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思濃情淡-中國現代新詩敘事傳統研究 ISBN:9787547619414 出版社:上海遠東 著編譯者:姜玉琴 叢書名: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 頁數:3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22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新詩是在中、西方兩種不同文化力量的碰撞與衝突中,融匯而成的一種新型詩歌範式,這就註定了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一個矛盾眾生、悖論不斷的過程。這一與生俱來的特性,決定了對這段詩歌歷史(1917—1949)的研究,絕非只有一種研究模式或方式。本書在多種可能性中,選擇了從「敘事」,即詩歌著重於敘述事實、敘述事件,包括敘述思想和敘述哲理這樣一個特殊視角,對中國現代新詩理論構建的價值取向以及理論模型,尤其是肇始時期以胡適為代表的新詩理論予以新的解讀與構建。作者簡介 姜玉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的研究員。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一方面從事文學創作,一方面從事文學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現已出版的學術專著有《肇始與分流:1917到1920的新文學》《中國古典詩學論稿》《當代先鋒詩歌研究》等。另在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出版長篇小說《粉色蝴蝶》《紙月亮》;詩集《牧羊女詩與詩論》等。另有多篇詩歌、散文、隨筆等發表並獲獎。目錄 緒淪一 「敘事」視角的引入 二 去抒情化、重敘事性 三 「事」與「敘事傳統」模式的建立 四 敘事:中國詩學的一條隱性傳統 第一章 「無傳統」時代的現代新詩傳統 第一節 有無「傳統」的論爭 第二節 現代新詩的敘事性與現代性 第三節 指向「科學」與「民主」的敘事性 第二章 現代新詩中的三大敘事傳統 第一節 「為人生」的敘事傳統模式 第二節 以「理」為上的敘事傳統模式 第三節 西方宗教哲學框架下的敘事傳統模式 第三章 從《嘗試集》到《女神》:敘事與抒情的新詩傳統 第一節 新詩奠基時期:郭沫若新詩的缺席 第二節 兩種不同的藝術範式:抒情與敘情 第三節 非抒情、非個性:一種更具時代性的話語 第四節 一種反個人主義的詩學:以寫景敘情為主導 第四章 胡適的現代新詩敘事觀念 第一節 「說理的詩」與「具體的做法」 第二節 「詩的具體性」與「美文」的含混性 第三節 敘「觀念」與敘「主義」 第四節 從言「無物」到言「有物」 第五節 從「詩緣情」到「詩說理」 第六節 「事」與「敘事」 第五章 胡適新詩理論的跨界敘事與敘事說理 第一節 「作詩須得如作文」的理論辨析 第二節 引「文」入「詩」 第三節 用「文」之長,補「詩」之短 第四節 「新的詩的觀念」與「新的作詩的方向」 第五節 「平常經驗」與「是人生」的詩學觀念 第六節 敘事方式與實際問題 第六章 敘「頹廢之美」與「悲觀主義」哲學的李金髮 第一節 「笨謎」之「謎」與誤讀之讀 第二節 師承想象、美與頹廢 第三節 敘同一首「死亡」之詩 第四節 從古詩的「愁緒」到李金髮的「死亡」 第五節 「虛無之夢」和叔本華「悲觀的人生觀」 第六節 一種不同於古詩的死亡敘事 第七章 作者、隱含作者與角色設置:穆旦的《詩八首》 第一節 誰構築了詩歌文本:有關「隱合作者」 第二節 抒情的間接性:從隱合作者到人物角色 第三節 「我」與「你」:不符合傳統愛情的愛情角色 第四節 不可永恆性:一種現代愛情觀念的演繹 第五節 「我們」:攀登在宗教哲學峭壁上的人物角色 第八章 袁可嘉與現代新詩的敘事傳統 第一節 命名:現代新詩的「綜合性」傳統 第二節 「戲劇化」對「現實性」的取代 第三節 戲劇化與客觀性、間接性 第四節 走向「敘事性」的現代新詩 結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