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飄過蒲公英的歌 宋婉莉 97875589142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少年兒童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空中飄過蒲公英的歌
ISBN:9787558914218
出版社:少年兒童
著編譯者:宋婉莉
頁數:19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61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多樣的生命世界·悅讀自然」系列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和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策劃推出的青少年科普叢書,列入2023年上海市重點圖書出版計劃,選文內容曾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
本系列成果包括6冊圖書和與之配套的6輯有聲讀物,彷彿一座可讀、可聽、可隨身攜帶的「自然博物館」。
叢書每冊精選約30篇自然科學小品文,以專業嚴謹的態度,輕鬆有趣的文筆,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小讀者講述精彩的自然科學知識,帶大家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瑰麗。

作者簡介
總主編:王小明,現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上海科技館館長,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上海市動物學會副理事長等。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科普文章百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0餘部。榮獲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功績騎士勳章等殊榮,2005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執行主編: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自然科普達人,知名科普作家。撰寫《環遊加拉帕戈斯》《達爾文密碼》等,翻譯《鳥類行為圖鑑》《生態學通識》等,主編《國門上的43種珍稀動物檔案》等30餘部著作,發表300餘篇與自然保護有關的科普文章。在中國科協「我是科學家」等平台進行過500餘場科普講座。曾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科普之星、福特汽車環保獎、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家等榮譽和稱號。
分冊主編:劉哲,上海科技館自博展教中心網路科普部部長,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博物館公眾教育活動策劃、新媒體科學傳播等工作。主持及參与編寫《一平米博物館:搭建我的恐龍展》《新媒體與博物館發展》等多部科學普及、科學傳播研究方面的書籍,翻譯出版《博物館網站與社交媒體——參与性、可持續性、信任及多元化》。在行業權威期刊上發表文章20餘篇,主持或參与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20餘項,獲得全國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展評特等獎、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等多個獎項。
分冊主編:餘一鳴,上海科技館自博展教中心網路科普部副部長,入選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揚帆專項),主持省部級等課題項目5項,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獎項11項。牽頭策劃「綠螺講堂」、「我的自然百寶箱」、「自然博物館之夜」等知名科普活動,著有《鳥兒不得了》《鸚鵡螺探索筆記·尋鳥記》等書,參与撰寫《自然趣玩屋》系列科普從書。發表昆蟲新物種3種。
分冊主編:宋婉莉,上海自然博物館館員。從事科學編輯、新媒體運營及科普活動策劃等工作,研究基於網路媒體的科普傳播社會服務模式。先後策劃推出科普文章、動漫、遊戲及音視頻科普作品千余次。基於科普創作及受眾特徵研究,編著《一平米博物館:搭建我的恐龍展》科普互動書,參与編寫《走進南美動物》等科普書。參与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餘項,獲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優秀案例等多個獎項。

目錄

目錄
寶蓋草的紅「嘴唇」
不「害羞」的入侵者
出自「名門」的小草
從「掃帚幫」轉型「景觀秀」
「動感」植物朋友圈
高等植物世界里的「小矮人」
各取年宵花一枝
古蓮開花的秘密
胡楊的「眼淚」
記憶中的桑和蠶
空中飄過蒲公英的歌
蠟梅、臘梅和梅花
來自植物的紙
滿城暗香是桂花
毛茛,遍布春天的小黃花
玫瑰月季姐妹花
棉花不是花
明前茶的時光之旅
牡丹花開知多少
梭梭樹中的「綠色能量」
外來的「婆婆」
我是一朵會變色的小花
《仙劍》里的角色用了誰的名字
又到櫻花爛漫時
鬱金香的病毒「緣」
長在池塘邊的「烤腸」
遮陰蔽日有香樟
這就是∼∼∼艾
茱萸到底「姓」什麼
自成一「派」的老鴉瓣

精彩書摘
茱萸到底「姓」什麼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重要傳統節日之一的重陽節。自古以來,人們都會在重陽這天祭祖祈福,出遊賞秋,登高望遠。傳承至今,重陽節保留了登高、賞菊等習俗,並添加了敬老尊老的涵義,因此又稱敬老節。
重陽節源自民間風俗,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唐朝大詩人王維就曾在重陽節留下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插茱萸」正是古代重陽節時民間最常見的習俗。為什麼要「插茱萸」呢?原來,農曆九月初九,時值夏秋之交,自然界萬物已過了繁茂生長的季節,漸生蕭條,這時人們就需要佩戴一些芳香辟穢的東西來抑制肅殺之氣,避壓初寒。茱萸正是這樣的一種植物,古人常採摘茱萸枝葉,插在隨身攜帶的布囊中,登高賞秋。
其實,在自然界中,被稱為「茱萸」的有好幾種,如吳茱萸、山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古人所說的茱萸到底是哪一種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