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典型罪名理論分析與司法適用 ISBN:9787519790318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錢來善 陳可蕊 黃瑞陽 頁數:17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77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中最為常見的十二個典型罪名,每個罪名的分析框架為法律規定、構成要件、典型案例及法理分析。法律規定部分梳理了各個罪名的刑法條文、司法解釋及前置法的相應規定。構成要件部分結合了理論通說和實務案例,對各構成要件要素進行了明確。典型案例及法理分析部分是針對該類犯罪的司法適用現狀,選取了在全國具有典型意義及重大影響的案例,討論了每個罪名的主要理論爭議問題,再由此切入到實務,探索其應然性上的司法適用路徑。作者簡介 錢來善,1977年生,浙江金華人,畢業於浙江大學法律系,現任浙江玄暢律師事務所主任、金華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金華市律師協會婺城分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律師協會金融與保險專業委員會委員、金華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金華市金東區勞動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金華市政法委特邀監督員、金華市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金華市看守所特邀監督員等。曾榮獲浙江省律師行業優秀黨務工作者、金華市優秀律師、金華市律師行業優秀黨務工作者、金華市律師行業優秀共產黨員、金華市優秀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婺城區優秀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行業規範標準創新獎等榮譽。目錄 導論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的司法適用問題 (一)網路金融犯罪與跨境金融犯罪的治理問題 (二)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構成要件的解釋問題 (三)打擊金融犯罪與促進金融創新的平衡問題 二、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的司法適用路徑 (一)倡導刑事一體化,踐行協同共治的模式 (二)保持法秩序統一,遵循刑法相對從屬性 (三)堅持刑法謙抑性,促進金融發展與創新 三、本書的基本框架與內容提要 (一)本書的基本框架 (二)本書的內容提要 結語 第一章 高利轉貸罪 一、相關法律規定 (一)《刑法》(2023年修正) (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2022年4月6日公布) 二、構成要件 (一)犯罪客體 (二)客觀方面 (三)犯罪主體 (四)主觀方面 三、典型案例 案例1 金某某高利轉貸案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認定及處理 案例2 梁某某高利轉貸案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認定及處理 案例3 黃某某高利轉貸案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認定及處理 四、相關問題與法理分析 (一)轉貸牟利目的產生時間的影響 (二)關於「高利」標準的爭論 (三)關於「違法所得」的認定 (四)關於犯罪數額的認定及時間點的計算 (五)本罪與騙取貸款罪的關係 第二章 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 一、相關法律規定 (一)《刑法》(2023年修正) (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2022年4月6日公布)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9年9月30日修正) (四)《商業銀行法》(2015年8月29日修正) (五)《證券法》(2019年12月28日第二次修訂) (六)《期貨和衍生品法》(2022年4月20日公布) (七)《保險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 二、構成要件 (一)犯罪客體 (二)客觀方面 (三)犯罪主體 (四)主觀方面 三、典型案例 案例1 胡某某擅自設立金融機構案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認定及處理 案例2 陳某擅自設立金融機構案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認定及處理 案例3 何某某擅自設立金融機構案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認定及處理 四、相關問題與法理分析 (一)關於合法金融機構擅自設立分支機構是否構成本罪的問題 (二)關於本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的問題 (三)本罪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關係 (四)關於取得經營許可證后未經登記而展開金融業務活動是否構成本罪的問題 (五)本罪與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准文件罪的關係 第三章 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 一、相關法律規定 (一)《刑法》(2023年修正) (二)《商業銀行法》(2015年8月29日修正) (三)《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2022年4月6日公布) (四)《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浙江省公安廳關於辦理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有關法律適用問題的會議紀要》(2015年8月26日公布) (五)《貸款通則》(1996年6月28日公布) 二、構成要件 (一)犯罪客體 (二)客觀方面 (三)犯罪主體 (四)主觀方面 三、典型案例 (一)以欺騙為手段的司法認定 (二)重大損失的司法認定 (三)因果關係的司法認定 (四)犯罪對象的司法認定 四、相關問題與法理分析 (一)本罪與貸款詐騙罪的關係 (二)騙取貸款案中的貸款合同不當然無效 第四章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一、相關法律規定 (一)《刑法》(2023年修正)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22年2月23日公布) (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試行)》(2021年6月16日公布) (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2019年1月30日公布) (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14年3月25日) 二、構成要件 (一)犯罪客體 (二)客觀方面 (三)犯罪主體 (四)主觀方面 三、典型案例 案例1 楊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認定及處理 案例2 「e租寶」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