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自殺干預實用技術-幫助有自殺傾向的人 ISBN:9787518449644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 著編譯者:斯泰茜.弗里登瑟爾 頁數:3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23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箱。一些針對與自殺來訪者工作的書籍主要聚焦于自殺風險評估,而不是治療。那些超越風險評估的書通常要麼是學術性的,要麼是專註于單一理論或方法的准治療手冊,而忽略了許多其他豐富的技術。本書則有所不同。它用對話的風格為現實世界的實踐提供了具體的建議。這裏描述的技術可以應用到各種類型的治療中,無論專業人員的理論取向是什麼,也無論來訪者是第一次、第十次還是第一百次參与會談。每個技巧之後都有一個臨床案例,少數是對技術的詳細講解。 這本書涵蓋了幫助有自殺傾向的人的方方面面,從審視自己的個人經歷和恐懼開始,逐步介紹了風險評估、安全計劃和治療計劃等基本領域,然後提供了降低自殺風險、重建生存願望的豐富技巧。這些技巧是根據在與來訪者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的特定議題來排序的。內容簡介 本書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箱。它首先表明專業人員需要審視自己的個人經歷和對自殺的恐懼,接著介紹了風險評估、安全計劃和治療計劃等基本領域,然後提供了降低自殺風險、重建生存願望的豐富技巧。 書中描述的技術可以應用到各種類型的治療中,無論專業人員的理論取向是什麼,也無論來訪者是第一次、第十次還是第一百次參与會談。臨床工作者無須按任何特定順序閱讀本書,甚至無須閱讀全書。將本書翻到任意一頁,都能找到可以立即應用的有用技巧或技術。作者簡介 李飛,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第四屆和第五屆中德高級認知行為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的中方教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第三屆理事、湖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目錄 第一章 理解自殺和自己技巧1:反思你對自殺的偏見 技巧2:評估你的自殺經歷(或沒有自殺經歷) 技巧3:直面「自殺焦慮」 技巧4:警惕對有自殺傾向的人的負面感受 技巧5:拒絕「救世主」的角色 技巧6:保持希望 第二章 克服禁忌 技巧7:直面你的恐懼 技巧8:直接詢問自殺想法 技巧9:獲取敏感信息的技術 技巧10:採用敘事方法——「自殺的故事講述」 技巧11:也詢問自殺的意象 技巧12:揭開對住院的恐懼和其他披露的障礙 第三章 「加入」有自殺傾向的人 技巧13:認識到,對於某些人來說,你是敵人 技巧14:儘可能避免脅迫和控制 技巧15:克制勸說或提供建議的衝動 技巧16:了解一個人想死的原因 技巧17:「認可」想死的願望 技巧18:承認自殺是一種選擇 第四章 評估危險 技巧19:收集有關自殺想法和行為的其餘要點 技巧20:了解先前的自殺危機——CASE方法 技巧21:謹慎使用標準化問卷 技巧22:比風險因素更重要的警告信號 技巧23:篩查獲得槍支的途徑 技巧24:詢問互聯網使用情況 技巧25:調查殺人意念 技巧26:從家人、專業人士和其他人那裡收集信息 第五章 評估保護性和文化因素 技巧27:審視生存理由 技巧28:識別其他保護因素 技巧29:關注文化 技巧30:調查自殺的宗教和心靈觀點 第六章 綜合評估風險 技巧31:徵求來訪者對自殺風險的自我評估 技巧32:評估自殺的急性風險 技巧33:估計自殺的慢性風險 技巧34:大量記錄 第七章 注意即時安全 技巧35:了解何時和為何住院治療 技巧36:知道何時和為什麼不追求住院治療 技巧37:不要使用不自殺協議 技巧38:合作制訂安全計劃 技巧39:鼓勵推遲 技巧40:關於獲得槍支的問題解決 技巧41:也討論其他自殺工具的獲得 技巧42:如果身患絕症,(或許)採取不同的做法 技巧43:尋求顧問諮詢 第八章 治療計劃 技巧44:將自殺作為焦點 技巧45:根據需要,增加聯繫頻率 技巧46:用不同的方式對待慢性自殺 技巧47:讓所愛之人參與進來 技巧48:建議進行身體檢查 技巧49:建議評估藥物治療 技巧50:持續監測自殺意念 第九章 減輕心理痛苦 技巧51:安全之後,解除痛苦 技巧52:尋找未滿足的需求 技巧53:針對社會隔離 技巧54:使用著陸練習 第十章 探索動機和疑慮 技巧55:假設「沒事」——這個人想放棄自殺嗎? 技巧56:探討矛盾心理 技巧57:比較生存與死亡的理由 技巧58:邀請對方尋找「陷阱」 技巧59:尋找例外 第十一章 灌注希望 技巧60:將自殺視為一種問題解決行為 技巧61:頭腦風暴出「選項列表」 技巧62:教授問題解決的方法 技巧63:完善未來計劃和目標 技巧64:使用希望工具包 技巧65:突出優勢 第十二章 借鑒認知行為策略 技巧66:將自殺想法與其他想法聯繫起來 技巧67:關於認知歪曲的教育 技巧68:幫助挑戰消極想法 技巧69:引出應對陳述 技巧70:重寫自殺意象 技巧71:防止思維壓抑 技巧72:加強對自殺想法的接納 第十三章 提高生活質量 技巧73:增強應對技巧 技巧74:培養正念 技巧75:「拓展和構建」積極情緒 技巧76:匹配價值觀與行為激活 第十四章 自殺未遂後繼續生活 技巧77:區分自殺性和非自殺性自傷 技巧78:確定來訪者對倖存的反應 技巧79:開展行為鏈分析 技巧80:評估安全計劃的不足之處 技巧81:利用「可教時刻」 技巧82:關注治療關係 技巧83:處理自殺未遂的創傷 技巧84:探索羞恥和污名化 第十五章 培養複原力 技巧85:預警複發的可能性 技巧86:回顧經驗 技巧87:完成複發預防方案 技巧88:給自殺的自己寫一封信 技巧89:隨訪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