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法律思想史 (第三版) ISBN:9787301343319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李貴連 李啟成 頁數:34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78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主要面向法學本科生的基礎教材,根據學界有關中國社會轉型和歷史分期的理論,分為古代、近代上下兩編,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及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需要,對歷史中國各階段的法律思想做了詳略不同的處理。其中,上編即古代部分,介紹中國傳統法律思想,重點是春秋戰國中國社會第一次轉型期內儒、墨、道、法四個主要學派的法律學說,各佔一章篇幅;下編即近代部分,介紹晚清民國中國社會轉型期內洋務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派別有關法律變革的主張,亦各佔一章篇幅;上下編皆設置導論章,上編導論同時也發揮了統領全書、介紹整門課程的作用。此外,上編為介紹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王夫之的法律思想,下編為介紹晚清法律改革「禮法之爭」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皆設置專章,突出兩位作者的研究心得,充分呈現思想演變的內在理路以及制度與學說的交互影響。在「重其所重」的同時,作者兼顧內容完備,在上編中,對中國古代第一次社會轉型前的神權宗法等法律思想,及秦漢以後的正統法律思想,亦各設一章,予以必要介紹。作者簡介 李貴連,廣東省五華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近代法研究所名譽所長,我國研究沈家本的學術權威人物。主要著作有:《沈家本年譜長編》(台灣成文出版社)、《沈家本傳》(法律出版社)、《近代中國法制與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主編撰寫有:《二十世紀的中國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等。目錄 第一編 中國傳統法律思想第一章 導論 一、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及其特點 二、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態度 三、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方法 第二章 中國上古時期的神權法思想 第一節 夏、商、西周的神權法思想 一、夏代的「天命」「天罰」思想 二、神權法思想在商代的發展 第二節 法思想由神權向世俗的演進——西周 一、「以德配天」說 二、「明德慎罰」說 三、大宗法制下的禮治思想 第三章 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儒家學說概述 一、儒家學說在先秦之形成 二、先秦儒家學說之思想脈絡簡介 第二節 「為國以禮」的禮治思想 一、禮治思想的淵源 二、儒家對西周禮治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三、儒家禮治思想的等級社會觀 四、禮的作用和禮與法的關係 第三節 「德主刑輔」的德治學說 一、「省刑罰,薄稅斂」,「富而後教」 二、「以德去刑」 三、「寬猛相濟」「德主刑輔」 第四節 儒家的「人治」學說 第五節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命運和歷史地位 第四章 墨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儒、墨兩家的對立與互融 一、「敬鬼神而遠之」與「事鬼神」 二、「愛有差等」與「兼相愛」 三、「小人喻于利」與「交相利」 第二節 墨家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思想 一、「天下之人皆相愛」的理想社會 二、「法天」的法律觀 三、「尚賢」 四、墨家的一些重要刑罰命題 第五章 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老子的法律思想 一、「法自然」之「道」 二、對仁義禮法的批評 第二節 莊子的法律虛無主義 一、莊子思想概述 二、主張絕對無為,否定仁義禮法 第六章 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法家法治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法家的法律觀 一、關於法律的本質 二、關於法律的起源 三、關於法律的作用 第三節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論 一、「法治」與「禮治」「德治」和「人治」的對立 二、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論前提 三、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 第四節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簡介 一、被法家奉為先驅的管仲 二、法家的開創者李悝 三、法家思想的奠基人商鞅 四、以重「勢」著稱的慎到 五、重「術」的申不害 六、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 第七章 秦以後的正統法律思想 第一節 秦漢之際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法家思想在秦漢之際命運由盛而衰的大轉折 二、黃老思想在漢初的得勢與衰落 三、儒學在漢初的發展 四、董仲舒與儒學獨尊 第二節 正統法律思想的演變 一、兩漢之際的經義決獄 二、魏晉時期「法律儒家化」進程的逐步展開 三、正統法律思想的典範:《唐律疏議》的立法思想 四、理學思潮與正統法律思想的強化 第三節 正統法律思想的特點 一、通過法制來治官治吏以維護君主的權威 二、儒家思想法律化 第八章 明清之際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黃宗羲的法律思想 一、抨擊君主專制和限制君權 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第二節 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一、以「夷夏大防」為中心的民族主義 二、立法以成就「一代之制」 三、「任法」不如「任人」 四、成就「一代之制」的司法舉措 第二編 中國近代法律思想 第九章 中國近代法律思想導論 第一節 中國社會從傳統到近代的轉型 一、近代前夕的中西社會情形 二、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逐漸深化——器物、制度和文化 第二節 中國近代法律思想發展之脈絡 一、近代早期西方法的輸入 二、近代轉型的中心任務——憲政和法治 三、中國近代法律思想演變綜述 第十章 洋務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洋務派及其「中體西用」思想 第二節 張之洞的法律思想 一、變而不失其道的變法觀 二、整頓中法與採用西法 三、博採東西諸國律法,力求合於國家政教大綱 四、任法不如任人 第十一章 改良主義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19世紀的社會改良運動和「戊戌變法」 第二節 康有為的法律思想 一、維新時期的「變法」思想 二、康有為晚年的法律思考——《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第三節 梁啟超的法律思想 一、「隨時創法」的變法觀 二、君憲與共和——梁啟超的憲政觀 三、「民權」與「法治」 四、「立法」與「司法」 五、地方自治 第四節 嚴復的法律思想 一、嚴復的變法思想 二、嚴復的自由與民權觀 三、嚴復的法治觀 第十二章 晚清法律改革和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 晚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