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編輯推薦本書對現代化門診運營管理結構、制度、措施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總結,結構系統,論述嚴密,邏輯性強,與實際密切聯繫,能夠為各層級醫療機構管理者、決策者和研究者提供決策及建設的理論支持,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與指導性,可以高效轉化為實踐應用。
內容簡介全書共分為九章,分別為:門診概況、門診的設置與管理、門診質量管理、門診危機管理、門診信息化建設與管理、門診部門管理、門診護理專科管理、門診健康教育及門診人文管理。內容涉及到洞察力、統籌力、人才管理、薪資分配、激勵政策、市場布局等具體措施,從概述、基本內容、主要指標、評價體系、考核方式、制度建設等方面對門診運營管理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總結,幫助醫院門診運營管理者對門診運營管理建立起體系化的基本認知,突破固有思維瓶頸,有助於指導實踐運用。
作者簡介楊霞,女,副主任護師,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門急診片總護士長、中華急診急救專科護士臨床教學基地負責人、湖北省急診護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負責人。管理學碩士,國際傷口治療師。從事臨床護理、管理、教學研究工作28年。主持湖北省科技廳、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課題共計7項,獲批專利7項,獲武漢市科技進步獎、湖北省護理學會護理科技獎和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擔任國家衛健委「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副主編及編委;主編/副主編教材及專著4部、參編7部;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第一章門診概況1第一節門診的定義與發展歷史1第二節門診的布局與功能3第二章門診的設置與管理8第一節門診的類型及任務8第二節門診就診管理15第三節門診崗位設置21第四節門診工作流程26第五節門診工作制度43第三章門診質量管理48第一節門診質量管理概述48第二節門診質量管理基本內容52第三節門診質量管理主要指標59第四節常用管理工具65第五節質量管理標準化81第四章門診危機管理89第一節醫療危機管理概述89第二節門診危機現狀94第三節完善醫院危機管理96第五章門診信息化建設與管理102第一節信息化在門診管理中的現狀102第二節門診信息化設計與實現112第三節門診信息化技術平台構建117第四節門診信息管理工具122第五節醫院信息系統安全與防範134第六章門診部管理142第一節門診部功能與職責142第二節門診行政安全管理144第三節門診績效管理與考核146第七章專科護理門診管理151第一節專科護理門診概述151第二節專科護士執業管理156第三節常見的專科護理門診168第四節專科護理門診的管理176第八章門診健康教育195第一節健康教育概述195第二節門診開展健康教育的形式198第三節門診健康教育的內容200第四節門診健康教育趨勢224第九章門診人文管理227第一節人文關懷理念概述227第二節護理人文關懷素養評價237第三節醫院人文關懷管理制度與職責244第四節人文門診的建立及實施247參考文獻258
精彩書摘第二章門診的設置與管理第一節門診的類型及任務一、門診的類型醫院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及國家規定,根據醫院科室的建設等設置不同類型的門診。按照診療內容和患者需求將門診分為六類,包括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專病門診、名醫門診、國際門診、遠程門診。(一) 普通門診普通門診是醫院中*基本的門診類型,由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醫師出診,主要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及輕症疾病。患者自覺或他覺在軀體或精神上有異常表現而來就診,其病情允許在門診根據醫師的安排進行檢查和處理。1 目的為患者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包括諮詢、看診、開方、檢查、診斷、治療、健康指導等,是醫院門診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 設置和布局普通門診的設置和布局應滿足基本醫療服務功能需要,符合安全、衛生、適用、合理等方面要求,建築符合《綜合醫院建築設計規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1) 建築面積:不同醫院應根據整體布局及各類門診開設情況合理安排普通門診的建築面積,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採光。