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綠水青山之路 ISBN:9787521860313 出版社:經濟科學 著編譯者:劉金龍 頁數:45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835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前四章以生態修復恢復實踐為基礎,初步搭建生態治理的理論邏輯框架,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內核,在黨的領導下,採取豐富多彩的政府、市場、社會和社區機制,營造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借鑒國際社區為基礎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系統付費的理論與實踐,豐富和完善市場和社區機制。后十四章介紹了地方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主導的生態修復和恢復實踐案例。本書可為與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與草原、農業與農村相關的政府工作人員、政策研究者和從事自然資源治理研究和教育的學者、學生提供參考。作者簡介 劉金龍,1966年5月生,荷蘭瓦格寧根大學農村發展社會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業與資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資源管理、農村治理、林業經濟與政策。韓國首爾大學、荷蘭瓦格寧根大學兼職教授。國際林聯林業經濟與政策學部副主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傳統知識與地方社區工作組成員。目錄 第一章 「兩山」理念的形成邏輯和理論詮釋第一節 「兩山」理念提出和發展 第二節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邏輯關係解析 第三節 「兩山」理念的哲學和社會科學意蘊 第四節 「兩山」理念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生態系統治理機制和手段 第一節 生態系統治理的內涵 第二節 政府機制 第三節 市場機制 第四節 社區機制 第五節 社會機制 第六節 治理機制和手段匯總 第三章 以社區為基礎的自然資源管理 第一節 什麼是CBNRM 第二節 CBNRM的背景與由來 第三節 CBNRM的實踐及經驗 第四節 構建CBNRM的法律和制度框架 第五節 CBNRM當前所面臨的挑戰 第六節 中國的社區共管實踐 第四章 生態環境服務付費 第一節 生態環境服務付費的內涵 第二節 PES關鍵要素 第三節 我國支持PES的政策及實踐 第四節 哥斯大黎加PES實踐 第五節 我國PES現狀、挑戰和未來趨勢 第五章 福建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恢復 第一節 長汀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 第二節 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歷程和做法 第三節 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經驗與啟示 第六章 河北省塞罕壩綠洲再造 第一節 塞軍壩及塞罕壩的歷史 第二節 塞軍壩生態恢復過程 第三節 塞罕壩人 第四節 塞罕壩上的綠水青山 第七章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第一節 山西右玉縣的自然與歷史 第二節 久久為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觀 第三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第四節 政府主導生態恢復成功的條件 第八章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治理 第一節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地區自然社會經濟演變 第二節 虎豹公園試點的契機和使命 第三節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自然資源管理的現狀 第四節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面臨的治理難點 第五節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治理的建議 第六節 結語 第九章 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兩山轉型發展 第一節 余村的自然與歷史 第二節 余村的轉型發展歷程 第三節 余村轉型發展現狀 第四節 余村生態經濟協調發展動因 第五節 余村「兩山」理論實踐的一些啟示 第六節 余村深化「兩山」理論實踐的建議 第十章 庫布齊荒漠治理 第一節 庫布齊沙漠形成與演變驅動力 第二節 庫布齊沙漠防治的政策制度和社會經濟環境 第三節 億利資源集團參与庫布齊荒漠治理歷程 第四節 公司主導的夥伴關係 第五節 庫布齊沙漠防治的成效 第十一章 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平衡之道——來自登龍雲合森林學校的探索 第一節 四川省丹巴縣中路鄉簡要 第二節 中路鄉的困境 第三節 登龍雲合森林學校的嘗試 第四節 森林學校介入社區保護面臨的挑戰和困惑 第五節 經驗和啟示 第十二章 何斯路:綠色和諧共享發展之路 第一節 何斯路村的簡要發展史 第二節 一個人改變了一個村莊 第三節 何斯路之路的經驗 第四節 何斯路之路的啟示 第十三章 四川省平武縣社區保護地實踐 第一節 桃花源基金會和老河溝保護區 第二節 民主村保護區擴展區的實踐 第三節 重構擴展區社區工作思路 第四節 建立新驛村社區保護地 第五節 新驛村社區保護地的啟示 第十四章 行業龍頭的社會參与推動草原發展與保護的可持續管理 第一節 老牛基金會 第二節 內蒙古古盛樂國際生態示範區 第三節 項目所取得的效果 第四節 關於企業在生態修復上起重要角色方面的反思 第十五章 內蒙古烏力吉圖沙化草原治理措施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節 草原保護協議引入烏力吉圖嘎查 第二節 烏力吉圖沙化治理措施 第三節 項目所取得的效果 第四節 項目實施中的啟示 第十六章 社區參与型保護方式的地方呈現——三江源社區協議保護機制探索 第一節 社區協議保護機制 第二節 青海省囊謙縣毛庄鄉及其面臨的保護威脅 第三節 社區參与保護方式的呈現 第四節 社區參与保護方式的特徵 第五節 關於社區保護協議的反思 第十七章 三江源社區共管示範村建設實踐 第一節 三江源社區共管試點項目背景 第二節 社區共管示範村及面臨的保護威脅 第三節 試點社區共管實施程序 第四節 示範村社區共管取得的進展 第五節 來自示範村社區共管的經驗與反思 第十八章 寧夏馬鞍山和志輝廢棄礦坑生態修復的生態系統服務和自然資本評估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馬鞍山生態修復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 第三節 志輝生態修復項目 第四節 結論與啟示 第五節 啟示和討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