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科學技術史輯要 (1) ISBN:9787030760876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曲安京 頁數:3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118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科學技術史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技術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智慧的傳承和積累,認識科學發現和技術革新的邏輯與規律,以及它們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深刻影響,對於國家創新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科學技術史輯要》分科學史、文化遺產與技術史、生態環境與醫學史和科學史理論與應用4個欄目,立足學術性、專業性和創新性,經過專家組遴選推薦,以全文轉載、論點摘編、篇目推薦等不同形式,收錄了我國科學技術史領域的年度優秀論文,旨在全面呈現我國科學技術史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促進交流與合作。 本書可供從事科學技術史、歷史、文物與考古、哲學等方向研究的學者和師生等閱讀參考。作者簡介 曲安京,1962年6月生,山東牟平人,現任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院長、西北大學史學部執行主任。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第八屆科學技術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第九屆、第十屆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目錄 前言全文轉載 科學史(欄目主持:陳鐿文、王昌、趙繼偉) 從科學理解到文化臆想——明清學者對阿拉伯天文學的認識 石雲里 劉岳雲《測圓海鏡通釋》補證與解讀 李兆華 康熙朝經線每度弧長標準的奠立——兼論耶穌會士安多與歐洲測量學在宮廷的傳播韓 琦 潘澍原 關於秦漢計量單位石、桶的幾個問題 鄒大海 文化遺產與技術史(欄目主持:李威、史曉雷) 水運儀象台複原之路:一項技術發明的辨識 張柏春 張久春 唐長安城圜丘的天文意義 曲安京 陳鐿文 《水車圖說》考——兼論斯卡奇科夫對中國農業的研究 鄭誠 生態環境與醫學史(欄目主持:陳明、胡鵬、楊莎、周雲逸) 中國食物變遷之動因分析——以農業發展為視角 王思明 周紅冰 文獻、史料與知識——古農書研究的範式及其轉向 葛小寒 當梅威令遇到李鴻章:西醫將行於中國?——由晚清三場醫學考試引發的討論與思考 高晞 「基本藥物」的歷史——權利與利益之爭 蘇靜靜 張大慶 科學史理論與應用(欄目主持:高洋、劉茜、袁敏) 性別之眼:帝國博物學家瑪麗安·諾思的思想及其衝突 姜虹 法國《自然》雜誌上的徐家匯觀象台——作為人類福祉和國家榮譽的海外科學活動 吳燕 近代實驗科學的中世紀起源——西方鍊金術中的技藝概念 晉世翔 誰是近代化學之父——化學革命的三種敘事 李文靖 論點摘編 科學史 論吳文俊院士的數學史遺產 李文林 和算成就對吳文俊中算史觀的詮釋 徐澤林 基礎科學研究:基於概念的歷史分析 張九辰 印度庫塔卡詳解及其與大衍總數術比較新探 呂鵬 紀志剛 《圓率考真圖解》註記——曾紀鴻有沒有計算出π的百位真值? 高紅成 北宋初年天文機構中的成員構成 王吉辰 五星是歷:星曜行度文獻源流考 趙江紅 清順治元年之造歷活動——從山東省圖書館藏順治年間《時憲歷》 出發的考察 汪小虎 自相似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史實考源 江南 日本古代氣象占記錄研究——以雲象為例 楊凱 黃百家《明史·歷志》新探 褚龍飛 嶺南數學家凌步芳算稿及書版的新發現 廖運章 儒家開方演算法之演進——以諸家對《論語》「道千乘之國」的註疏為中心 朱一文 牛頓《原理》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 萬兆元 何瓊輝 朱元璋與明代天文曆法 李亮 達爾文在中國進行的心理學問卷調查和數據引用規則 劉紅晉 楊樂在函數值分佈論上的貢獻 王元 喬建永 文化遺產與技術史 大連營城子漢墓出土龍紋金帶扣的科學分析與研究 譚盼盼 陝西臨潼新豐秦墓出土鐵器的科學分析及相關問題 劉亞雄 秦始皇帝陵出土青銅馬車鑄造工藝新探 楊歡 《夢溪筆談》「弓有六善」再考 儀德剛 中國古代淋土法製鹽技術的發展與演變 牛英彬 丁公及周邊遺址龍山文化白陶的岩相和化學成分分析 陸青玉 廣西宋代永福窯銅著色釉瓷器的科學分析 汪常明 20世紀半導體產業技術趕超的歷史研究 姚靚 玲瓏儀新考 張楠 陶寺遺址的水資源利用和水控制 何駑 中國傳統金屬工藝振興措施研究 李曉岑 試論坪坦河流域侗族鼓樓結構形式的歷史演變 張星照 隋唐五代時期白瓷制瓷技術的創新、流變與傳播 李鑫 生態環境與醫學史 重建農業中國?——二戰後中美農業技術合作考察始末 羅興波 災害史研究的自然回歸及其科學轉向 卜風賢 旱魃襲麥:「丁戊奇荒」成因再探 李伊波 齊文濤 從抵制到接受:清代浙江的玉米種植 王保寧 朱光涌 陳僅《藝蕱集證》考述——兼論清代甘薯在陝西的引種與推廣 熊帝兵 《便民圖纂》中的農學知識及其價值 杜新豪 試論高粱傳入中國的時間、路徑及初步推廣 趙利傑 面向農史領域的數字人文研究基礎設施建設研究——以方誌物產知識庫構建為引 徐晨飛 包平 西方國家對中國荔枝的關注與引種(1570-1921年) 趙飛 「干針」對中醫針灸的「入侵」與「獨立」——兼論針灸概念與理論變革 張樹劍 中醫「脾」與西醫「spleen」翻譯錯位的發生及其演變 周東浩 劉光 從國際性到地方性:中華醫學傳教會演變探析(1838-1886年) 李傳斌 以「衛生」之名的擴張——上海公共租界近代衛生體系的形成 嚴娜 天回醫簡《經脈》殘篇與《靈樞·經脈》的淵源 顧漫 周琦 柳長華 武家璧 現代醫療空間的自主與北京中央醫院的籌建 李彥昌 19世紀中葉一個俄羅斯醫生眼中的中醫 牛亞華 科學史理論與應用 論民國時期科學理想與社會訴求的建構——以進化論的傳播為例 朱晶 克拉拉·伊梅瓦爾博士:科學史中一顆延遲閃亮的星 傅夢媛 田松 明末西方流星、彗星觀念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 胡? 關增建 清季中國地學會的世界地理研究 謝皆剛 龐佩利與中國近代黃土地質學 丁宏 數的宇宙生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