(2) 建築布局:診查室凈高不宜低於2 60米,公共走道凈高不宜低於2 30米。通行推床的通道,凈寬不應小於2 40米;有高差者應用坡道相接,坡道坡度應按無障礙坡道設計。門診宜分科候診,利用走道單側候診時,走道凈寬不應小於2 40米,兩側候診時,走道凈寬不應小於3 00米。雙人診查室的開間凈尺寸不應小於3 00米,使用面積不應小於12 00平方米。單人診查室的開間凈尺寸不應小於2 50米,使用面積不應小於8 00平方米,有特殊要求的科室應特殊布局。(3) 設備及設施:診區有急救和應急設備,並方便取用,保障突發事件能及時處理。診區內外應設有指引標識、健康教育宣傳欄或手冊等。診室內應有診斷台、觀片燈、電腦、診療床、手衛生設施、污物桶、桌子、椅子等基本配置。3 人員組成(1) 出診醫師:由醫師個人提出申請,經科主任審批,醫務處、人事處審核后,報門診部統一安排門診,出診醫師須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並註冊在職,且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出診專業與執業範圍相符合,能夠處理各種常見病症和小型創傷,任期內連續出診不少於3個月。(2) 輔助人員:包括挂號員、收費員、導醫、醫保服務人員,負責挂號、收費、排隊管理及醫保服務諮詢,確保門診工作順利進行。4 管理辦法(1) 制訂標準化的就診流程,包括挂號、診斷、檢查、檢驗、開具處方、繳費等,保證患者就診順利。(2) 制訂應急處理流程,確保在突髮狀況下能準確及時處理,包括搶救、轉診等。(3) 定期管理和維護醫療器械和設備,確保設備正常運作,提高診斷和治療效率。(4) 有基礎藥品及醫療耗材供應,設施符合國家衛生和安全標準。(5) 有相關的醫師及醫療團隊,合理分配,保證門診工作順利進行。(6) 建立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7) 制訂患者個人信息及隱私保護制度,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8) 能夠為門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9) 定期對門診醫師、護士及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包括醫學知識、溝通技能、急救培訓等,為患者提供更專業的診療服務。(二) 專科門診專科門診是醫院為提供專科領域的醫療服務,依據自身能力及科室建設,按醫院專科、亞專科相對應設置的門診,如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血液內科、神經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常由本專科的醫師出診。1 目的解決某些疑難病症的診斷及治療問題,為患者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診療護理服務。2 設置和布局專科門診的設置及布局應滿足專科診療及患者的需要,符合門診建設的基本要求,又具有專科特點。(1) 科室設置:參照普通門診科室設置,除基本要求外,可增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感染科、預防保健科等專科,每科室至少配備1名相應專科醫師,根據專科要求配備護士及輔助人員。(2) 建築面積及布局:參照普通門診建築面積及布局,特殊科室特殊布局。?內科:可以根據醫院規模和需求細化內科,如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等。建設時應當注意人流動線,避免交叉感染。由於患者常需做輔助檢查,故診室位置應靠近出入口,並與門診化驗室、機能診斷室、放射治療室等科室相近。內科診室不宜太大,使用面積12∼15平方米即可,一般應保證每個診室能夠容納1∼2位醫師,從而便於進修醫師和見習醫師的帶教。傳染病患者就診時,經過分診處理后,應按照院感和防控要求及時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或者將其轉送到醫院指定就診點就診。?外科:可以根據醫院規模和需求細化外科,如心血管外科、胃腸外科、骨外科等。候診室的設計要求寬敞、安靜、衛生,診室設計和內科診室要求相同。外科患者尤其是骨科患者行動有所不便,**設在通行方便並臨近影像科的位置。除一般診室外,還應有換藥室、治療室、專科診室和特殊檢查室等。換藥室、治療室應當分有菌室和無菌室,並考慮男女分開設計。?婦(產)科:婦(產)科應自成一區,盡量避免與其他患者相混,可設單獨出入口,以減少交叉感染。