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化的書寫-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影視藝術對小說創作的影響 伏蓉 97875594648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NT$3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影像化的書寫-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影視藝術對小說創作的影響
ISBN:9787559464842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著編譯者:伏蓉
頁數:2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23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探討當代影視藝術如何影響小說創作的學術專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迅猛發展的影視藝術對小說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促使小說創作不斷進行內在的調整,引發了小說在題材選擇、情節設置、敘事角度的明顯變化,影視藝術蒙太奇的創作思維與視聽語言等敘事手段大量「嫁接」「融合」到小說寫作中,使其具有了鮮明的影像化書寫的風格,在文本形態上出現了圖文互動的雙重文本和影視同期書等新形態。本書將影視學、傳播學等結合起來,在跨學科的背景之下通過文本細讀闡述了小說在創作觀念、審美表徵、內在特質、文本形態、接受方式等方面的嬗變,並分析了引起這種嬗變的內因和外因。

作者簡介

伏蓉 1978年生。文學博士,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影視系專業教師、教研室主任,南京市棲霞區朗誦協會副會長。 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影視改編、影視文學。先後參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南京師範大學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項目和教改項目,在《藝術百家》《東吳學術》等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教學論文十余篇:編寫專業教材《中國電影藝術簡史》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影視視聽語言》,多次獲得南京師範大學本科教學一等獎。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影像化書寫的歷史溯源
第一節 鴛鴦蝴蝶派與新感覺派的影像嘗試
第二節 左翼文學的影像探索
第三節 張愛玲小說中的光影傳奇
第二章 影像化書寫的審美表徵
第一節 題材的世俗化與大眾化
第二節 注重情節衝突的設置
第三節 多重變換的敘事角度
第三章 影像化書寫的內在特質
第一節 流動的畫面空間
第二節 色彩的造型功能
第三節 無窮的光影魅力
第四節 多功能的聲音元素
第四章 蒙太奇手法的精妙運用
第一節 滲入寫作中的蒙太奇思維
第二節 豐富多樣的敘事蒙太奇
第三節 獨具一格的心理蒙太奇
第五章 圖文互動的新型文本形態
第一節 圖文結合的雙重敘事文本
第二節 共讀時代的影視同期書
第六章 影像化書寫創作觀念嬗變探源
第一節 小說與影視的異質同源
第二節 電子媒介時代大眾文化的興起
第三節 視覺文化改變了受眾的審美方式
第四節 市場經濟下創作者觀念的更迭
結語
參考文獻
博士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表情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