第十四章 英國佔領澳門及其後果 第十五章 一位通事和他的麻煩 第十六章 阿美士德使華 第四部分 疏離 第十七章 李自標四處藏匿的晚年 第十八章 小斯當東在議會 第十九章 鴉片戰爭 第二十章 忘卻 結語 致謝 註釋 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