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與疾病的社會建構 (美)朱迪絲.洛伯 莉莎.瓊.穆爾 97875444922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教育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性別與疾病的社會建構
ISBN:9787544492218
出版社:上海教育
著編譯者:(美)朱迪絲.洛伯 莉莎.瓊.穆爾
叢書名:社會建構論譯叢
頁數:3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968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這本簡明生動的小書深刻剖析了性別社會制度與西方醫學之間的關係,以獨特的女性主義觀點來分析有關身體疾病的權力和政治問題。本書的焦點在於對生理表現轉化為「疾病」的社會現實的性別分析,說明現代社會中性別如何參与了對相關疾病的建構。各章節均從性別視角考察有關健康和疾病的一些主要問題,包括社會流行病學和疾病的風險、身體殘疾、經前期綜合征和更年期的診斷策略等。本書可說是以女性主義視角創造性重述醫學社會學、醫學人類學和醫學史的理想範本。

作者簡介
朱迪絲·洛伯(Judith Lorber),美國布魯克林學院和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與女性學研究方向榮譽退休教授。主要從事社會和婦女研究。著有《性別不平等:女性主義理論和政治》《性別與疾病的社會建構》《性別的矛盾》《女性醫生:職業、地位和權利》,為《性別修訂》和《性別的社會建構》的主編之一。《性別與社會》雜誌的創始編輯,美國標準協會性與性別部門主席,曾獲美國標準協會授予的伯納德·傑西職業獎。
莉薩·瓊·穆爾(Lisa Jean Moore),紐約城市大學斯泰特島社會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和婦女研究。作為一名質化取向的女性主義醫學社會學家,其研究關注社會為人類身體創造含義的過程。

目錄

目錄
原版叢書前言 1
致謝 1
第一章 性別與疾病的社會建構:概述 1
性別差異和性別身份 5
疾病的社會建構 9
社會背景 12
本書概述 15
第二章 女性病得更重,但男性死得更快:社會流行病學 22
分娩與降生:要錢還是要男孩? 33
青春期與青年期:積極的和消極的社會壓力 41
成年期:健康是出於選擇還是迫於環境? 48
工作與家庭:保護與威脅 50
老年期:女性壽命更長,但並未活得更好 53
死亡期:死亡延遲的性別差異 55
小結 58
第三章 醫療保健的等級劃分:病患、醫療專業人員與性別 63
醫療保健提供者的等級劃分 64
護士:醫生的女僕或合作夥伴? 69
性別與醫生的實踐風格 72
女醫生更適合女患者嗎? 76
女醫生能改變健康護理嗎? 78
小結 86
第四章 性別與殘疾:矛盾和地位困境 89
殘疾中的性別矛盾 95
基於性別分類的護理 98
性別與利他主義 102
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 105
朝著統一完整的體格進發 110
小結 116
第五章 當一種處境被定義為真實:經前期綜合征和更年期 119
醫學化的月經 122
月經的文化建構 125
儀式化的月經 127
情緒化的月經 129
經前期綜合征:激素颶風還是高能狀態? 131
更年期:女性特質期的終結或高價值地位的開始? 138
經前期綜合征與更年期的政治 146
將診斷轉化並反推回女性的困難 148
小結 151
第六章 生殖器手術:性別化的身體 154
女性割禮 156
儀式與醫學上的男性生殖器手術 161
間性人的生殖器手術 170
生殖器手術的政治性 176
小結 179
第七章 一種現代瘟疫:性別與艾滋病 182
艾滋病數據 186
社會傳播途徑 193
安全性行為 197
風險與防治的性別政治 202
母嬰傳染 211
與艾滋病共生 214
「艾滋病是所有人的特洛伊木馬」 219
小結 223
第八章 在社會性的世界中治愈社會性的身體:女性主義
醫療保健 228
醫療服務供給的社會偶發事件 231
女性和男性的健康運動 234
參与性的醫療問診 238
身為患者 241
作出改變 244
小結 247
參考文獻 250
索引 275

