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運動原理與制勝規律研究 朱惠平 97875009611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體育
NT$44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乒乓球運動原理與制勝規律研究
ISBN:9787500961123
出版社:人民體育
著編譯者:朱惠平
頁數:18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868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乒乓球運動原理與制勝規律研究》由上下兩篇構成,上篇為乒乓球運動原理的理論探索,主要包括乒乓球運動的競技要素、乒乓球運動的制勝因素、乒乓球運動的打法類型、乒乓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結構和複雜性思維視域下乒乓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系統的複雜性五部分內容;下篇為乒乓球制勝規律的定量研究,主要包括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制勝規律的個案分析、日本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制勝規律的個案分析、新規則對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制勝規律的影響和乒乓球運動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四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朱惠平,男,漢族,1981年3月出生,甘肅崇信人,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6月畢業於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6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
先後主持完成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規劃項目、甘肅省體育局科研項目、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央高等學校科研項目等10餘項,在《吉林體育學院學報》《南京體育學院學報》《中國學校體育》《雲南師範大學學報》《杭州師範大學學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乒乓球系列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乒乓球理論與實踐》教材1部。獲得甘肅省第十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甘肅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甘肅省第三屆大學生運動會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二等獎3項。

目錄
上篇 乒乓球運動原理的理論探索
第一章 乒乓球運動的競技要素
第一節 速度
一、反應速度
二、動作速度
三、移動速度
四、擊球速度
第二節 力量
一、揮拍速度
二、擊球時機
三、肌肉力量
第三節 旋轉
一、旋轉產生的原因
二、旋轉的基本軸及種類
三、不同旋轉球的具體特點
第四節 弧線
一、乒乓球弧線的組成部分
二、影響弧線的因素
三、合理製造擊球弧線的作用
第五節 落點
一、落點及其相關概念
二、乒乓球運動員對擊球落點的判斷
三、通過變換練習法,有效提高運動員對落點的控制能力
第二章 乒乓球運動的制勝因素
第一節 制勝因素的科學內涵及辨證關係
一、「快」的內涵
二、「准」的內涵
三、「狠」的內涵
四、「變」的內涵
五、「轉」的內涵
六、制勝因素的辯證關係
第二節 制勝因素的發展與演變
一、20世紀60年代的「快」「准」「狠」「變」
二、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快」「准」「狠」「變」「轉」
三、20世紀90年代的「特長突出、技術全面、無明顯漏洞」
四、21世紀的「技術精鍊、全面、沒有盲區與凶、拼、搶、搏」
第三章 乒乓球運動的打法類型
第一節 快攻類打法
一、快攻類打法的特點
二、快攻類打法的技術分類
第二節 弧圈類打法
一、弧圈類打法的特點
二、直板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技術分類
三、橫板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技術分類
第三節 快攻結合弧圈類打法
一、快攻結合弧圈類打法的特點
二、直板快攻結合弧圈打法的技術分類
三、橫板快攻結合弧圈打法的技術分類
下篇 乒乓球制勝規律的定量研究

前言/序言
乒乓球運動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格蘭,是網球運動的衍生品,由兩個英國人偶然發明而來。乒乓球運動的雛形是一種流行於英格蘭上流社會的時髦小遊戲,最初人們把它稱為「桌上網球」,後來根據打球時球拍擊球發出「乒」的聲音,球碰桌面又發出「乓」的聲音而被形象地取名「乒乓球」。1926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成立,並且在英國舉辦了第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這標志著乒乓球運動從遊戲項目進入了競技體育的行列。
1904年乒乓球運動傳入中國,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上為我國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從而實現了中國體育運動在世界比賽中「零」的突破。從1959年至今,中國乒乓球隊已經在世乒賽、世界盃、奧運會三大賽事上,獲得了將近200個世界冠軍,其中5次囊括世乒賽全部冠軍、3次包攬奧運會全部金牌,中國乒乓球隊長盛不衰、星光璀璨,創造了世界體壇罕見的歷史奇觀。實踐證明,實現這一壯舉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乒乓球隊對乒乓球運動原理的正確認識和對乒乓球運動競技制勝規律的科學把握。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從城市到農村,從工廠到學校,到處都有乒乓球台,隨處可見人們打乒乓球的場景。我出生於20世紀80--代初,正處於「學習乒乓精神」「學打乒乓球」的熱潮中,無可厚非地與乒乓球自然結緣。童年的記憶大多與乒乓球有關,記得第一塊乒乓球拍是用木板一點點削出來的,最喜歡的乒乓球是無縫「少年牌」,課間十分鐘最高興的事莫過於佔個「水泥檯子」揮上幾拍,經常因為打乒乓球而忘記回家吃飯。雖然兒時的我對乒乓球如痴如醉,但遺憾的是受條件所限並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錯失了發展基本功的重要時機。幸運的是,2000年在首都體育學院求學階段,我遇到了曾主管過張怡寧、郭焱等多名世界優秀運動員的魏力捷老師,師從魏老師系統學習乒乓球理論和技術。
往事如煙,思緒萬千。轉眼間,從事高校乒乓球教學、訓練與科研工作已經18載,我就像一位墾荒者,在一片浩瀚無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孤寂前行。對乒乓球的執著追求與無限熱愛,推動著我在教研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從2009年第一篇學術論文《第29屆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技戰術分析》發表以來,十多年來我先後在《吉林體育學院學報》《南京體育學院學報》《中國學校體育》《雲南師範大學學報》《杭州師範大學學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了《優秀直板反膠打法運動員馬琳步法運用研究》《王皓在奧運會、世乒賽和世界盃中的技戰術研究》《從世界排名變化看直拍反膠打法的發展趨勢》《新型塑料乒乓球對中國優秀男子運動員張繼科技戰術變化的影響》《無機膠水對世界乒乓球運動技術發展趨勢的影響》《新規則下乒乓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乒乓精神」的文化內涵》《「輕體育」背景下乒乓球運動「軟式化」研究》《日本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平野美宇的打法特點及制勝規律研究》《健康中國背景下乒乓球運動「軟式化」發展的必然與應然》《東京奧運會周期我國女乒主要競爭對手伊藤美誠的技戰術特徵及制勝因素》等一系列乒乓球科研論文20餘篇。這些成果涉及乒乓球文化、乒乓球技戰術、乒乓球體能、乒乓球步法等諸多方面,為撰寫《乒乓球運動原理與制勝規律研究》奠定了基礎。我雖是一名基層乒乓球工作者,也無專業的訓練背景,更無在世界賽場上爭金奪銀的經歷,但還是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夠為正確認識乒乓球運動原理和科學把握乒乓球運動的競技制勝規律添磚加瓦,為中國乒乓球隊長盛不衰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本書由上下兩篇構成,上篇為乒乓球運動原理的理論探索,主要包括乒乓球運動的競技要素、乒乓球運動的制勝因素、乒乓球運動的打法類型、乒乓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結構和複雜性思維視域下乒乓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系統的複雜性五部分內容;下篇為乒乓球制勝規律的定量研究,主要包括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制勝規律的個案分析、日本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制勝規律的個案分析、新規則對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制勝規律的影響和乒乓球運動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四部分內容。
在我多年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得到了很多領導、老師和學友的幫助,感謝多年來幫助我、支持我、關心我的專家、學者和朋友們,你們的智慧和思路同樣融入到了我的著作中,在此謹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另外,人民體育出版社的單穎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書中還有一些疏漏,懇請專家和同行提出批評意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