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實驗 (第三版) 裴寧 97875671498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大學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近代物理實驗 (第三版)
ISBN:9787567149830
出版社:上海大學
著編譯者:裴寧
頁數:2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346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實驗教學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近代物理實驗(第三版)》包括的實驗突出物理思想和當代測試技術,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問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物理規律的熱情、積極性和創新思維。該書力圖展示上海大學物理實驗中心近年來新開設的實驗內容,這些結合引進的新設備開出的新實驗,更多地體現和吸收了當今科學研究的測量技術,使近代物理實驗這門課程更加緊跟時代的發展。

目錄
單元一 實驗基礎知識
1 1 數據處理方法:最小二乘法擬合
1 2 光譜測量技術
單元二 基於Newport光學組合儀的光學和光纖光學實驗
2 1 光纖基礎知識
2 2 光學組合儀簡介
實驗一 光纖的操作和光纖數值孔徑測量
實驗二 半導體激光器特性測量
實驗三 位移傳感器
單元三 原子物理
實驗四 電子束在電場-磁場中運動規律
實驗五 氫原子光譜
實驗六 黑體輻射
實驗七 塞曼效應
實驗八 X射線裝置及實驗
實驗九 激光拉曼光譜
單元四 光學
實驗十 激光全息攝影
實驗十一 阿貝成像原理和空間濾波
實驗十二 超聲光柵
實驗十三 橢圓偏振儀測量薄膜厚度
實驗十四 法拉第效應
單元五 磁共振技術
實驗十五 核磁共振
實驗十六 光磁共振實驗
實驗十七 微波鐵磁共振實驗
單元六 微波與微弱信號測量技術
6 1 微波技術基礎知識
6 2 微弱信號檢測技術基礎知識
實驗十八 微波基本參量和傳輸特性
實驗十九 微波的干涉和衍射
實驗二十 介電常數波導法測量
實驗二十一 相關器原理和基本參數
實驗二十二 鎖相放大器原理和應用
單元七 等離子體參數測量與真空鍍膜
7 1 等離子體基礎知識
7 2 等離子體的診斷方法
實驗二十三 低溫等離子體溫度和密度測量
實驗二十四 真空鍍膜
單元八 創新實驗
實驗二十五 高溫氧化物超導樣品製備和物性測量
實驗二十六 功能玻璃材料製備和激光誘導微納結構

前言/序言
近代物理實驗是綜合性大學理科最基本的實驗課程之一,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打下紮實的基礎。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高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時代,物理學和物理實驗技術在其他各學科和領域中迅速滲透並得到廣泛應用。近代物理實驗不僅使學生能生動直觀地觀察學習近代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實驗,領會實驗設計思想,進一步鞏固和綜合應用已學習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現代測量技術,通過這些實驗的訓練,學生可以了解近代物理的基本原理,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和設計思路、科學儀器的使用和現代實驗技術,養成實驗動手能力和科學作風。
實驗教學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本書包括的實驗突出物理思想和當代測試技術,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問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物理規律的熱情、積極性和創新思維。本書力圖展示上海大學物理實驗中心近年來新開設的實驗內容,這些結合引進的新設備開出的新實驗,更多地體現和吸收了當今科學研究的測量技術,使近代物理實驗這門課程更加緊跟時代的發展。
本教材是根據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和實驗報告為指導思想編寫的,因此在使用本教材時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實驗前的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與實驗相關的理論,並預計在實驗中可能將要碰到的問題,在預習報告中寫下實驗的基本思想和所用的實驗方法,在了解實驗裝置和實驗步驟的基礎上作好記錄數據表格。
(2)實驗時,記錄實驗的全過程,包括操作過程、實驗條件、實驗數據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中對儀器或者裝置的修改和大的調整需要作詳細的記錄並和實驗結果的比對;老師檢查數據和實驗方法后在預習報告上簽名。
(3)實驗結束后,在實驗總結報告作數據處理和分析,學生必須估算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簽名的預習報告必須連同實驗報告一起交給指導老師,這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實驗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本教材是上海大學物理實驗中心近年來近代物理實驗課程建設的總結和教學改革成果的體現,是實驗室工作的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辛勤工作的結晶。本書難於一一記述對各個實驗作過貢獻的人員名字,在這裏只列出參加最後編寫工作的作者名單,單元一:馬洪良;單元二:王葉;單元三:馬洪良,陸江;單元四:王志堅,馬洪良,王春濤;單元五:李明;單元六、單元七:馬洪良,裴寧;單元八:張義邴,韓詠梅;書中所有插圖:陸江。
在此,我們謹向所有對本書作出貢獻的老師和實驗技術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上海大學教務處和物理系許多教師對本教材的編寫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提出了很多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本教材的審稿專家和上海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們都為本教材的出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藉此,我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和時間緊迫,教材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同行、教師和學生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