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研究中國僑領與東南亞華人社會 黃賢強 978730821491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大學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跨域研究中國僑領與東南亞華人社會
ISBN:9787308214919
出版社:浙江大學
著編譯者:黃賢強
頁數:3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53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部分即以中國駐檳城領事官為對象,以跨域的研究方法,討論他們的人際網路、跨地域政商關係,以及如何牽引出東南亞華人領袖與中國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的互動關係。 本書第二部分,分章對歷任清末中國駐檳城領事官,即張弼士、張煜南、謝春生、梁碧如和戴欣然作相關專題討論。此外,也跨人民國時期,對民國駐檳城領事官如戴淑原和黃延凱、謝湘以及駐新加坡總領事刁作謙的生平和事業進行論述。 第三部分是以東南亞華人社會為主題,分別討論了英屬新加坡和檳城兩地的新式學校的創建、移民入境時的檢疫制度及其導致的弊病、新加坡華人慈善醫院的跨方言群結構及演變,以及荷屬棉蘭的華人廟宇、會館和領袖。

作者簡介

黃賢強(WONG Sin Kiong)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歷史學博士,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中文系(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博士生導師、前系主任。曾受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客座教授、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評鑒委員等。受邀到美國、日本、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等地大學講學和訪問。已出版中英文專書5部,包括《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2008;2015)和China's Anti-American Boy-cott Movement in 1905: A Study in UrbanProtest(2002;中譯本《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中國城市抗爭的研究》,2010)等;另主編《族群、歷史、文化:跨域研究東南亞與東亞》(2011)等16部論文集。

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 跨域研究
第一章 族群、歷史、田野:一個東南亞客家集團的跨域研究
一、客家集團的形成
二、客家集團實力的展現
三、跨域研究客家集團的必要性
四、餘論:客家集團研究的學術意義
第二章 馬來亞僑領梁碧如家族的跨地域研究
一、梁碧如的「兩頭家」:婚姻和子嗣
二、潔養堂:家鄉的榮耀和家族符號
三、蒙養學堂和德濟療養院:梁氏家族的仁心善果
四、後裔的遭遇和出走:跨地域流動和聯繫
五、結論
附錄:潔養堂的重現和變遷:田野考察紀要
第三章 兩大家族的跨地域婚姻與其政商網路
一、兩個豪門家族的聯姻:張福英和林景仁家族
二、兩個家族的鐵路事業和政商網路
三、「閩南王」與「客家后」的跨地域婚姻與發展
四、餘論
第四章 歸根與紮根:論東南亞客家富商的跨域人際網路
一、「歸根」與「紮根」:兩個南洋客家富商的類型
二、生榮與死哀:從哀思錄和榮耀集分析華商的人際網路
三、歸根型和紮根型華商的形成因素
附錄一:張弼十遺囑
附錄二:張鴻南先生家傳/亞燦
第五章 從《張榕軒侍郎榮哀錄》看張煜南的跨域人際網路
一、張煜南及其《榮哀錄》
二、從《榮哀錄》看張煜南的三親網路
三、從《榮哀錄》看張煜南的政商和文教網路
四、張煜南人際關係網路的特點
五、結論
附錄:《張榕軒侍郎榮哀錄》

目錄

及致哀者
第二部分 近代中國的客家僑領
第六章 歷史書寫與文化記憶:以張弼士為例
一、歷史上的張弼士
二、文本書寫中的張弼十形象
三、「張弼士」形象的建構與記憶
附錄:張弼士/溫廷敬
第七章 張煜南與檳榔嶼華人文化、社會圖像的建構
一、歷史書寫和記憶中的張煜南
二、張煜南與檳榔嶼極樂寺
三、張煜南編著中的檳榔嶼華人社會圖像
四、結語
第八章 謝春生僑領的角色、任務和故居
一、謝春生與檳城僑領的角色
二、檳城僑領與中英文報章的報道
三、田野考察謝春生故居的發現
附錄一:《檳城新報》有關謝榮光和梁碧如的報道
附錄二:《海峽時報》有關謝榮光和梁碧如的報道
第九章 梁碧如:僑領、教育家和慈善家
一、梁碧如的生平和就職
二、梁碧如的護僑任務與表現
三、梁碧如的教育和慈善事業
四、結語
附錄一:檳城中華學堂開學典禮講稿/梁碧如
附錄二:振興礦物芻言/梁碧如
第十章 戴欣然與檳城華人社會
一、從移民到富商和僑領
二、戴欣然前期的慈善事業
三、戴欣然後期的慈善事業
四、戴欣然與檳城社會
五、結論
附錄一:戴春榮先生六十雙壽序/戴鴻慈
附錄二:戴公府君墓表/賴際熙
第十一章 民初客籍僑領與檳城華人社會:戴淑源與黃延凱
一、戴淑原與檳城的華文教育
二、黃延凱與檳城華人的愛國意識
三、兩個時代的客家籍檳城僑領
第十二章 檳城僑領謝湘及其免職風波
一、謝湘的生平履歷
二、謝湘僑領的業績
三、謝湘之免職風波
四、「免職稜鏡」下的折射
五、結論
第十三章 刁作謙在新加坡的僑領職務及風評
一、客家僑領刁作謙
二、刁作謙在新馬地區的活動和職務
三、新加坡華人對刁作謙的反應和評價
附錄:祭文/港九各界團體首長暨追悼會籌備委員
第三部分 東南亞華人社會
第十四章 華教、孔教與客家紳商:檳城與新加坡兩地新式學校的創建
一、檳城中華學堂的創辦
二、檳城崇華學堂的創辦
三、檳城華文教育與孔教的關係
四、客家人與檳城華校的關係
五、新加坡應新學校和啟發學校:客家會館、廟祠與學堂教育
六、結論:新馬客家人辦學的幾種形式
第十五章 移民、檢疫、殖民社會:中國僑領、英國殖民政府與新加坡華人
一、淇樟山檢疫所中國移民的遭遇及僑領的反應
二、20世紀二三十年代淇樟山。卜的華人
一、中國僑領、殖民地巡視委員與華人的「三角關係」
四、結論
第十六章 從幫群共治到幫群隱治:新加坡同濟醫院的跨方言群結構及演變
一、引言:跨方言群的同濟醫院
二、從「廣幫創辦」到「幫群共治」(1867一1930)
三、從修改章程到幫群隱治(1930—1941)
四、結論
第十七章 棉蘭華人族群、廟宇、會館與領導人物
一、棉蘭的開發與華人移民
二、棉蘭的華人廟宇與會館組織
三、當地僑領及領導階層的轉變
四、結語
參考文獻
附圖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