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中國製造業與服務業的下一步 張禮立 978754732440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NT$63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質生產力-中國製造業與服務業的下一步
ISBN:9787547324400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著編譯者:張禮立
頁數:3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75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 中國製造業與服務業全新戰略指南,中國式現代化進階發展必讀。
2 當代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研究員,舍弗勒集團全球董事會成員、舍弗勒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博士,青島大學首席教授、中國旅美科技協會總會原會長張漢霆教授等傾情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質生產力為切入點,探討了數字技術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及相互融合中的作用,分析和展望了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未來發展方向。對於從事相關領域研究、工作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本書的出版必將為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簡介
張禮立,美國歸僑,服務信息社會近三十年,專註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生態規劃與建設。現任全球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新疆商貿物流集團首席科學家、上海市海外經濟技術促進會會長、僑界數字經濟產業科創聯盟理事長。出版《IT服務管理新論:中國式智慧和西方文化融合的研究》《新基建:數字經濟產業風口》等專著近二十余種,是「國際數字之都」「中國產經故事」「絲路電商職業教育系列叢書」主編。上海市第十二屆僑聯委員,2020年上海市歸僑僑眷先進個人、2023年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

目錄
引言
引領篇:跨越時代的融合浪潮
1 新時代的序幕: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演化
時光的車輪:全球製造業的漫長旅程
服務業的興起和演進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
2 數字化革命:引領未來的力量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
融合的關鍵:數字化
展望新紀元
3 新發展格局的新現象
「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大市場帶來的機遇
製造業產業外移與全球價值鏈
製造業的數字化悖論
顛覆性科技:數字化的魔法
1 智慧火花: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人工智慧的70年
機器學習的基礎原理
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神經網路、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
人工智慧的實踐應用:醫療、金融、自動駕駛和教育
人工智慧是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轉型的核心技術力量
面臨的挑戰和倫理:數據隱私、安全性和演算法偏見
全球競爭與合作:中國vs美國
人工智慧的下一步
2 雲端世界:數據的力量
雲計算的發展歷程
雲計算的特性與應用
雲計算在全球的競爭與合作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在雲計算中的挑戰
大數據與雲計算
作為社會與經濟變革的雲計算
雲計算的下一步
3 連接萬物:工業物聯網新紀元
物聯網:延展世界的科技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和架構
物聯網在各行業中的應用
物聯網在製造業中的應用
物聯網的未來趨勢和挑戰
中國經濟與製造業的下一步:工業網際網路
4 觸手可及:移動與數字媒體的無界擴展
移動通信世界的高速發展
移動科技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與文化習慣
數字媒體的新生產力
未來趨勢和挑戰
智造風潮:新科技在製造業的新應用
1 工業4 0:智能製造的典範
主流工業大國的工業
工業4 0和第四次科學範式
2 自動化與智能化:製造業的未來
自動化與智能化在製造業中的重要性
演變中的科技革新
技術革新持續推動製造業的變革
自動化和智能化在製造業中的應用
挑戰與未來
3 透明高效:數字凈零供應鏈的魅力
全球供應鏈在數字化的驅動下變革加速
供應鏈現狀分析
供應鏈管理的數字化轉型: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區塊鏈
凈零排放的實現路徑
數字凈零供應鏈的案例研究
挑戰與應對策略
4 精益製造:質量控制和過程優化
精益製造的歷史和發展
精益製造的核心原則
質量控制在精益製造中的角色
過程優化策略
精益製造的實施挑戰
精益製造的下一步
服務新紀:服務業的數字化革新
1 數字化重構:客戶體驗
製造業的數字化持續加速
數字驅動客戶體驗新定義
數字化對客戶體驗的影響
數字化轉型中的挑戰與策略
靈活與高速的製造業轉型未來模式
2 定製化與雲服務:服務業的新紀元
定製化在製造業中的興起
雲服務在製造業的作用和影響
定製化和工業雲服務的結合
技術驅動的服務業模式
未來趨勢與挑戰:定製化、雲服務引領的製造業與服務業革新
3 數字營銷:觸達客戶的新途徑
製造業的市場環境變化
數字營銷在製造業的應用
定製化和客戶關係管理
製造業數字營銷案例研究
面臨的挑戰和策略
未來展望與趨勢
4 新型服務業模式:共享與平台經濟
平台經濟:從傳統市場到數字化交易的歷史與背景
數字化轉型:構建數據生態以優化生產性服務業
平台經濟:走向技術革新與全球融合
共享經濟的歷程解析
塑造先進位造業的新未來
數字化時代的新經濟模式
高質量發展:發力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
1 生產性服務業是先進位造的價值源泉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數字化發展的差異
數字化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
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鏈主多元模式
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的著眼點
2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國際態勢
生產性服務業參与全球價值鏈
生產性服務業的認知
3 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空間
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耦合度不高
穩步提升下的挑戰與四個問題
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驅動產業升級
4 新質生產力的顯現:生產性服務業驅動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
