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法視域下刑法教義學的展開 徐萬龍 978751979085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法律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交叉法視域下刑法教義學的展開
ISBN:9787519790851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徐萬龍
叢書名:之江法學文庫
頁數:27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43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所關注的是刑法和憲法、民法、行政法等其他部門法相交叉的問題,屬學科交叉性質的著作。本書既探討了刑法教義學和刑法哲學的關係、風險刑法理論和風險社會理論的區隔等較為宏觀和抽象的問題,也研究了刑民正當防衛的關係、緊急避險中團結原則的正當性、不作為犯中支配理論和先行行為理論的反思、行政許可作為出罪事由的建構、追訴時效的本質等較為微觀和具體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妥當處理需要刑法和憲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訴訟法等其他部門法的有效溝通與通力合作。全書內容豐滿,視野開闊,論證深入,兼具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是一部具有一定學術分量的刑法教義學佳作。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刑法教義學和刑法哲學的分野
一、刑法教義學的哲學化傾向
二、法教義學的本質特徵:實踐導向
(一)關注對象的實踐性
(二)服務對象的實踐性
三、「實然」和「應然」的混淆
四、民主原則對法哲學的封鎖
五、刑法教義學歷史的終結
六、本章小結
第二章 風險刑法理論和風險社會理論的區隔
一、風險刑法理論的邏輯主線——歷史描述與歷史解釋
二、現代性視域下的風險社會理論
(一)現代性的困境
(二)現代性的自反與風險社會的生成機理
(三)風險社會理論的刑法誤讀
三、現代性困境對風險概念的錨定
(一)風險概念的核心維度——技術風險
(二)風險的「本質」——風險的實在性與建構性
(三)風險的根本特徵——人為的不確定性
(四)總結
四、風險規制的刑法困境
(一)規制基礎的缺失:刑法歸責的個體化與風險歸責的自然化與社會化
(二)規制可能性的缺乏:風險的不確定性造成的規制難題
(三)癥結之所在:「傳統式預防」與「現代式預防」的混淆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刑事正當防衛與民事正當防衛的關係
一、刑民正當防衛區分論的否定
(一)立法修訂情況不同
(二)刑法和民法的屬性差異
(三)刑民正當防衛的任務有別
二、刑民正當防衛同一論的證立
(一)符合法秩序統一原則
(二)刑民正當防衛的法理基礎相一致
(三)刑事政策的益處
三、實定法障礙的消除:刑民防衛限度的趨同化解釋
(一)「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超過必要的限度」
(二)「造成重大損害」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四、本章小結
第四章 正當防衛的憲法之維
一、制度理念:「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精神在正當防衛中的貫徹
二、法理基礎:基本權利教義學在正當防衛中的展開
(一)一般行為自由說
(二)自我決定權說
(三)人的尊嚴說
(四)本書觀點
三、防衛限度:比例原則在正當防衛中的適用
(一)比例原則是正當防衛法理基礎的當然結論
(二)比例原則尊重侵害人的基本權法益
(三)比例原則和我國實定法規定相適契
四、本章小節
第五章 團結原則的法哲學證立
一、南轅北轍:以康德哲學為基礎的主張
二、水土不服:以黑格爾哲學為基礎的觀點
(一)黑格爾:抽象法權和福祉權的兩相衝突及其化解
(二)理論繼造:團結義務作為類體制性的公民義務
(三)批判
三、虛實相混:以羅爾斯正義理論為基礎的見解
四、團結原則的憲法證立
(一)團結原則證立的道路轉換:從法哲學到憲法
(二)團結原則的憲法根基:社會國原則
五、本章小節
第六章 行政許可出罪的理論建構
一、行政許可的本質、類型及定位
(一)行政許可的本質:「解禁+賦權」
(二)行政許可的類型:控制性許可與例外性許可
(三)行政許可的定位:構成要件階層與違法性階層
二、行政許可出罪的法理基礎
(一)法秩序統一原理
(二)刑法和行政法相統一的兩種選項:違法性與有效性
(三)本書見解:有效性而非違法性
三、行政許可出罪的具體適用
(一)合法的行政許可
(二)無效的行政許可
(三)瑕疵行政許可
四、本章小結
第七章 先行行為的法理檢視
一、先行行為理論譜系的勾勒
(一)因果的先行行為理論
(二)違反義務的先行行為理論
(三)因果和規範的折中理論
(四)中國司法實踐的立場與典型案例
二、先行行為理論的法理基礎
(一)實用主義考量
(二)行為規範效力的堅持
(三)行為自由的成本
三、對上述法理基礎的批判
(一)實用主義的考量實無必要
(二)刑罰是堅持行為規範效力的唯一方式
(三)歸責是自由成本的完全負擔
四、本章小結
第八章 支配理論的教義批判
一、實際支配、排他性支配和領域支配
(一)實際支配理論
(二)排他性支配理論
(三)領域支配
二、概念層面的質疑:支配概念的恣意性
(一)支配程度的不同
(二)支配性質的不同
三、邏輯層面的批判:支配與義務關係的錯置
(一)邏輯跳躍——從「義務違反」到「義務證立」
(二)邏輯矛盾——從「權力」中推導「義務」
(三)邏輯糾偏——支配與義務關係的釐清
四、「保護義務的主動承擔」和「領域支配」的重新解釋
(一)「保護義務的主動承擔」的重新解釋:以同意為基礎的契約型角色義務
(二)「領域支配」的重新解釋——領域支配產生的是交往安全義務
五、本章小結
第九章 刑事追訴時效的本質釐清
一、實體法的進路:國家刑罰權的消滅
(一)刑事不法的喪失
(二)刑罰目的的落空
二、程序法的進路:國家追訴權的喪失
(一)誤判風險的避免
(二)司法經濟的考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