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哲學家-斯多葛人生智慧的12堂課 (美)沃德.法恩斯沃思 978720818140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做自己的哲學家-斯多葛人生智慧的12堂課
ISBN:9787208181403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美)沃德.法恩斯沃思
頁數:3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507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跨越千年的智慧,告訴你如何管理你的人生!◎斯多葛教你如何擺脫恐懼、焦慮與虛無感!◎塞涅卡、馬可 奧勒留、西塞羅、蒙田、叔本華等思想家的格言警句、精闢段落組成了系統化的斯多葛人生使用手冊,讓你面對人生難題時不再迷茫與困惑!

內容簡介
今天,不少人認為斯多葛哲學是一門敦促人們隱忍、恬淡寡欲的學說。這是一種普遍誤解。事實上,斯多葛哲學並不是”無情”或”冷漠”的。它只是幫助人們去除不理性的負面情緒,以活得更有智慧。
在本書中,法恩斯沃思以塞涅卡、愛比克泰德、馬可 奧勒留三人為主角,以伊壁鳩魯、西塞羅、普魯塔克、蒙田、塞繆爾 約翰遜、亞當 斯密、叔本華為配角,為當代讀者奉上原汁原味的斯多葛人生哲學講座。從通信、文章 、殘篇等處,法恩斯沃思援引了上述十位哲人的格言警句、精闢段落,並輔以穿針引線的介紹分析,在死亡、欲望、情緒、逆境等十二個主題下,讓斯多葛人生哲學與當代生存困境緊密結合起來。本書是一部系統化的斯多葛人生哲學簡明教科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面對紛繁人生的使用手冊。

作者簡介
沃德 法恩斯沃思(Ward Farnsworth)
得克薩斯大學法學院前任院長、教授,曾任教于波士頓大學法學院。他的研究領域為侵權、合同、民事訴訟等,他也在得克薩斯大學開設斯多葛哲學、修辭學等課程。

精彩書評
身為一位優秀的斯多葛主義者,法恩斯沃思的文字清晰而客觀在《做自己的哲學家:斯多葛人生智慧的12堂課》中,法恩斯沃思將自己的觀察與伊壁鳩魯、塞涅卡、馬可 奧勒留、蒙田等人的大量引文漂亮地結合在一起。因此,這不僅僅是一本可以讀的書,還是一本可以回味的書,一本可以你在心碎或不幸時提供視角和慰藉的書。——邁克爾 蒂爾達(Michael Dirda),《華盛頓郵報》
據說,塞涅卡的墳墓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誰還在照料斯多葛派的廊柱呢?”他一定會很高興地知道答案是沃德 法恩斯沃思。——大衛 馬梅(David Mamet),美國劇作家、電影製作人、普利策獎得主
這是一本任何有思想的人都會很高興擁有的書,作為悠長假期的伴侶,或者說,作為我們稱之為生命的漫長旅程的伴侶。——《新準則》雜誌

目錄

序 言 / 001
導 言 / 025
第一章 判斷 / 001
第二章 外部 / 026
第三章 視角 / 048
第四章 死亡 / 065
第五章 欲望 / 094
第六章 財富和快樂 / 121
第七章 他人的想法 / 147
第八章 評估 / 175
第九章 情緒 / 201
第十章 逆境 / 234
第十一章 美德 / 258
第十二章 學習 / 276
第十三章 斯多葛主義及其批評者 / 302