生產性服務業:數字技術與製造業的服務化轉型
數據賦能協同體系建設價值共創
數字化推動製造企業更加服務化
數字化推動製造企業運營模式更加服務化
數字化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價值化
數字化推動製造業供應鏈凈零化
新質業態與發展策略
1 新質業態的路徑分析:融合的成功故事
智能化服務
服務型製造
製造業產品服務化
技術諮詢和知識服務
全球服務網路
2 新質業態的模式分析:多元融合的商業智慧
定製化和個性化服務
數字平台和生態系統
聚合集成解決方案提供
綠色和可持續服務
3 新質業態發展策略一:以融合發展破解數字化的挑戰
加速構建數據生態,促進位造業與服務業的數字化融合發展
緊抓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
服務業升級:加速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
促進位造業高效發展:全面推進數據流通和共享
強化核心城市輻射和協調能力,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區域擴展

精彩書摘
雙輪驅動,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 明
1978年至2007年這30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速高達10 0%。2007年至2019年期間,受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傳統增長模式效率下降、經濟全球化速度放緩等結構性因素影響,中國GDP增速由14 2%下降至6 0%。2020年至2022年,因受疫情影響,中國GDP平均增速僅為4 5%。2023年,中國GDP增速反彈至5 2%。目前大多數研究表明,當前中國經濟潛在增速約在5 0%至5 5%之間。不難看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階段已經大致結束,轉而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具有典型的投資驅動特徵。很高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驅動著當期經濟增長,至於持續高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龐大產能,則通過國內市場增長與出口增長來進行消化。在全球化高歌猛進時期,上述增長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1982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年均GDP增速為10 3%,中國名義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年均增速則高達22 0%。然而,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經濟全球化速度放緩、中國國內勞動力與要素成本上升、資源與環境約束日益突出,無論中國經濟增速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顯著下降。2011年至2023年,中國年均GDP增速下降至6 5%,中國名義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年均增速下降至8 0%。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至2023年這7年間,中國名義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年均增速居然有5年低於GDP年均增速。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的原因,是隨著需求端(包括內需與外需)約束的日益凸顯,過去持續高投資所形成的龐大產能,開始面臨利用率不足與產能過剩的挑戰。這一挑戰將會直接降低製造業企業盈利能力,並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的效率下降。無論用全要素生產率,還是用勞動生產力增速來衡量,中國經濟增長的效率在2010年之後均出現顯著下降。用資本產出比率或者增量資本產出比率來衡量,則中國經濟的投資效率在2010年之後也顯著下降。
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要儘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屬於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範疇,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前言/序言
在這個變化莫測、日新 月異的時代,我們必須重新 認識「創新」的意義與價值, 而生產力的革新與升級無疑 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重要引擎 。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30 多年來,我歷經了PC時代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和人工智 能時代的蓬勃發展,見證了 「時代的車輪」所帶來的滾滾 向前、無可阻擋的驅動力。 因此,當習近平主席首次提 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之 時,我敏感地認識到新質生 產力對於中國產業升級和傳 統企業轉型勢必帶來巨大的 推動。在很多場合,我樂此 不疲地與商界朋友和專家學 者們談及我對新質生產力的 認識和推崇,這其中就有本 書的作者,我的老友——張 禮立博士。 我深感榮幸能夠為張禮 立博士《新質生產力:中國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下一步》 一書作序。這本書以作者獨 到的見解、深邃的思考和豐 富的案例,為我們揭示了新 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徵和發 展趨勢,為我們理解和把握 時代發展的新動向提供了寶 貴的參考。 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 全新的生產力形態,是由技 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 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 級而催生。可以說,新質生 產力是對傳統生產力的繼承 和超越,當然,更有可能是 顛覆和替代,這就要求傳統 企業選擇正確的姿勢「再出 發」,尤其是靠傳統資源、 靠訂單「起家」「發家」「立家」 的製造業企業,應把握好「 破舊之刀」和「立新之筆」。 正如禮立博士所說,「當代 中國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邊 界日益模糊,在數字化推動 下,兩個原本獨立的行業將 進一步融合升級」。傳統制 造業如何搭乘上新質生產力 的快車完成升級?這正是最 近以來我一直在考慮的命題 ,在這本書中,我得到了共 鳴並找到了一些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中 ,禮立博士還結合國內外典 型案例,對新質生產力在不 同領域的應用和實踐進行了 詳細介紹和分析。這些案例 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值得 讀者認真領會其中的精髓。 最後,感謝禮立博士以 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 洞察力,為我們呈現了一部 關於新質生產力的精彩之作 。我建議廣大讀者尤其是企 業家朋友們收藏本書,汲取 智慧並提升能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