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一個包容性法治概念 劉小平 978754268306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法治中國-一個包容性法治概念
ISBN:9787542683069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劉小平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78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法治概念?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不可能僅僅通過對法治概念的要素分析得出,甚至也不能從對法治理論的論爭本身當中尋求到答案,而應深入到決定法治論爭和分歧何以發生的中國現代性轉型這一問題背景中去思考。採取何種法治概念,根本上體現了對現代性及中國現代轉型之路的認識。對現代性及中國現代性轉型的不同理解,決定了法治理論上的不同認識和回應,最後呈現出不同的法治概念。本書認為,「法治中國」應該是一個實質法治的概念。作為實質法治概念,富含現代性精神的西方法治為「法治中國」提供了一個規範性的參照框架,中國自身的傳統和轉型社會的現實為「法治中國」提供了一種時空的規定性,「法治中國」概念是一個包容性的法治概念。

作者簡介
劉小平(1979 03- ),湖南武岡人,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治理論、權利理論。現為吉林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8月-2011年8月,美國埃默里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16年9月-11月,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訪問學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主編《分析與批判:學術傳承的方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與蔡宏偉共同主編),譯著《被實現的民主——漸進性備選方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合譯),在《法學家》《法商研究》《政法論壇》《現代法學》《法制與社會發展》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曾獲2006年度首屆美國「百人會」英才獎。

目錄
導論: 法治中國的包容性方案
第一章 法學的移植性品格與中國法治的主體性
一、 引言: 法治的中西問題
二、 吸收與借鑒: 對1978年以來「西法東漸」的實證考察
三、 西方法律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的建構
四、 西方法律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之貢獻的基本定位
五、 從「西化」到「化西」: 中國法治的自主性課題
第二章 中國法律信仰論的內在悖論:「牟宗三問題」與法治的信仰再造
一、 引言: 認真對待傳統
二、 法律信仰論: 從制度移植到主體建構
三、 悖論之一:「信仰」與傳統的割裂
四、 悖論之二: 孤立的建構的法律觀及其與法律實證主義的隱性合流
五、 悖論之三: 從文化虛無主義到徹底的法律工具主義
六、 「牟宗三問題」與法律信仰論的重生
第三章 法治規範性的重建: 政治憲法學與規範憲法學的爭論
一、 引言: 法治與政治之間
二、 憲法變革論的迷思
三、 什麼是政治憲法?
四、 政治憲法的規範性問題
五、 何處尋找規範性: 政治憲法的中國問題
第四章 法治的中國話語: 從「本土資源論」到「理想圖景論」
一、 引言:「法治中國」的學術建構
二、 法治如何「中國」?「法治中國」概念的學理脈絡
三、 「理想圖景」為什麼重要?檢視法治的中國話語
四、 法治中國的「理想圖景」: 走向一個實質法治概念
五、 何種實質法治?跨越實質法治的兩大陷阱
六、 結語
第五章 認真對待實質法治
一、 引言:為實質法治辯護
二、 實質法治概念必然貶損「法治」的重要性嗎?
三、 實質法治概念必然走向法治的對立面?
四、 實質價值的內在約束力
五、 對實質價值的初步甄別
六、 結語
第六章 德治如何融入法治概念?——重訪黃宗羲思想
一、 引言: 為何重訪黃宗羲
二、 德治與儒家「治亂困境」?黃宗羲關於德治的認識與反思
三、 走出儒家的「治亂困境」: 儒家的制度重建
四、 一種儒家版本的法治理論: 黃宗羲法理論的命題式概括
五、 德治如何融入法治概念?黃宗羲的貢獻
六、 結語
第七章 走向一個包容性法治概念——多元現代性與法治中國概念的建構
一、 引言: 作為理論問題的「法治中國」
二、 「多元現代性」:「法治中國」概念的一個可能分析框架
三、 從對立性框架到包容性框架: 對「法治中國」既有分析框架的反思
四、 走向一個包容性法治概念: 多元現代性視角下的「法治中國」
五、 包容性法治概念的三重要素
六、 簡短的結語:「法治中國」與現代性的多樣展開
結語: 法治概念的中國貢獻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