前言/序言
如何智慧地使用我們這一生!——來自斯多葛的建
本文節 選自《做自己的哲學家:斯多葛人生智慧的12堂課》
[美]沃德 法恩斯沃思 (Ward Farnsworth)著 朱嘉玉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
這是一本關於人性及其管理的書。我們知道,在古代,或是自古以來,在人性及其管理這門學科中最聰明的學生都屬?斯多葛派。他們關於如何思考和生活的建議,與今天我們英語中 “斯多葛派”(Stoic)一詞所強烈缺乏的感受並不相似。最初的斯多葛主義者是最具獨創性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同時也頗富實踐性;他們為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並就如何克服非理性提出了建議,至今這些建議仍對我們助益良多。之後的章 節 以十二堂課的形式闡釋了他們最有助益的學說。
————————
以上是對這本書目的的簡短陳述。讀者如果覺得已經足夠了,可以直接閱讀第一章 。對於那些想要更全面地瞭解下文基本原理的人,下面則是更完整的陳述。
1 斯多葛主義的思想主要包含一些不論在任何時代都最為適用的智慧。斯多葛派深諳欲望、恐懼、地位、情緒以及從數千年前至今仍困擾著人類的許多事物。他們是那種腳踏實地的哲學家,想用自己的真知灼見把普通人從痛苦和幻想中解救出來。當然,斯多葛派也有他們的局限性;他們持有一些現在少有人秉持的信念。但在其他方面,他們遠遠領先於他們所身處的時代。他們說了許多從未有人提及的美好事物。
直到現在,斯多葛派的學說仍然與其在第一次被記錄時一樣有趣並有價值——或許還要更勝一籌,因為兩千年的時間已然驗證了他們所言說的許多內容。我們這個時代的愚蠢、不幸和其他令人沮喪的事情往往顯得新穎或現代,但他們在經典對談中的描述則提醒我們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本身就是斯多葛派的主張:人類的故事與問題不會發生改變,只是戴上新的面具罷了。補救措施也是如此。如今,無論是在不經意間還是在暢銷書中,任何人提出的最有成效的建議往往都是重新講述或發現斯多葛派很久以前更為精煉、聰慧、風趣的觀點。因而,讓讀者找先賢們一窺究竟則更加直接。
2 本書中的斯多葛主義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哲學家發展出來的一套思想。這裡我要重申一開始所提到的——因為說得再多也不為過——斯多葛主義對他們的意義,並不等於這個詞現在對我們的意義。在現代英語中,斯多葛主義通常指的是毫無怨言地受苦。而我們的主題是更多其他的內容:哲學意義上的斯多葛主義者不怎麼抱怨,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個小問題。(如果它對任何事情都有幫助的話,斯多葛主義者可能會很樂於抱怨。)”斯多葛”有時也被認為是冷酷的意思,這同樣是不準確的。斯多葛派更有可能會在面對別人認為嚴峻的事情時表現出溫和的幽默。或者有些人認為,斯多葛派尋求的是將自己從世界中解脫出來——這是一種返歸自我(retreat into oneself)的哲學。事實正好再次相反。斯多葛派應該參與到公共事務之中。所有這些誤解的結果對於正在學習斯多葛學說的我們來說是一個小麻煩:大多數人不知道斯多葛主義是什麼,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斯多葛派之所以得名,是因為該學派的創始人——季蒂昂的芝諾(Zeno of Citium,約前334—前262)在俯瞰雅典廣場的公共柱廊或廊院(”stoa”)教學。因此,斯多葛派被稱為”廊院哲學”,與花園哲學(伊壁鳩魯哲學)、學園哲學(柏拉圖哲學)或學會(Lyceum)哲學(亞裡士多德哲學)相對,每個名字都指的是學派學說的傳授地。因此,如果”斯多葛主義”因為這個詞的通俗意義而聽起來令人生畏,你可以試著告訴你的家人,你正在研究廊院哲學,他們可能會喜歡這樣。更有可能的是,對我們的主題感興趣的讀者也必須習慣於解釋,當他們提到斯多葛主義時,他們指的是舊斯多葛主義。
3 關於斯多葛派的許多書已經寫好了。我應該談談,為什麼似乎值得再讀一本書,而這本書擁有什麼其他書所沒有的內容。
斯多葛主義主要是通過生活在公元前二到一世紀的三位哲學家的作品傳達給我們的:塞涅卡、愛比克泰德和馬可 奧勒留。塞涅卡和馬可 奧勒留是羅馬人,愛比克泰德是希臘人,但他也在羅馬生活和教書。他們留下的作品往往特點各異。它們通常都是雜亂無章 的筆記,或者按照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已經沒有意義的方式進行排序。他們的著作也沒有相互引用、參照。因此,任何一個斯多葛派對某一特定主題所教授的內容,更不用說他們所說的全部,都不可能輕易地在同一個地方找到。塞涅卡可能會在三封信和一篇文章 中展開對一個話題的評論,而同樣的問題可能出現在愛比克泰德的論述的開頭和結尾,或者出現在馬可 奧勒留的日記的幾個不同的地方。這種安排有其優點(有時不系統更好),但對於研究斯多葛派思想的學生來說,如果他們想從整體上看,或者想瞭解一個作者或所有作者對某個特定主題的觀點,這種安排是不方便的。
這本書是對剛剛所述情況的回應。它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它試圖以一種可以被描述為演進的邏輯方式來組織斯多葛派的思想。首先是基本原理,然後是其應用。我試圖將這些應用按自然的順序排列,如果相關的話,也將按照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排列。這種方法大致反映在各章 的順序、每章 裡的小節 標題的順序以及每個小節 下討論的順序中。那些不在乎演進的人可以隨意漫遊,這些章 節 都是自成體系的,所以你不會讀完一章 才能理解下一章 。但是,有了一個框架,哲學的不同部分之間的關係可能更容易理解。
