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走向媒介本體論-歐美媒介理論文選 ISBN:9787507855616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韓曉強 叢書名:新迷影叢書 頁數:5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30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媒介研究的理論文選,涵蓋了從舊媒介到新媒介再到后媒介的廣闊領域。第一部分聚焦于傳統媒介,包括媒介本體論、空間性、直觀和圖形的實踐與思考、視聽媒介、公共媒介顯示以及媒介域等議題。第二部分則轉向新媒介的探討,包括數字記憶、模擬與數字控制論、媒介特異性分析、軟體與視覺知識、網路權力理論、社交媒體中的社交以及日常媒介生活實踐等主題。第三部分則深入后媒介時代,涉及媒介理論、生物技術與後人類話語、昆蟲媒介、邪惡媒介研究、基礎設施主義以及數字被拋境況等前沿議題。作者簡介 韓曉強,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領域為電影理論、媒介理論、世界電影史以及當代媒介藝術,譯有《后電影視覺——運動影像媒介與觀眾的共同進化》一書。目錄 第一部分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走向媒介本體論(2009) 維蘭·傅拉瑟 線與面(2002) 西比爾·克萊默爾 痕?、文字、圖表:反思空間性、直觀和圖形的實踐與思考(2014) 西格弗里德·齊林斯基 視聽(1989) 埃爾基·胡塔莫 牆上的訊息:一種公共媒介顯示的考古學(2009) 雷吉斯·德布雷、露易絲·梅爾佐 媒介域:一個基本概念(2005) 約瑟夫·沃格爾 生成—媒介:伽利略的望遠鏡(2007) 傑伊·大衛·博爾特、理查德·格魯辛 再媒介化(1999) 第二部分 沃爾夫岡·恩斯特 正在進行的雙系統:古典檔案與數字記憶(2009) 克勞斯·皮亞斯 模擬、數字與控制論幻相(2005) 凱瑟琳·海爾斯 表層印刷、深層代碼:媒介特異性分析的重要性(2004) 全喜卿 論軟體,或視覺知識的持存(2005) 曼紐爾·卡斯特 一種權力的網路理論(2011) 基爾特·洛文克 何為社交媒體中的社交?(2012) 列夫·馬諾維奇 日常媒介生活實踐:從大眾消費到大眾文化生產?(2009) 亞歷山大·加洛韋 協議 VS 制度化(2004) 第三部分 馬克·B N 漢森 媒介理論(2006) 尤金·薩克 數據製造肉身:生物技術與後人類話語(2003) 尤西·帕里卡 昆蟲媒介(2010) 馬修·富勒、安德魯·高菲 走向邪惡媒介研究(2009) 約翰·杜海姆·彼得斯 基礎設施主義:媒介作為自然與文化之間的交通(2015) 阿曼達·拉格奎斯特 生存媒介:走向一種數字被拋境況的理論化(2017) 麗莎·吉特爾曼 作為歷史主體的媒介(2006) 大都會文獻翻譯小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