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 (第3版) 姜南 978757650730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同濟大學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大學語文 (第3版)
ISBN:9787576507300
出版社:同濟大學
著編譯者:姜南
頁數:29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85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大學語文(第3版)》是在第2版的基礎上,多年深入教學與研究,在借鑒國內語文教學經驗與教材編寫體例的基礎上,根據當前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培養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水平而修訂的適應性教材。
《大學語文(第3版)》全書分為人生百態、文化長廊、人與自然、走近科學、人在職場、名家講壇和應用文匯七個單元,力求體現人文性、職業性、實用性和時代性的特徵。
《大學語文(第3版)》可以作為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自選讀本。

目錄

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人生百態
七月(《詩經 豳風》)
九歌 國殤(屈原)
秋興(其三)(杜甫)
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辛棄疾)
棄婦(李金髮)
致橡樹(舒婷)
生命(沈從文)
窗(錢鍾書)
北京人(節 選)(曹禺)
牡丹亭(節 選)(湯顯祖)
狂人日記(魯迅)
過秦論(上)(賈誼)
文化長廊
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
中庸的哲學:子思(林語堂)
秦腔(賈平凹)
道士塔(余秋雨)
藝與技(吳冠中)
生和,熟(范曾)
《傅雷家書》二則(傅雷)
《曾國藩家書》二則
敬告青年(陳獨秀)
中國之美(賽珍珠)
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朱光潛)
中國園林建築之美(宗白華)
人與自然
女媧補天(《淮南子》)
《山海經》選讀
秋水(節 選)(莊子)
《老子》選讀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謝靈運)
歸園田居(其二)(陶淵明)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鈷鉺潭西小丘記(柳宗元)
西風頌(雪萊)
寂靜的春天(節 選)(蕾切爾 卡森)
對動物的惻隱之心(勞倫茲)
義鼠(蒲松齡)
走近科學
人在職場
名家講壇
應用文匯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製造和服務水平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等教育教學層次的主陣地之一,理應認識到教育”國之大者”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深刻領會新時代我們肩上所負的責任,深入實際,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切實做好立德樹人大文章,幫助學生更好成人成才。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對高職院校而言,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目的就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樹立文化自信,讓漢語、漢字文化獲得新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語言文字支撐,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視野、中國格局和中國境界。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發展歷程,我們感慨的同時也多了幾分自信。這正是中國文化的自信。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成立於1980年,為我國語文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2006年11月4-5日,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在湖南文理學院召開。研討會與會人員達成”在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大學語文應當成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公共選修課”的共識,可謂高瞻遠矚。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要求”認真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為我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提供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材建設工作。2020年9月2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首屆全國教材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充分發揮教材鑄魂育人、關鍵支撐、固本培元、文化交流等功能和作用,堅持正確方向,加強統籌指導,全面提升教材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指出:”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鑄魂工程。”“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教材是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是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大學語文教材的建設與研究亦當如是。
本書的突出特點是彰顯時代性,體現人文性、審美性、文化性,又注重實用性、知識性、工具性,以讀寫訓練為主線,將古今中外經典作品(文本)融於一書,既體現了”大語文”的學習視野,又適應高職學生的學情及專業發展;既彰顯了新時代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破解漢語應用危機的語言策略,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中的全域性、長遠性、根本性問題的響應。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是在第2版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大學生的發展需要,結合有關院校在教材使用中提出的寶貴意見,對選文進行了整合、更新,並增加了”應用文匯”單元且按照統一的體例進行編寫,以更好地體現教材編寫的時代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國際性。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者參考、借鑒了相關專著、教材等資料,還參考了不少佚名作者的材料,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謝意。
由於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本書編寫過程中難免存在疏漏不當之處,敬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