精彩書摘
雖然疾病存在於身體內部,但它作為一種社會體驗,大大超本書的焦點在於對生理癥狀轉化為我們稱之為「疾病」的社會現實的性別分析。性別分析表明,現代社會中,性別在疾病的方方面面是如何被建構的,如不同疾病的風險和保護,對患者癥狀的認知和回應,醫療保健的組織和輸送,診斷的策略,資助優先權,臨床和科研人員探索出的問題,疾病及其治療方式的知識和意義。每個章節都從性別視角考察了有關健康和疾病的一些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社會流行病學和疾病的風險;醫療工作者的專業等級體系和醫患互動關係;身體殘疾的社會問題;經前期綜合征和更年期的診斷策略;生殖器手術;作為一種現代瘟疫的艾滋病。最後一章討論了一些將女性主義醫療保健應用於所有患者的方法。
第二章「女性病得更重,但男性死得更快:社會流行病學」,根據女性和男性的社會文化風險因素解釋了死亡和疾病的流行病學率。這些因素是性別規範、種族民族群體成員身份、經濟資源與社會關係的結合。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中嵌入的風險因素讓不同人群易受疾病源的攻擊,或者保護他們遠離疾病源。社會流行病學的統計方法受方法論問題的影響,如哪些問題被提出,答案如何歸類,以及信息收集和測量技術的可靠性。除非樣本中包括不同種族和社會階層的女性與男性,否則,研究人員無法對社會性的健康狀況、衛生習慣和冒險行為作出有效的比較。這些統計數據通常不是免費的。有權力、有資源獲得被認為是重要問題的答案的人,設置了數據的優先順序。你也可以這麼理解,只有有價值的才會被算在內。
第三章「醫療保健的等級劃分:病患、醫療專業人員與性別」分析了性別化的職業權力差異,以及醫患互動行為。醫生的性別影響著男性和女性患者提出的訴求能得到多少重視,尤其是在開具化驗單、推薦治療方式等問題上。經過培訓的執業護士會觀察患者的心理社會因素與生理癥狀的交互作用並進行同步治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異同同樣影響著對癥狀的解釋。
第四章「性別與殘疾:矛盾和地位困境」考察了殘疾人的性別矛盾和地位困境。該章中,殘疾被定義為僅僅由醫療境遇部分塑造的一種永久社會地位。技術和環境支持為殘疾人帶來了更多積極影響,幫助殘疾人成家立業。男性和女性都從殘疾人權利運動的成功中受益,但殘疾女性對就業、性關係和家庭生活的特殊需求仍未得到正視。男性和女性的性別化期待為各自製造了限制,但殘疾女性更難獲得長期、穩定的關係。她們需要無差別的專業服務,尤其是有關性生活和生育方面的專業服務。另一個影響殘疾人性別差異的是對女性護理者的期待。因此,如果說殘疾男性有過主流生活的特殊需求,那麼殘疾女性則會有更多的特殊需求。
第五章「當一種處境被定義為真實:經前期綜合征和更年期」考察了經前緊張及更年期情緒波動的社會和醫學建構方式。婦女在生育生命周期不同的時間點體驗到的癥狀被醫學化為生理和心理的綜合癥狀。有些婦女可能不太重視經前緊張、月經來潮和更年期潮熱,而其他人可能需要針對這些癥狀接受治療。然而,如果這些遭遇被常規地定義為疾病,那麼所有女性都會被認為是「有病的」或無法正常工作的。醫學作為一種社會機制,具有將女性的特定行為合法化的作用,這可被視作一種社會控制形式。
第六章「生殖器手術:性別化的身體」著眼于割禮和醫療生殖器手術的性別與文化衝突。儘管女性和男性的儀式性生殖器手術、間性兒童的手術和常規醫學包皮環切術的社會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些問題是相似的,即成年人以文化整合的名義為嬰兒和兒童的生殖器手術作決定。在儀式性生殖器手術中,成人用手術來修改兒童的身體,使兒童適當地男性化或女性化。對外生殖器性別特徵不明的兒童進行性別重置手術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這種發生在身體上的社會與生理的深刻變化首先是性別化的體驗。
由於文化、宗教和醫學觀點的對立,有關生殖器手術的辯論長期處於混亂中。文化傳統與人權問題之間存在衝突,宗教信仰與不願傷害自己孩子身體的父母之間存在衝突。醫學研究人員就什麼才算小手術以及它們的風險和益處展開爭論。所有這些爭論都與性別有關,因為它們都涉及男性和女性的性特徵,男性和女性的身體應該是什麼樣子,以及應如何防止性傳播疾病的蔓延等問題。
第七章「一種現代瘟疫:性別與艾滋病」將疾病帶入被恥辱性疾病玷污的社會認同的道德領域。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充滿性別、性取向、階級、人種和種族歧視的流行病。艾滋病的傳播和治療受到性別的極大影響。它帶來的身體損傷和社會成本主要影響那些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女性和男性。有關艾滋病的討論和驅力是一個首要例證,反映著文化如何看待男性和女性、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窮人和富人、有色人種和白人,以及「外國人」和「本地人」。
艾滋病病毒檢測陽性和艾滋病癥狀得到何種應對和治療,反映了異性戀、雙性戀與同性戀之間的關係,以及患者、醫生、陪護者之間的關係,反映了社區態度、文化價值,以及醫療官僚機構和政府機構的明爭暗鬥。那些被曝光艾滋病病毒檢測陽性或已全面顯露艾滋病跡象的人曾遭受對他們的性行為或吸毒的污衊,並被告知害怕被他們的精液、血液或母乳傳染。從性伴侶間使用安全套的協商,到國家和國際機構用於研究與治療的資金分配,艾滋病名副其實地體現了物質的、經驗的以及象徵意義層面的疾病的性別建構。
第八章「在社會性的世界中治愈社會性的身體:女性主義醫療保健」著眼于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界定醫療現實的方式之間的矛盾,並提出一個備選項———女性主義醫療保健。這種保健視患者和醫療專業人員為醫療境遇中平等的兩方。醫療專業人員了解更多的是關於疾病及其綜合治療,而患者更了解其本人的特殊情況。女性保健倡導者建議醫療專業人員在運用常規的醫學手段之前,先了解患者的社會背景和環境背景,以及患者的特定病史。醫療專業人員開處方時,不僅應告知患者風險和副作用,還應告知患者其他治療方式和不治療的優缺點。然後,患者應決定其想要做的事,並期待醫療專業人員的繼續支持和幫助,即使醫療專業人員的第一治療選擇被患者拒絕。
女性主義醫療保健面向所有人———男性和女性、兒童和成人。女性主義引導著醫療資助、醫護培訓,以及生物醫藥保健供給的重大結構性調整。關於健康和疾病的女性主義觀點已被納入學校的醫療與護理課程,但仍需通過鼓勵充分傾聽患者和支付多種治療費用的組織政策,在臨床培訓中加以強化,並融入日常實踐。儘管這些是理想化的目標,但當它們成為醫療保健供求雙方的共識時,便能為許多無力對抗當前醫療衛生保健系統限制的人爭取權利。