婦(產)科患者診斷時需聽胎心音,診斷室應設在環境安靜的地方。婦科應增設隔離診室、婦科檢查室,宜採用不多於2個診室合用1個婦科檢查室的組合方式。衛生間應以蹲便為佳,避免接觸感染。由於產科患者上下樓不便,應盡量設在較低層,且增設休息室及專用衛生間,衛生間設置應當方便患者留尿樣。婦科可增設手術室、休息室,產科可增設人流手術室、諮詢室。各科室應設有遮擋視線的屏風、遮簾等,以保護患者隱私。?兒科:兒科門診的位置設計應充分考慮其特殊性和需求,確保兒科門診自成一區,與各科隔離,並設有單獨的出入口。應增設預檢分診處、候診處、隔離診查室和隔離衛生間等,避免交叉感染。候診處面積每患兒不應小於1 5平方米。兒科急診一般與兒科門診相互結合,在兒科急診中搶救室和觀察室的設計規則和一般急診相同。根據以上要求,兒科門診的組成一般包括預檢分診處、候診處、診查室、隔離診查室、搶救室、觀察室等。?耳鼻喉科:因為耳鼻喉科患者一般行動較方便,所以其一般設在上層,科室內醫療設備比較複雜,診斷時一般每個患者應用一套設備,因此診室應當緊靠洗滌消毒間。診室要求朝北,避免陽光直射,因為醫師檢查時需要藉助反光鏡,應避免陽光干擾。診室**分割為小隔間,便於醫師診療。測聽室應當做好隔音處理。?眼科:眼科患者以兒童、老年人居多,診室可設為大診室,候診區應採用二次候診模式。同時,確保醫師動線與患者動線清晰分隔,避免產生交叉,保證醫療環境的秩序與安全。應當增設專門的視力檢測室、眼壓測量室、屈光檢查室、治療室以及暗室等。初檢室和診查室宜具備明暗轉換裝置。診室朝向以朝北較合適,避免陽光直射。宜設專用手術室。?口腔科:口腔科患者多數行動較方便,可設在上層。診室應當盡量設置於面積較大、光線充足的區域。因患者需在治療椅上進行診查及治療,治療椅應靠近窗戶。每個治療椅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1 80米,椅中心距牆不應小於1 20米。應增設X線檢查室、鑲復室、消毒洗滌室、矯形室等,鑲復室應保證良好的通風。可設資料室。?皮膚科:**將成人患者和兒童患者分開。皮膚病多為傳染病,應盡量設置在較僻靜的位置。診室設計要求和內科診室相同,光線應充足,以朝南較好,室內牆面以白色為主,便於觀察。?感染科:應自成一區,並單獨設置出入口,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分診與接診區、挂號與收費窗口、藥房、檢驗科、診查室、隔離觀察區、治療室、專用衛生間等。?預防保健科:應設宣傳教育區、兒童保健區、婦女保健區、免疫接種區,以及配套的更衣區、辦公區等輔助用房。門診應設手術室,門診手術室應由手術室、準備室、更衣室、術后休息室和污物室組成,可根據醫院規模和接診量來設計門診手術室面積,且應符合常規手術室布局和設置要求。(3) 設備及設施:參照普通門診設備及設施,應有基本設備及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匹配的設備,如口腔科應有牙科X光機、光敏固化燈、超聲波潔治器等。3 人員組成(1) 出診醫師:由醫師個人提出申請,經科主任審批,醫務處或門診部、人事處審核后,報門診部統一安排門診,出診醫師須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並註冊在職,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具備專科疾病的知識及診療能力,排班診次、頻次相對均衡,出診時間相對固定。(2) 專科護士:由護士個人提出申請,經護士長、科主任審批,護理部審核后交門診部統一安排門診。優先選派具備專科護理操作技能及知識的專科護士,他們能配合專科醫師完成專科疾病的診療和健康科普工作。(3) 輔助人員:包括挂號員、收費員、導醫、醫保服務人員,負責挂號、收費、排隊管理及醫保服務諮詢,確保門診工作順利進行。4 管理辦法(1) 要求參加專科門診的醫師和護士,應具備診治相應專科疾病的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2) 專科門診要做到「三定一優」,即固定每周出診時間、固定診室、固定人員、保證優質服務。(3) 醫院要保證專科門診所需藥品和診療設備齊全,設施符合國家衛生和安全標準,進行定期維護和更新,確保正常運作。(4) 要制定相關疾病的診療標準和臨床路徑,確保醫務人員按照標準化的流程進行診斷、治療和護理,提高診療效果。(5) 建立對應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持續改進醫療服務。(6) 根據患者的需求和醫療團隊的能力合理安排醫師的門診時間和挂號量。(7)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專科門診的醫療廢物處理制度,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8) 組織對專科疾病的研究,併為醫師、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