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度-數字商業新秩序 陳白 978757720818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37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度-數字商業新秩序
ISBN:9787577208183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陳白
叢書名:政邦書庫
頁數:2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14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互聯網科技公司當前面臨的*大挑戰是什麼?答案可能不是技術,而是規則。今天絕不能再以工業時代的邏輯來理解商業,我們迫切需要重新建構數字時代的商業認知框架,唯有如此,才能在下半場獲得更多生存發展的合法性。

內容簡介
對那些互聯網經濟中的領跑者而言,數字化進度條的推進不等於他們將天然地擁有更多。他們從*初的探路者變成了無處不在的龐然大物,共同塑造著新的經濟和社會生態。但很顯然,一旦監管者意識到,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系統需要包容和多樣,塑造一個能力與責任匹配、鼓勵新陳代謝的生態體系就成為必然。狂飆突進的拓荒時代就此宣告結束——當監管者重新審視規則和秩序,不管是否情願,那些商業巨頭們也會毫無例外地被重新塑造。即使是這樣,我們仍然堅信,科技可以為人類做得更多,創新的力量*終會讓社會的大多數參与者獲利。只要我們坦白地承認那堵數字圍牆的存在,認識到可能會有很多人會因數字化生存而變得更為窘迫,我們就一定會有辦法幫助那些人。毋庸置疑,*終幫我們拆掉數字圍牆的,一定是新的技術本身。作為媒體人,我得以有機會和他們完成對話:他們是公司的決策者,數字化部門的操盤手,行業數字化的幕後推手;他們是製造業的掌舵者,數字時代的佈道者,又或是風口上的弄潮兒。不管身份如何或者身處哪個行業,他們都是堅定的行動者,也是數字新世界的創造者。1995年的尼葛洛龐帝說,預測未來*好的辦法是把它創造出來。三十年後,未來已來。5G落地、雲計算崛起等等技術的不斷革新應用、數字化轉型對於傳統行業的效率改造,這些當然是衡量中國數度的標尺;但浮躁的快公司風口、以生態為名的數字壟斷、加班和996、裁員等等,這些同樣都是中國數度。作者希望能夠通過其觀察和持續一年半的採訪,為大家呈現這樣一個多元而複雜的數字新世界。

作者簡介
深水研究(Deep?Research)創始人、政邦智庫特約研究員、冰川思想庫特約研究員、FT中文網專欄作家。鳳凰網、澎湃新聞、新京報、杭州之聲、紅星新聞、經濟觀察報等多家媒體特約財經評論員。曾任經濟觀察報科技(TMT)新聞部主任、商業評論主筆;鳳凰網高級財經評論員;新京報經濟評論負責人。作品曾獲中國經濟新聞獎一等獎。

目錄
戰略重塑 /1
快公司、慢公司 /3
重新定位互聯網 /7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11
傳統行業如何重做一遍 /15
看不見的競爭對手 /19
拆分巨頭,重啟創新 /31
科技公司需重視 「非市場戰略」 /3
產業轉向 /39
從平台到 「卡脖子」 /41
從獨角獸到巨獸 /49
互聯網 「拆牆」行動 /53
「種草經濟」往何處去 /56
主播困在直播間里 /60
電商與實體,共識是什麼 /63
重要的不是價格戰 /67
數字文化 /71
反對 「流量即正義」 /73
「996」:被揭開畫皮的時代焦慮 /76

轉型之路 /91
數字化轉型:無人區的探索者們 /93
華為如何走出數據沼澤 /97
趨勢洞察 /165
當科技公司淪為傳統企業 /167
對話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決策
科學教授 方躍 /171
平台經濟再定位 /186
對話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
陳威如 /195

