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 楊震 978756765595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師範大學
NT$31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大學生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
ISBN:9787567655959
出版社:安徽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楊震
頁數:2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46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建設性思維能力是指為了更幸福的生活,以「建設者」的立場與心態有的放矢地尋求問題解決的思維能力,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理性、反思性、建設性等特點。
《大學生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首先從大學教育的目標與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關係談起,然後介紹了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原理,最後從大學生學習、人際交往兩方面對大學生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做了深入闡釋,旨在幫助大學生熟練掌握建設性思維,為今後順利適應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作者簡介
楊震,男,遼寧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畢業,阜陽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認知發展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持全國教育科學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省級教研項目1項,校級研究項目多項。曾在專業學術期刊發表十余篇學術論文,出版《教師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厭學的誤區》《長時記憶提取過程與機制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等著作。

目錄
第一章 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是教育的根本目標
第一節 建設性思維能力概述
第二節 教育的本質與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
第二章 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
第一節 人類思維方式的局限性
第二節 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目標的樹立
第三章 心靜與建設性思維
第一節 心靜是建設性思維的重要前提
第二節 怎樣達到心靜的狀態
第四章 吸收並踐行建設性思想
第一節 什麼是建設性思想
第二節 吸收建設性思想
第三節 踐行建設性思想的兩個步驟
第五章 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
第一節 下定培養建設性思維能力的決心
第二節 建設性思維意識的培養
第三節 建設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
第四節 持之以恆,輕鬆自如
第六章 大學生學習中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
第一節 大學生關於學習的思想誤區
第二節 吸收並踐行關於學習的建設性思想
第三節 在專業學習中培養建設性思維能力
第七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建設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一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思想誤區
第二節 吸收和踐行關於人際交往的建設性思想
第三節 大學生交往中建設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前言/序言
孫中山先生早在《孫文學說》中指出:「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當今世界,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海洋中有可能失去知識,而在知識猛增中有可能失去智慧。我們要重拾知識和智慧,就要學會對信息做出選擇,要逐步掌握21世紀核心技能——批判性思維。當前心理學的新使命是培育社會積極心態,具體來說,就是要加強社會心理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而社會心理「是社會共同體中普遍流行的、共同的、典型的精神狀態,是包括人們的要求、願望、情感、情緒、習慣、風尚、情趣等現象的總稱」?,顯而易見,當前心理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必須普遍提高大眾的心理素質。我們認為,一切感覺不良、事與願違的背後都隱藏著某些思維的局限或漏洞。因此,提高心理素質最重要的是大眾思維方式的更新和改變。但要怎樣讓人們改變思維方式呢?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怎樣就業佔據了大學生活中重要的位置,那些對於哲學、歷史、社會等關係民生的問題可能無法更多顧及,而那些淺薄粗俗的東西開始在大學生活中佔據一席之地,我們培養的大學生中思想侏儒也許會越來越多。因此,在大學生活中,加強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特別是建設性思維能力培養就愈發彌足珍貴。
沒人喜歡生病,但疾病是健康派來的最有說服力的大使,會引起人們對身體健康狀況的高度重視。因此,目前有太多的研究都致力於努力改善已發生的身心問題:若想讓病人的身心恢復健康,可以科學地選擇藥物治療;若想減輕肥胖,可以合理安排,並提供適量營養,防止飲食過度;若想讓人孔武有力,消除體弱多病,可以採用相應對策進行體質和體能訓練。但這些事後補救的方法,再高明也不如提前知道怎樣預防這些現象發生更能給人帶來安全感。生活中常見的多種勵志和成功學圖書基本上是以預防為前提的,會給人帶來一定的安全感,所以很多人喜歡讀這類書。但這類書的基本邏輯是想通過大量案例故事說服讀者相信他們所倡導的成功因素,其實質是以思想觀念灌輸的方式改變讀者思想,進而達到改變讀者人生的目的。我們讀到的這類書中的案例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熟悉的人的成功實例有何區別呢?其最大的區別在於這些勵志書是想通過案例強調影響成功的某個重要因素,而真實生活中的人很難清楚地告訴我們他是因為什麼成功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複製這些書中的成功之路嗎?其實這些書所告訴我們的都是影響成功的因素罷了,至於重不重要,要看對誰的生活和事業,因為這些因素在不同人的人生中所佔權重是有差異的,在不同人的人生不同階段所佔權重也是不同的。還有各式各樣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雖然這類教材也同樣以預防為出發點,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介紹,但心理問題解決方法太複雜,書中所提供的任何方法都不能直接拿來應用到具體的人身上為其提供直接幫助。因此,當前很多文獻所提供的解決問題方法的一個共同的思路是:只告訴讀者更合理的思想觀念、理論和方法,但很少能培養讀者怎樣面對問題的思維能力。就像這類書中認為的「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那樣,但書中並沒有說要在什麼情況下才改變自己,要先改變自己的什麼方面,要怎樣改變自己,最後要變成什麼樣子,所有這一切都留給讀者自己思索了。
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在《批判性思維工具》中提出,人類大腦有三種機制:思維、感受、需要,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思維讓我們知道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受告訴我們事情的進展是否符合我們需要、是否順利,需要則驅動我們執行或脫離某一行動。其中,每一個感受和需要背後都有一個思維過程,因此,只要我們控制好思維過程,就能控制感受和需要,就會影響到個體生活達到的幸福程度。在此,我們嘗試回應前述「改變自己」的倡議。我們認為,改變自己首先要改變思維方式,在具體情境中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如此才能形成對世界的更合理而清晰的認識,進而促成幸福的生活狀態。但是我們都知道,思維過程是隱蔽的,不易被觀察到,很難被別人覺察到,也很難直接通過觀察來學習模仿思維方式。當然,有人會反駁說,人類可以通過語言來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講述出來,供別人學習操作。於是,另一個困難就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通常情況下,很多思考過程是複雜的,而且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的,因而那些優秀的思考者也很難表達和傳授他們的思考方法,不然我們早就塑造出無數個愛因斯坦、喬布斯等具有縝密思維的偉人。儘管思維方式學習起來有困難,但不等於絕對不能表達和傳授。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能輕言放棄!在思維研究領域,偉大的先驅們已經為我們在思維訓練和教學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知識。
要想讓人的想法、思考具有建設性、創造性,那要怎樣做呢?答案是要培養建設性思維能力,要科學訓練,但不是盲目地任意妄為地訓練。本書主要以認知行為療法基礎理論為指導思想,闡述如何培養建設性思維能力,更好地解決自身所面對的各種問題,也同時為成功學、勵志書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與個人的成功人生之間架起一座思維的橋樑。
當你具備了建設性思維的頭腦,並能夠靈活運用它時,你就會改變自己看待生活的視角。它不僅可以教會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維,了解是什麼導致了自己的生活現狀,激發自己的潛能,甚至消除心理障礙等。利用建設性思維方式,你將從全新的角度和立場看待現實、信念、理想和成功,調整好各種人際關係,實現幸福的生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