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茶經》一碗茶湯的中國意味 余亞梅 著 978755352762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文化
NT$50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和」解《茶經》一碗茶湯的中國意味
ISBN:9787553527628
出版社:上海文化
著編譯者:余亞梅 著
頁數:2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18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一個「和」字貫穿對陸羽《茶經》的解讀,詮釋字裡行間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的生命哲學,闡發其天經地義、?古常新的天地至理和人道情懷。一方面,結合飲茶文化在唐、宋、明時期的具體呈現方式,揭示以「和氣得天真」為主導的中國茶道文化內在發展邏輯理路、美學範式,以及「道濟天下」的生命情懷。另一方面,在逐字逐句解說《茶經》的同時,注意結合日常茶飲的常知加以闡發,通過理解一個「和」字,把握一個「真」字,體會中國茶道「變」與「不變」的內在精神,從「一碗茶湯」中照見中國文化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余亞梅,復旦大學文學碩士、政治學博士,上海公安學院副教授。曾長期從事公安行政工作,於2018年轉行公安教育,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生命哲學及其人道思想的研究。出版專著《政府偏好與制度變遷一一以收容遣送制度為案例的研究》,參与《新文學里程碑》詩歌、散文卷的編撰,在核心期刊發表十多篇文學、政治學領域相關研究論文。

目錄 【開篇一】陸羽其人:從無名的棄兒到逃名的茶聖
無名的棄兒——從身世之謎說起
不得不說的「棄兒」:伊尹與一休
逃名的浪子——在出世與入世之間
複習與思考
【開篇二】《茶經》經義:和氣得天真
第一,「茶湯」與「羹湯」同宗同源,都是調和之道
第二,以一碗茶湯寄託「道濟天下」的情懷和使命
第三,以伊尹為最高的人格理想
複習與思考
【一之源】上:中國是茶的故鄉嗎?
茶樹的原產地與原種之爭
茶樹的分類
「茶」名的演變
茶的雅號——茶的另類文化史
複習與思考
【一之源】中:好茶要得地
土質與品質
野生比種植的好在哪裡?
茶樹是向陽好嗎?
芽葉鑒定的三個維度
複習與思考
【一之源】下:從茶的性味說起
茶的葯食功效
以茶品通人品
複習與思考
【二之具】蒸青茶餅的工序與工具
茶具還是茶器?
蒸青茶餅的采造工序與用具
複習與思考
【三之造】上:好茶要得時
采造的時令
「意外」的驚喜——發酵茶的工藝演變
複習與思考
【三之造】下:別茶,舌尖上的物理
「以貌取茶」——自胡靴至霜荷
「四覺」識茶——色香味形
複習與思考
【四之器】上:道器合一的思想表達
風爐的「道」意:「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觀
複習與思考
【四之器】下:潔凈精微的「道」意
唐代煎茶「二十四器」
宋代點茶「十二先生」
沖泡茶道中的「工夫茶四寶」
複習與思考
【五之煮】上:水火之功
炙茶——發陳、提香、醒茶、去寒
碾末——「細米」與「菱角」的差別在哪裡?
火的性味
複習與思考
【五之煮】中:水為茶之母——品水
陸羽品水妙訣——貴「清」「和」
從來名士能評水
誰是天下第一泉
複習與思考
【五之煮】下:煮茶的文武之道
候湯即候火:無過無不及
酌茶:從茶味到茶藝
複習與思考
【六之飲】上:陸羽的批判:煎茶如煎藥
茶飲源流與名流
「習俗不已」的茶食葯飲
複習與思考
【六之飲】下:陸羽的創建:單味茶湯的至味之道
治茶「九難」:從渾飲到清飲
從分茶到行茶
複習與思考
【七之事】上:中華茶脈及早期茶認知
茶人茶事索引
中國人對茶的早期認知
複習與思考
【七之事】中:中華茶脈之三國兩晉
茶通儉德
茶在晉代的傳播與貿易
詩文中的茶
體察性味——對茶功效的再認識
茶在晉代社會各階層的面目
複習與思考
【七之事】下:中華茶脈之南北朝及出產
茶文化加速發酵
不限於荊巴的茶產地記載
茶的功效與療方
複習與思考
【八之出】茶區的前世與今生
唐代八大茶產區
當代四大茶產區
複習與思考
【九之略】簡易、變易不離其「真」
複習與思考
【十之圖】陸羽的自信與寄語
複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寫在後面的話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