前言/序言
由現象探索規律為什麼重要?
現象是直接的,它構成了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的起
點。但現象是複雜的、流變的,所以它往往令人困惑。我們只有撥開迷霧,才能洞察規律; 只有更深入地理解
本質,把握現象的運行機理,才能預測事物的趨勢,從
而逼近准 確 和 科 學 的 決 策。 在 商 業、 科 學、 技 術 等 領
域,這個過程都同樣重要。
隨著科技 日 新 月 異 的 發 展, 諸 如 人 工 智 能、 大 數
據、雲計算 等 尖 端 技 術 逐 漸 滲 透 進 傳 統 產 業 的 各 個 角
落,極大地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效率的提升。 這就
是所謂的所有行業都值得用互聯網重新做一遍。
新的商業模式背後,是新的商業規律。 比如, 基於
數字技術的「千人千面」,「不同人不同價格」,雖然不
會改變價格與需求的基本規律, 但是卻很可能改變實際
的供求曲線的形狀,改變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並
由此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比如,「羊毛出在狗身上,豬
來買單」。
新東西總是難以把握的。所以,新技術與傳統商業
的結合,雖然為商業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機遇, 創造
了巨大的財富,但同時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 數
字經 濟 中 的 商 業, 也 變 得 更 加 多 變、 刺 激, 充 滿 了
風險。洞悉規律,成為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因為洞悉規
律,就可以避開風險。
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要去露台
上看看星星,雖然上海光污染嚴重,能見度不高,但哪
怕漆黑一片的夜空也有同樣作用: 它讓人靜下來, 去思
索日常事務之外的事情。 那些日常中你會忽略的場景、
idea、想法、觀點,這時會不期而遇地閃現。
張一鳴對自己從一線退下來的解釋就是:希望 「心
態能夠放緩下來,一方面避免短期業務焦慮的包袱, 另
一方面不帶固定預期地對未來有開闊的想象, 有更長遠
的目標」 「相 對 專 注 學 習 知 識, 系 統 思 考, 研 究 新 事
物」
一直以來,對於商業規律、商業思想的研究, 夾在
學界和商界之間,媒體從業者其實是不怎麼被重視的,
總覺得研究有學界,實幹有商界, 媒體似乎只能起到一
個報道、呈現的作用。
但是,數字 經 濟 的 從 業 者, 面 對 高 強 度 的 日 常 工
作,要聚焦一個細分的主業, 很難做這種全面的了解與
思考,那 些 社 交 媒 體 中 流 轉 的 行 業 新 聞, 往 往 流 于 淺
表。而學界,則要研究更抽象、更底層的經濟規律, 缺乏對市場的直接認知。
研究型的媒體人,恰好在這兩者之間。互聯網改變
著一切,同樣也在改變著媒體與媒體人。 越來越多的媒
體人,在業界與學界間承上啟下, 轉型成為研究型媒體
人。所謂研究型媒體人,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框架,深
厚的行業見聞,還要擁有對新技術敏銳的感知。 只有這
樣,才能洞察數字經濟中複雜多變的現象。 本書的作者
陳白,正是這樣一位研究型媒體人。
我認識陳 白 很 多 年, * 近 一 段 時 間, 感 覺 越 發 突
出,那就是她太能寫了,而且,風格更加偏重專業型的
分析。作為媒體人,她深入訪談許多商界、學界人士,
有很多第一手的信息。 隨著陳白日常工作的展開, 她通
過學習、洞察、梳理、思考,從媒體人轉向成了一個互
聯網媒體人、一個研究型媒體人。
在這本書中,陳白在自己多年積累的基礎上, 從數
字經濟的 戰 略、 產 業 現 狀、 文 化、 轉 型、 趨 勢 等 多 方
面,提出 了 自 己 的 洞 見, 為 這 個 快 速 發 展 的 數 字 新 世
界,勾勒出基本商業規則和度量衡。
所以,本書對於數字經濟的從業人員,可以提供一
種俯瞰視角的思考,更全面細緻。 對於對數字經濟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則可以提供一個中國當下數字經濟
發展情況的分析性介紹。
正如作者所說:在數字商業的新大陸,我們以往熟
悉的商業邏輯正在遭遇全新的挑戰, 急需得到重視和重
構, 以終止過去的布朗運動式生長,爭取在下半場獲得
更多的生存合法性, 也只有這樣,未來才有可能獲得更
多的增長空間和發展可能性——熬得過冬天,才能等到
春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