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微生物學 (第四版) ISBN:9787030786500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蔡信之 黃君紅 康貽軍 頁數:3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875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系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在保持體系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對第三版各章節做了較大的調整,補充了很多新內容,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微生物學各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術,較多地介紹了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動態。 全書共分12章,分別闡述各類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繁殖方式、營養、代謝、生長、遺傳和變異、生態、傳染與免疫、分類、鑒定及應用等知識。本書取材廣泛、重點突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概念準確、圖文並茂,科學性強、系統性好、理論聯繫實際。 本書不僅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製藥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本科生「微生物學」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和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目錄 前言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一、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二、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和任務及意義 第二節 微生物學的發展 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微生物的認識和利用 二、微生物的發現 三、微生物學的奠基 四、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 五、現階段我國微生物學的簡況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節 細菌 一、細菌的形態和大小 二、細菌的細胞結構 三、細菌的繁殖方式 四、細菌的培養特徵 五、重要代表菌 第二節 放線菌 一、放線菌的形態結構 二、放線菌的繁殖方式 三、放線菌的培養特徵 四、放線菌的代表屬 第三節 古菌 一、古菌的形態和大小 二、古菌的細胞結構 三、古菌的遺傳學特徵 四、古菌的主要類群 第四節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藍細菌 二、立克次體 三、支原體 四、衣原體 五、螺旋體 六、蛭弧菌 七、黏細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節 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形態結構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三、酵母菌的培養特徵 四、重要代表菌 第二節 黴菌 一、黴菌的形態結構 二、黴菌的繁殖方式 三、黴菌的培養特徵 四、重要代表菌 第三節 擔子菌 一、擔子菌的形態結構 二、擔子菌的繁殖方式 三、擔子菌的應用 第四節 黏菌 一、黏菌的形態結構 二、黏菌的生活周期 三、黏菌的培養特徵 第五節 真核微生物與原核微生物的比較 第四章 病毒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結構 一、病毒的大小 二、病毒的形態 三、病毒的化學組成 四、病毒的結構 五、病毒的對稱性 六、包涵體 第二節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增殖過程 二、一步生長曲線 三、溫和噬菌體與溶源性細菌 四、理化因素對病毒感染性的影響 五、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六、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病毒的分離和測定 一、病毒的分離與純化 二、病毒的鑒定 三、病毒效價的測定 第四節 病毒的種類和分類 一、脊椎動物病毒 二、昆蟲病毒 三、植物病毒 四、微生物病毒 五、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第五節 亞病毒 一、類病毒 二、擬病毒 三、衛星病毒 四、衛星核酸 五、朊病毒 第六節 病毒的應用及防治 一、病毒與人類健康 二、病毒與發酵工業 三、病毒與農業生產 四、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第五章 微生物的營養 第一節 微生物的營養要求 一、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第二節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一、光能無機營養型 二、光能有機營養型 三、化能無機營養型 四、化能有機營養型 第三節 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單純擴散 二、促進擴散 三、主動運輸 四、基團轉位 五、膜泡運輸 第四節 培養基 一、培養基的配製 二、培養基的類型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謝 第一節 微生物對有機物質的分解 一、纖維素的分解 二、澱粉的分解 三、果膠質的分解 四、木質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五、幾丁質的分解 六、蛋白質的分解 七、氨基酸的分解 八、脂肪的分解 九、烴類及有機農藥的分解 第二節 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一、異養型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二、自養型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第三節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作用機制 第四節 微生物細胞物質的合成 一、糖類的生物合成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三、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五節 微生物的次生代謝 一、次生代謝產物的種類 二、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 第六節 微生物的代謝調節 一、微生物代謝調節的方式 二、代謝調節在發酵工業中的應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長 第一節 微生物純培養的生長 一、純培養的分離方法 二、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三、微生物的個體生長 四、微生物的同步生長 五、微生物的群體生長 六、營養物質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七、微生物的高密度培養 八、微生物的非可培養狀態 第二節 理化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一、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二、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第三節 微生物生長的控制 一、控制微生物生長的物理方法 二、控制微生物生長的化學方法 第四節 微生物細胞的分化 一、細菌細胞的分化 二、真菌細胞的分化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核酸是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的經典實驗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存在方式 第二節 微生物的基因組 一、大腸桿菌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