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低碳城市建設理念.框架與路徑 ISBN:9787507436303 出版社:中國城市 著編譯者:鮑海君 徐可西 頁數:2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73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低碳城市發展作為一項探索性創新工作,需要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指導。本書力圖呈現低碳城市發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的融合成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釐清低碳城市的內涵與外延,從理論上對低碳城市的內涵及其特徵進行闡述。(2)提煉低碳城市建設經驗,為中國未來低碳城市發展提供參考。(3)創新未來低碳城市發展道路,提出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的方向、框架和實現路徑。木書的主要作者鮑海君教授與徐可西副教授長期致力於低碳城市研究,分別擔任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專委會主任委員和秘書長,在城市治理、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為本書提供了嚴謹的理論支撐。 本書可供從事低碳城市研究相關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學習參考讀物。目錄 第一章 低碳城市基礎理論一、可持續發展理論 二、生態承載力理論 三、碳排放「脫鉤」(Decoupling)理論 四、低碳經濟理論 五、循環經濟理論 六、精明增長理論 七、緊湊城市理論 第二章 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英國低碳城市全面規劃之路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三章 「哈馬碧」模式的締造者——瑞典低碳生態城市的探索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四章 「國民共建模式」引領者——丹麥零碳排放城市建設的經驗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哥本哈根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五章 「政技教」三位一體——德國複合型低碳城市發展模式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六章 低碳創新技術注重者——美國低碳城市的革新與實踐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七章 以人為本,科學規劃——新加坡「花園城市」的低碳轉型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八章 創新全社會共建機制——日本循環型社會的建設歷程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九章 政府主導的低碳城市建設——中國城市可持續道路的探索 一、低碳城市發展背景 二、低碳城市政策體系 三、低碳城市建設路徑 四、低碳城市最佳實踐 五、低碳城市經驗總結 第十章 「30·60」未來低碳城市發展指引 一、宜居宜業人本化 二、人居環境生態化 三、生活方式綠色化 四、空間利用集約化 五、水城融合海綿化 六、垃圾處理無廢化 七、互聯互通智慧化 第十一章 「30·60」未來低碳城市發展框架 一、低碳城市發展框架 二、低碳城市發展原則 三、低碳城市發展理念 四、低碳城市發展手段 第十二章 「30·60」未來低碳城市發展路徑 一、零碳建築 二、零碳單元 三、低碳城市 第十三章 結論 一、低碳城市發展基礎理論梳理 二、國際典範國家低碳城市建設經驗總結 三、「30·60」未來低碳城市發展理念、框架與路徑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