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黃河上游典型區多尺度生態網絡構建與優化 ISBN:9787030786319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馬彩虹 榮月靜 文琦 頁數:21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51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生態網路具有減緩生境破碎化的負面影響、促進基因交流和物種遷移的重要功能,是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種工具或框架,也是治理國土空間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途徑。黃河上游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重要生態節點的破壞極易引發生態網路的級聯失效,從而導致區域生態安全風險。本書以全境位於黃河流域的省級行政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為典型區,探索不同尺度下生態網路的構建與優化問題,以此引導形成面向區域健康、穩定、高效與可持續的多層次生態網路空間體系,為保障西北地區生態安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本書可供地理學、生態學、風景園林、國土空間規劃等領域研究人員和高校師生閱讀參考。目錄 序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 背景與意義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義 1 2 發展歷程 1 2 1 萌芽階段 1 2 2 初期階段 1 2 3 發展階段 1 2 4 成熟階段 1 3 規劃與實踐 1 3 1 國際案例 1 3 2 我國實踐 1 4 研究現狀 1 4 1 生態網路的構建問題 1 4 2 生態網路的優化問題 1 4 3 生態網路的尺度問題 1 4 4 發展趨勢 1 5 典型區選擇及研究尺度 1 5 1 典型區選擇依據 1 5 2 研究尺度的界定 第2章 理論與方法 2 1 概念及內涵 2 1 1 相關概念 2 1 2 概念辨析 2 2 理論基礎 2 2 1 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 2 2 2 異質種群動態理論 2 2 3 複合種群動態理論 2 2 4 「斑塊-廊道-基質」理論 2 2 5 景觀連通性與滲透性理論 2 2 6 景觀結構、功能及動態理論 2 2 7 等級理論及尺度相關性 2 3 生態網路關鍵要素及識別方法 2 3 1 生態源地識別方法 2 3 2 生態廊道識別方法 2 3 3 生態節點識別方法 2 4 生態網路構建原則與理念 2 4 1 基本原則 2 4 2 基本理念 2 5 MSPA-MCR生態網路構建流程 2 5 1 MSPA模型 2 5 2 核心區斑塊景觀連通性分析 2 5 3 生態源地識別及等級劃分 2 5 4 MCR生態廊道識別及等級劃分 2 5 5 生態節點識別 2 5 6 技術路線 2 6 生態網路評價方法及優化策略 2 6 1 生態網路連通性評價方法 2 6 2 生態網路優化策略 第3章 黃河上游典型區人地系統基本特徵 3 1 寧夏自然地理要素特徵 3 1 1 地質與地貌 3 1 2 土壤與水文 3 1 3 林-草-沙格局 3 2 寧夏人文地理要素特徵 3 2 1 人口分布特徵及變化 3 2 2 農田分佈特徵及變化 3 2 3 聚落分佈特徵及變化 3 2 4 經濟格局特徵及變化 3 3 寧夏自然保護區及生物多樣性 3 3 1 自然保護區 3 3 2 生物多樣性空間格局 3 4 寧夏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關係 3 4 1 要素主導功能 3 4 2 人地系統耦合關係 第4章 黃河上游典型區LUCC與生態系統服務 4 1 數據與方法 4 1 1 數據來源與處理 4 1 2 土地利用動態變化模型 4 1 3 空間分析方法 4 1 4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模型 4 2 寧夏土地利用時空動態變化特徵 4 2 1 三生用地數量結構變化特徵 4 2 2 三生用地動態度變化特徵 4 2 3 三生用地轉移流的基本特徵 4 2 4 三生用地空間格局變化 4 2 5 三生用地轉移流的空間特徵 4 3 寧夏草地綠度特徵 4 3 1 草地綠度時間序列變化特徵 4 3 2 草地綠度圖譜分異特徵 4 3 3 草地綠度態勢指數特徵 4 4 草地綠度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響應 4 4 1 草地綠度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4 4 2 草地綠度對人類活動的響應 4 5 寧夏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損益分析 4 5 1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動態變化 4 5 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空間格局變化 4 5 3 三生用地與ESV變化關聯特徵 4 5 4 土地利用轉移流與ESV損益流 第5章 黃河上游典型區省域尺度生態網路構建與優化 5 1 數據來源與處理 5 2 寧夏全域生態源地識別 5 2 1 寧夏全域MSPA景觀格局特徵 5 2 2 寧夏全域生態源地篩選 5 2 3 寧夏全域生態源地等級劃分 5 3 寧夏全域生態廊道提取 5 3 1 寧夏全域阻力因子選擇 5 3 2 寧夏全域阻力面構建 5 3 3 寧夏全域潛在生態廊道提取 5 3 4 寧夏全域生態廊道等級劃分 5 4 寧夏全域生態網路空間結構特徵 5 5 寧夏省域尺度生態網路優化問題 5 5 1 省域尺度生態網路優化的關鍵問題 5 5 2 省域尺度生態安全格局模式 第6章 黃河上游典型區市域尺度生態網路構建與優化 6 1 區域特徵及數據來源 6 1 1 中衛市概況 6 1 2 數據來源與處理 6 2 中衛市生態源地識別 6 2 1 以林地和水體為前景的MSPA分析結果 6 2 2 以林地、水體和草地為前景的MSPA分析結果 6 2 3 中衛市生態源地結構分析 6 2 4 中衛市生態源地等級劃分 6 3 中衛市生態廊道提取 6 3 1 中衛市阻力面構建 6 3 2 中衛市潛在生態廊道提取 6 3 3 中衛市生態廊道重要性界定 6 4 中衛市生態網路空間結構特徵 6 5 市域尺度生態網路優化 6 5 1 中衛市生態網路優化的思路 6 5 2 中衛市生態安全格局模式 第7章 黃河上游典型區縣域尺度生態網路構建與優化 7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7 1 1 靈武市概況 7 1 2 數據來源與處理 7 2 靈武市土地利用變化特徵 7 2 1 靈武市土地利用空間格局變化 7 2 2 靈武市綠洲線動態變化特徵 7 3 靈武市生態網路構建 7 3 1 靈武市MSPA景觀分佈特徵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