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研究譯叢-黑格爾的康德批判-從二分到同一 (美)薩利.西季維奇 978720818368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47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黑格爾研究譯叢-黑格爾的康德批判-從二分到同一
ISBN:9787208183681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美)薩利.西季維奇
叢書名:黑格爾研究譯叢
頁數:29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99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本書結構清晰、論據紮實而且語言清除流暢,是一部研究黑格爾對康德的批判的經典之作,在國際學界也享有良好的聲譽。對於想要了解黑格爾對康德的批判計劃的人來說,本書都是一本繞不開的著作。

內容簡介
薩利•西季維奇在本書中對黑格爾對康德理論哲學的批判進行了全新的解讀。她論證了,黑格爾對康德在其批判哲學中所辯護的認知概念進行了令人信服的批判,並且提供了另一種認知概念。
這本書考察了康德所認定的我們認知模式的關鍵特點,也審視了黑格爾指控康德的理論哲學是懷疑主義和二元論的諸項理由。薩利•西季維奇以一種同情式的視角認為黑格爾的主張其實源自某種康德的學說,即一種更優越的觀念論形式,這種形式能更好地理解我們認知能力的本質以及它們與對象的關係。

作者簡介
作者薩利•西季維奇(Sally Sedgwick),現為波士頓大學哲學系主任。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德國觀念論,特別是康德和黑格爾的理論與實踐哲學。她先後獲得了國家人文科學基金(NEH)、美國學術團體協會(ACLS)、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洪堡基金的資助。她發表了大量的論述康德和黑格爾的文章,以及出版了三部專著:《康德的:導論》(2008年)、《黑格爾的康德批判:從二分到同一》(2012年)以及《黑格爾思想和精神中的時間和歷史》(2023年)。她是文集《康德批判哲學的接受: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2000年)的主編。
譯者胡傳順,江西彭澤人,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博士,現為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德國哲學。出版著作《伽達默爾倫理思想研究》,譯著《阿拉斯戴爾•麥金太爾》(合)以及《哲學是怎樣煉成的》。

目錄
致謝一i
縮寫—i
導論 1
第一章 黑格爾批判導論:康德批判哲學中知性的直觀形式VS推理形式 21
一 知性的直觀形式VS推理形式:導論 24
二 《純粹理性批判》中體系性的統一、合目的性以及至高的存在者 35
三 《判斷力批判》中體系性的統一、合目的性以及至高的存在者 44
四 推理之為拯救形而上學之關鍵 49
五 結論:黑格爾對康德理智直觀的描述 59
第二章 有機統一之為理智直觀的「真正統一」 67
一 《判斷力批判》中作為有機體的各種自然產品 71
二 理智直觀所經驗的自然 78
三 從異質性到同一性 83
四 康德「純然目的論的」自然概念 88
五 主體科學和客體科學的同一 93
六 主觀性之為自我規定和被規定 101
第三章 黑格爾論康德觀念論的「主觀性」一105
一 標準解釋 107
二 反對標準解釋的證據 114
三 人類認知的有限性:康德、費希特、雅各比和洛克 116
四 重思康德認可的絕對對立 122
五 重思康德的偶然性命題 126
六 形式與質料:洛克、休謨和康德 131
七 論「獨立」于「共同實在」的理性137
第四章 黑格爾論第一批判的先驗演繹147
一 康德「思辨地」處理此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149
二 統覺的原初綜合統一之為「絕對同一」 153
三 生產性的想象力之為一種「真正思辨性的理念」 161
四 康德的「最高理念」:「主觀性的空洞」 174
五 康德式辯解 181
六 對概念形式需要一種新的解說184
第五章 作為原初統一之部分的主觀性189
一 認知作為一種手段 193
二 作為「空洞的」和「外在的」思想形式 202
三 康德的批判 205
四 認識之前認識的不可能性216
五 黑格爾論思維的開端220
六 黑格爾的批判227
七 概念對直觀的雙重依賴232
第六章 康德批判的循環論證式本性:康德論證二律背反237
一 《純粹理性批判》中的二律背反論證241
二 黑格爾論康德的二律背反:初探246
三 重思黑格爾的批判251
四 康德處理第三個二律背反的循環論證253
五 康德哲學之為「惰性思想」的「靠墊」257
參考文獻 263
索引275

精彩書摘
這部著作研究黑格爾對康德理論哲學的批判。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辯護這一論點,即黑格爾對康德在「批判」時期(從1781年到1790年)論證的認知觀念提供了一項令人信服的批判,並且提供了替代方案。本文考察了康德認定為我們認知模式的「推理性」特質的諸多關鍵性特徵。黑格爾論證了這些關鍵性特徵,判定康德理論哲學為懷疑主義和二元論,本文考察了黑格爾論證的各種理由。此項研究以一種同情的眼光呈現了黑格爾的主張是一種更高級形式的觀念論,其線索源自某些康德學說,這一形式的觀念論能更好地把握我們認知能力的本性以及它們與諸對象的關係。
在這篇導論中,我勾勒出了這部著作的整體輪廓,以及每個章節的論證。然而,我一開始會評述這個計劃的最初動機。這個計劃是我許多年前努力理解黑格爾對康德實踐哲學批判的部分成果,尤其是,黑格爾指控康德的最高實踐法則或者定言命令是一種空洞的形式主義。黑格爾對定言命令的批判也許是他的康德批判中最為著名的,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我現在相信,沒有得到很好理解的一個原因是,它是黑格爾對康德更大程度上批判的一種表現或者特殊的應用。例如,黑格爾對定言命令的批判與他反對康德把我們的知識限制在現象上,與反對康德觀念論的「主觀性」有關聯,以及與他反對康德稱為「先驗統覺」能力到同一的「空洞性」有關聯,而這都是非常模糊不清的,這就是理解起來很困難的原因所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