前言/序言
本書是《性別與疾病的社會建構》的第二版。在本書中,作者朱迪絲·洛伯(Judith Lorber)和莉薩·瓊·穆爾(Lisa Jean Morre)針對健康、疾病和醫學護理作了性別化分析。本書經全面更新,增加了討論殘疾和生殖器手術的章節。作者運用熟知的醫學社會學概念,基於性別化視角,將它們重新概念化。與第一版類似,本書聚焦兩個基本問題。首先,作者從社會層面反思了罹患身體疾病的體驗,以及由此引發的醫療護理。其中包括作者的兩個關注點:性別、人種、階級、種族地位和文化如何影響病患的癥狀;這類癥狀如何被醫療機構治療。其次,作者通過性別化視角批判性地審視了關於疾病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假設的社會建構。作者以問題已被預設、研究重點已定的方式進行批判。
雖然醫學社會學者在過去已經關注過這類問題,但往往不是通過性別化視角加以關注。對醫學社會學者來說,性別曾意味著女性首先是患者和護士,然後才是醫生。醫學社會學者將女性加入研究領域中,常常意味著對比男女兩性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兩性同為患者時在治療中體現出的行為差異,兩性同為醫生時體現出的行為差異,等等。但在眾多關於醫學知識和醫學信念的社會建構中,並未考慮將性別的社會建構兼收並蓄。
對研究健康與疾病問題的女性主義者來說,對性別的關注曾意味著在社會秩序的前提下思考女性和男性的性別狀況。女性主義者已經就經期和更年期從正常的生理現象演變為疾病,進而成為社會性問題的原因、過程和主導者提出了疑問。他們從性別維度出發審視了醫療職業的等級結構,以及女性作為醫師、男性作為護士時事情是如何發展的。此外,女性主義者還質疑了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中誕生的科學發現的客觀性和中立性。
在本書中,朱迪絲·洛伯和莉薩·瓊·穆爾通過性別化視角來探討健康、疾病和醫學,以此將其對醫學的、社會學的和女性主義的關注共同織就成網。作者展示了性別是構成生理——患病率和壽命——轉化所需要的因素之一,併為這一命題提供了數據,證明生理轉化是由社會地位、種族、階級和性別引起的。以經前期綜合征和更年期為例,洛伯和穆爾詳細討論了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被視為疾病,並導致女性處於不利社會地位的社會建構過程。此外,洛伯和穆爾還深度審視了艾滋病的流行情況。在本書的結尾,她們提出建議:應通過男女平等的健康護理實踐來破除醫學的等級制度,化解不平等,並表明這樣做可使男性與女性同等受益。
我們希望本書及系列相關圖書,可以幫助讀者發展自己的「性別化視角」,以此更好、更精確地理解我們的社會環境。作為社會學研究者,我們認為,對不平等的準確理解是有效社會變革的先決條件。
朱迪絲·霍華德(Judith Howard)
芭芭拉·里茲曼(Barbara Risman)
瑪麗·羅梅羅(Mary Romero)
喬伊·斯普拉格(Joey Sprague)
「性別化視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