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教與儒者士大夫 楊曾文 97873091678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復旦大學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宋代佛教與儒者士大夫
ISBN:9787309167818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楊曾文
叢書名:國際禪學研究叢書
頁數:58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92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繼隋唐之後,宋代時儒釋道三教的交流與會通發展為深刻影響社會的時代潮流,思想文化得到高度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最高理論形態的理學(道學)形成於這個時期,文學、史學和藝術等文化領域亦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在宋代儒佛二教交流之中有哪些代表性人物扮演過重要角色,在思想文化方面進行過怎樣的交流,有什麼相關結果和著作,兩宋理學的創立與佛教有什麼關係,理學思想如何,等等,就是本書闡述的主要內容。 依據經過梳理的文史資料和佛教文獻,本書按照「宋朝社會和佛教」「親近佛教的儒者及其著作」「儒者士大夫和佛教禪宗」「排佛的儒者及其著作」「理學和佛教」五大框架,對兩宋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佛教和儒家的概況、代表人物和事件、著作和學術思想、社會影響等,設章分節,作深入系統的考察和論述。 作為國內第一部專題探討宋代儒佛二教交流情況及其影響的學術專著,本書是楊曾文教授多年來於此一領域深耕不輟的最終成果,在闡述歷史背景、佛教傳播和佛儒交流互鑒、代表人物、佛教對理學和其他文化形態的影響等方面,均具有特色,對推動該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

楊曾文,男,漢族,1939年生於山東省即墨市。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2003年4月至201O年4月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中國佛教史)》第l-3卷(任繼愈主編,共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禪宗史)》、《(宋元禪宗史)》、《(中國佛教史論)》;主編並參与撰寫《(佛教文化面面觀)》、《(當代佛教)》、《(日本近現代佛教史)》、《(中國佛教基礎知識)》等;校編《(敦煌新本·六祖壇經)》、《(神會和尚話錄)》、《臨濟錄)》;翻譯《(日本佛教史綱)》(村上專精著)、《(印度佛教史概說)》(合譯)。另有論文200多篇、譯文35篇。

目錄

第一章 宋代社會和佛教
一、宋代社會
二、宋朝扶助佛教傳播和發展
三、宋代佛教概況
四、禪院、教院的「五山十剎」
五、儒釋道三教會通和儒者士大夫
第二章 宋代佛經翻譯與士大夫
一、宋太宗、真宗、仁宗與佛教、佛經翻譯
二、宋朝的譯場——譯經院(傳法院)
三、主要譯經僧
四、儒者重臣奉詔擔任譯經使、潤文官
(一)潤文官
(二)以宰相為譯經使兼潤文官
五、宋朝譯經概況
六、佛經

目錄

和雕印大藏經
第三章 北宋著名親近佛教的儒者及其著作
第一節 晁迥及其《法藏碎金錄》《道院集》
一、晁迥的生平
二、晁迥的著作
三、從《法藏碎金錄》《道院集》及《昭德新編》看晁迥對佛教的理解和運用
(一)從晁迥引用的佛典推測他對佛教教理的抉擇
(二)尊崇大乘佛教般若空論和中道思想
(三)遵奉禪宗「無念為宗」的宗旨
(四)晁迥晚年的閑居生活與禪修
(五)晁迥自製的修行「法要」
四、晁迥的三教會通思想
(一)三教雖各有所長,但同歸一道一理
(二)在三教中佛教義理最為高深
(三)認為三教互相排斥是妄分彼我、爭勝負的表現
(四)主張三教會通融合
第二節 北宋文學家楊億和佛教
一、「一代之文豪」楊億
二、奉詔修訂《景德傳燈錄》
三、北宋的譯經和楊億為新譯佛經潤文
四、楊億的參禪活動和《汝陽禪會集》
(一)嗣法于臨濟宗廣慧元璉
(二)參禪與說法
(三)編撰《汝陽禪會集》
(四)楊億與汾陽善昭、慈明楚圓
第四章 宋代儒者士大夫和佛教禪宗
第五章 北宋主張排佛的儒者及其著作
第六章 北宋程顥、程頤創立理學及其佛教觀
第七章 臨濟宗大慧宗杲和儒者張浚、劉子羽、劉子?、朱熹
第八章 朱熹理學體系的完成及其佛教觀
第九章 南宋圭堂居士《大明錄》及其三教一致思想
主要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