第二,這本書旨在把不同的斯多葛派學者關於每一主題及其每一分支的最重要的觀點彙集在一起。有時他們談到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塞涅卡解決了其中的一部分,愛比克泰德解決了另一部分。在其他情況下,所有的斯多葛派都在討論同樣的話題。在這種情況下,比較他們說了什麼、他們怎麼說是十分有趣的事情。這樣的設計可以使他們互相交談。
第三,這本書主要用斯多葛派自己的話,或者更準確地說,用最能說明他們學說的作者的語言來介紹他們的學說。這篇序言之後的導言以及每章 的導言,都為需要的人提供了概要,且第一章 比其他幾章 包含更多的闡述,因為它是開始。但讀者可以跳過這一切,這並不會造成妨害。那些喜歡重述斯多葛主義的人還有其他的書要讀,包括最近的一些優秀作品。這本書的目的是簡明扼要地介紹斯多葛派自己所述的內容。對於那些喜歡的人來說,從這些內容的主要出處中接受這些內容是一種獨特的樂趣。對我們所處世界的觀察可能尖銳而準確,但在看到它在二千年前表達出來時,我們卻獲得了另一種力量。真理隨年代而增長。
4 正如此書,把長篇作品分割成摘錄,必然意味著要犧牲上下文。塞涅卡寄給盧基裡烏斯的一封信中的孤立的句子並不能表達他的觀點所要表達的更多目的,更不用說這封信的全部要義,或者它在塞涅卡一系列作品中的位置。細微差別會不可避免地丟失。普遍而言,選擇、編輯和整理不同作者的文字不免會影響讀者理解其含義的方式。這本書的結構也是如此。它在一系列標題下展示了斯多葛主義,而這些標題對我們來說都是直觀的。這不是任何希臘人或羅馬人都會使用的結構(根本沒有人會使 用)。簡而言之,本書所選擇的內容及其順序,也相當於對斯多葛主義的一種解釋。任何熟悉主要出處的人都會明白這一點。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為了那些並不熟悉的人。我希望那些喜歡以下內容但尚未閱讀原文的讀者接下來會讀讀原文。
5 這本書意欲提供一門關於主要由斯多葛派學者教授的斯多葛主義短期課程。然而,在我不時想像的更為生動的課堂中,我們也可以有嘉賓演講。例如蒙田,他就會成為一個活躍的來訪者。因此,我們也會聽到他和其他人的觀點,他們可能被認為是斯多葛派知識的後裔,因為他們明顯地受到了斯多葛派的強烈影響。這些人通常在某些理論問題上背離斯多葛主義,但在與本書更為密切相關的問題上與斯多葛派一致。他們對斯多葛派的信條給予了令人難忘的表達,並為其提供了變體;而有時,他們會直接偷走它們。他們的作品讀起來很有教益,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斯多葛主義是一種超越古典起源的思想傳統。
我們有時也會聽到希臘、羅馬作者的觀點,他們本身並不是斯多葛派,但以我們感興趣的方式同意斯多葛派的觀點。這通常會是同一個故事:相似學派的哲學家們對生命的目的、宇宙的性質或類似的宏觀問題的答案存在爭議,但他們對更直接的問題有一些相同的看法,例如如何思考金錢、名譽、苦難和死亡。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偶有交匯。
總而言之,本書將愛比克泰德、塞涅卡和馬可 奧勒留視為經典資料。如果他們說了什麼,我已經準備好將他們的話收入本書,並將其視為斯多葛派的學說,無論它是否源於希臘人早先所說的任何東西。(我稍後將對此進行更多討論。)一旦一個命題如此確定,本書將經常停逗,展示其他作者——斯多葛派的堂兄弟或後裔——是如何表達相同的觀點的,或是如何對其進行例證和闡釋的。
這本書保留了斯多葛派著作中的一些冗餘內容,並刪除了其他內容。如果不同的作者在本書中說了相似的話,那是因為他們的一致性是有趣的。如果一個作者在本書中以不同的方式闡述了同一個觀點,那是因為每一次重述都為該觀點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可能有價值的細節 。但是那些發現他們已經理解一個主題的人可以無礙地繼續研讀下一個主題。
6 斯多葛派起源于古希臘。然而,這本書很少關注早期希臘的斯多葛派。本書移除了芝諾、克裡安提斯、克利西波斯以及該學派的其他元老,卻提及了後來的作家,這似乎是不公正和不幸的。困難在於,希臘人只有片段倖存下來;雖然有來自蓋倫、西塞羅、普魯塔克和其他人的文本談論早期斯多葛派所說的話,但我們缺少他們為自己發聲的詳盡著作。我們掌握的二手資料足以讓學者們拼湊出許多最早期的斯多葛派思想,但這一結果在這類書中並不適用。
本書採用的將晚期斯多葛派視為典範的方法是值得反對的。斯多葛派可以由我們能夠理解的最古老、最一致的哲學原則來更好地定義,而不是由晚期作者有時被指責為異端邪說的觀點定義。在斯多葛派的晚期著作中,我們確實發現了一些與希臘人所說的不同,或者張力,或者偏離。從這個角度來看,斯多葛派所說的並不都是斯多葛主義,本書中的一些條目不應該被包括在內,因為它們沒有足夠接近這種哲學的核心原則。
我的觀點是,羅馬人的晚期斯多葛主義值得關注和讚揚。毫無疑問,它在理論上並不像希臘人發展的那樣精妙和新穎,但它還有其他優勢。晚期斯多葛派比早期斯多葛派更加普及,他們是使其適應日常生活的革新者。誠然,我們沒有多少希臘人所寫的東西(或羅馬人做的所有東西)。但我們所知道的表明,這種哲學的晚期版本比早期版本更為務實,因為羅馬的事業似乎要比希臘的類似例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