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說鄉村空間書寫流變論 張歡 97875227392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說鄉村空間書寫流變論
ISBN:978752273921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張歡
頁數:23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762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說中的鄉村空間書寫為研究對象,全面梳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說中鄉村空間書寫的對象和特點,釐清了鄉村空間書寫流變的歷時輪廓,深入地闡釋了鄉村空間書寫流變映射的鄉村社會與文化變遷,進一步解讀了現代化進程對鄉村的影響。著作豐富了鄉村小說的研究內容,擴展了當代文學的研究範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參考。

作者簡介
張歡,文學博士,現任職于貴州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空間理論、文學景觀、民族藝術與文化研究。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先後在《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中國美術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30多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多項;獲第十屆貴州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貴州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的緣起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相關概念的闡釋與研究對象的界定
第五節 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說鄉村空間書寫的歷史嬗變
第二章 傳統文化的消逝與革命政治文化的興起(1949-1976年)
第一節 鄉村聚落空間的繼承
第二節 民居空間書寫的政治寓意
第三節 民俗與民間信仰空間書寫的新變
第四節 政治生活空間書寫的嬗變
第五節 鄉村生產空間的現代化過渡
第六節 時代變遷下的異質空間書寫
第三章 新時期長篇小說鄉村空間的書寫(1977-1999年)
第一節 鄉村聚落空間書寫的特徵
第二節 文化變革中民居空間書寫的變異
第三節 民俗與民間信仰空間書寫的復甦與變更
第四節 鄉村商業空間書寫的多元化
第四章 城市文化的滲透、融合與新變(2000年至今)
第一節 鄉村聚落空間書寫的繼承與新變
第二節 鄉村民居空間書寫的多元化
第三節 鄉村工作空間書寫的流變
第四節 民俗與民間信仰空間書寫的多元化
第五節 鄉村休閑娛樂空間的書寫
結語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以來,「鄉村空間」成為當代
現實題材長篇小說中重要的
書寫對象,隨著中國社會的
發展,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
說中的「鄉村空間」書寫呈現
出鮮明的階段性演變,映射
了不同歷史時期鄉村社會與
文化的變遷。根據鄉村空間
書寫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徵候
的差異性,當代現實題材長
第一篇小說的鄉村空間書寫大概
可以劃分為「十七年」時期與
「文化大革命」時期(1949-
1976年)、新時期(1977
-1999年)、新世紀(2000
至今)三個歷史階段。
本書以「十七年」時期與「
文化大革命」時期、新時期
、新世紀三個重要歷史階段
的典型現實題材長篇小說的
鄉村空間書寫為研究對象,
探討小說鄉村空間書寫的對
象、空間書寫的特點,以及
空間書寫的演變所映射的鄉
村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第一章,緒論。本章論
述了研究的起源與背景、相
關研究的歷史和現狀、闡釋
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釐定
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廓清
鄉村空間書寫流變的歷時輪
廓等。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
論述了本書選題的起源,小
說中諸如地域地貌、各類場
景、物象景觀等鄉村空間的
書寫,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鄉村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因此,本書嘗試從空間書寫
視角來研究當代現實題材長
第一篇小說中鄉村的發展與變化
,具有合理性。第二節分析
了國內外關於鄉村小說空間
書寫研究的現狀。目前針對
鄉村小說的文學史研究,鄉
村小說的文化表徵研究,以
及鄉村小說的藝術形式研究
較多,而針對鄉村小說的空
間書寫研究較少。因此,現
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
鄉村作為空間中的「物」而存
在。第三節介紹了本書採取
的研究方法。本書除採用文
本分析法、文獻整理法、比
較分析法、社會歷史研究法
等傳統研究方法外,還採用
了文學地理學與文化社會學
等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第四
第一節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闡
釋「鄉村小說」「鄉村」「鄉村
空間」的概念,表明「鄉村空
間」是與「城市空間」相對應
的空間。釐定了本書研究的
對象與研究範圍。闡明研究
對象主要包括小說中實有可
見的「具象空間」,以及由民
俗事象形成的「非具象空間」
。第五節闡述了當代現實題
材長篇小說的鄉村空間書寫
的階段性演變過程,揭示了
鄉村空間書寫呈現的社會與
文化變遷。
第二章,傳統文化的消
逝與革命政治文化的興起(
1949-1976年)。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初期,傳統文化
仍影響鄉村,鄉村聚落空間
書寫的特點是「依山傍水」「
自然生態」。同時,由於革
命政治生活逐漸成為鄉村的
主要生活形態,鄉村的民居
文化、民俗與民間信仰、生
產勞動等都受到影響,空間
書寫出現了政治化轉向。
本章主要以周立波、浩
然、柳青、丁玲、趙樹理等
當代作家的典型現實題材長
第一篇小說為研究對象。本章共
分六節。第一節主要分析了
「十七年」時期與「文化大革
命」時期長篇小說鄉村聚落
空間書寫呈現的特點,表明
傳統文化影響了鄉村聚落空
間的形成。同時,在革命政
治文化影響下,聚落空間書
寫中出現了「合作社」「供銷
社」「水渠」等新質元素。第
二節主要分析了民居空間書
寫呈現的特點,剖析空間書
寫背後的社會與文化變化。
政治文化影響了民居空間的
呈現,民居空間書寫映射了
鄉村各階級之間的鬥爭與對
立。第三節分析了在政治文
化影響下,鄉村的民俗裝飾
、婚喪嫁娶儀式、民間節慶
等空間的書寫具有政治化特
征。以「龍王廟」「土神廟」「
堂屋神龕」「墓地」等為代表
的民間信仰空間,被具有政
治意味的符號所置換,映射
了鄉村社會精神文化的變遷
。第四節分析了會議室空間
、集會空間的書寫。會議空
間書寫成為「十七年」文學的
鮮明特徵,具有某種精神權
力控制的實際意義,代表著
鄉村宗族文化讓位於革命政
治文化。第五節分析了農田
、水渠與合作社的書寫特點
,表明土地改革和合作化運
動對中國鄉村生產模式產生
了巨大影響,家庭生產向集
體生產轉變,傳統農業生產
向現代生產過渡。第六節分
析了在時代變遷下,20世紀
五六十年代的長篇小說中集
鎮空間與商業空間的書寫,
表明傳統鄉村並非完全封閉
,鄉村逐步向現代化過渡。
第三章,新時期長篇小
說鄉村空間的書寫(1977-
1999年)。「文化大革命」結
束后,傳統文化逐漸在鄉村
復甦,鄉村逐漸從封閉型半
封閉型走向開放,與外界交
流增多。各類型商業經濟蓬
勃發展,鄉村出現許多商業
空間。本章主要以周克芹、
路遙、賈平凹、何申、浩然
、張煒、賀享雍等當代作家
的典型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
說為研究對象。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
分析了20世紀80年代的鄉
村聚落空間呈現的特點。聚
落空間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
結合,空間書寫中出現了新
質元素,如「城」「鎮」「新房」「
新路」等。這些新質空間書
寫的出現,表明20世紀80
年代以後,傳統鄉村聚落空
間結構開始改變,中國鄉村
文化兼具傳統與現代特徵。
第二節分析了民居空間書寫
的特徵。與「十七年」時期和
「文化大革命」時期不同,因
受到商業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