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李文躍 劉瑩 高智丹 97875762436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西高校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ISBN:9787576243642
出版社:江西高校
著編譯者:李文躍 劉瑩 高智丹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217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研究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發展的專著,全書從中國傳統陶瓷職業教育的起源說起,統且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傳統陶瓷中的師徒傳承和學徒制教育、近代陶瓷職業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新中國建設初期的陶瓷職業教育,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陶瓷職業教育以及當下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機遇,並提出了陶瓷職業教育發展的前景展望,即將工匠精神培育、民族文化傳承、非遺技藝傳承等與陶瓷職業教育相融合,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陶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傳統陶瓷職業教育
第一節 中國代陶瓷技術發展與職業教育的源起/001
第二節 中國傳統陶瓷職業教育的形式與內容/008
第二章 中國近現代陶瓷職業教育的變革與發展/030節 傳統教育的變革與新式陶瓷職業教育的創辦/030第二節 民國陶瓷職業教育的興起/034
第三節 從中國陶業學堂到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042第四節 民國時期社團、畫會的陶瓷職業教育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陶瓷職業教育/061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職業教育概述/061
第二節 中國現代陶瓷工業復興/0
第三節 中國現代陶瓷職業教育建構/066
第四節 產瓷區的陶瓷職業教育/071
第四章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陶瓷職業教育/094
第一節 陶瓷職業教育的恢復重建/094
第二節 陶瓷高等職業教育的興起/108
第三節 陶瓷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探索/114
第五章 新時代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的機遇和發展/137
第一節 新時代陶瓷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137
第二節 職業教育本科學校(含聯辦本科專業)的出現/140
第三節 陶瓷職業教育發展展望/144
第四節 陶瓷職業教育的守正創新/157
參考文獻
後記/163

前言/序言
陶瓷是中華瑰寶,是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是我國與典美學的結合,是科技與藝術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的陶瓷史,是一代代瓷工、瓷匠精益求精的創新歷程,是數千年、數代制瓷技藝的迭代傳承,孕育出中國的”家族式傳承”“師徒制傳承”“行幫、行會傳承”等中國陶瓷職業教育技藝傳承模式。但隨著歐美等國家逐步掌握中國的制瓷技術,工業全面革新了制瓷工藝與技術傳承模式,並對中國製造業造成反向衝擊。
如何應對反向衝擊 我國的陶瓷從業者們從變革陶瓷生產方式與實行學校教育兩個領域追趕歐美,以保持自身競爭力:一是採用新式制瓷方法,推廣石膏模型鑄坯、壓壞,洋彩刷花、印花等新工藝以及機械轆轤、手動碎釉機等新機器;二是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用科技和美育興國圖強。是教育領域,主動引入西方現代科技教育體系,從世紀初開始,全國各地紛紛建立陶業學堂、陶業學校、陶瓷專科學校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本科建制的陶瓷而生。21世紀初,國家又批准成立了陶瓷類高等職業院校來更是在努力推動職業本科教育提質培優。
陶瓷文化是我國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社會物質文化史與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研究對象。作為科技與文化的結合體,陶瓷不僅見證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還為人類文步提供了生生不息的載體。但是,近現代的陶瓷又如何呢 不少陶瓷史專家認為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瓷業衰敗”。彼時正是我國制瓷技術由傳統制式向現代轉型發展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時期,與之相關的中國陶瓷職業教育卻處於所謂的衰落期 筆者在《景德鎮陶瓷史?現當代卷》中推斷:清末至民國這一時期,正是中國陶瓷發展與中國陶瓷職業教育傳承遠、開啟當代的轉型期。當下,中國的陶瓷產業與陶瓷職業教育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但近現代陶瓷史與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研究領域因處於較邊緣地帶,故很難成為研究熱點,關注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發展史的人甚少。
筆者一直有個念想,就是寫一本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發展史類的專著,一是基於自身教育結,二是基於以下原因。首先,在以往的陶瓷職業教育史研究中,宏觀視角的研究較為多見。此類研究能夠清晰地呈現某一區域乃至全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整體況,但系統、全面研究中國陶瓷教育發展史的書籍十分軍見。其次,代陶瓷職業教育史作為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的一部分,是陶瓷職業教育學科的基礎和支撐,無論對教育還是科研均很重要,但目前這一領域的研究相對不足。再次,對代陶瓷職業教育制度與思想要素的提煉是重要的。近代以降,技的發展受西方影響較大,陶瓷職業教育也不例外,在吸收、借鑒外國職業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根植于中國陶瓷文化的土壤,曆了從學堂教育、專科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入21世紀,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政策的實施,高等職業教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陶瓷高等職業教育開始從理論、政策、體系和模式上擺脫西方的影響,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的發展模式。中國陶瓷職業教育如何從中國陶瓷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吸取能量,借鑒吸收當代的教育理念與內容方法,從而達到推動和新時代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的發展作用這便是本書所要解答的。
中國的陶瓷職業教育歷史,相關教育領域的研究專家為陶瓷教育的發展,創作了許多以資借鑒的書籍,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學。由於資料的不足和研究的不充分,本書的驗與分析難免出現遺漏與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專家不吝賜教,以便我們有機會予以修正和充,使本書更加完善。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有助於讀者對中國從代到近現代的陶瓷職業教
育的發展及其規律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和認識,並從結、借鑒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驗,拓寬思路,為中國陶瓷職業教育的發展添磚加瓦。

摘要
第一章 中國傳統陶瓷職業教育
第一節 中國代陶瓷技術發展與職業教育的源起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瓷器是中國代文明的象徵,也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瞭解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它承載著人類科學技術步和文化教育的發展。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新石器時代的土陶到當代的藝術陶瓷等,無一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遠至夏商周時期,曆了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兩個歷史階段。隨著原始人群化與發展,人類開始有意識地製造和使用工具。早期的工具以石器為主,這標誌著人人了石器時代。石器的使用發展以及人類應對自然能力的提高,使根據地域、年齡、性別等的分工相繼出現,相關的技能、認知對於人類生存具有重要的意義,必須通過生活勞動傳授給下一代,這便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雛形。
早在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們的祖先就造出了陶器,並在此基礎上先後創制了彩陶、黑陶等陶器佳品。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彩陶器上精美的裝飾、樸雅拙的制陶藝術反映了彼時人們的精神生活內容和藝術創作中的聰明才智。稍晚出現的馬家窯文化,其彩陶器表面光滑勻稱,以加以裝飾。除滿足基本的生活用途外,陶器以一種獨立的文化形態向世人展現了圖案精美、內涵豐富的彩陶文化。
商朝(前1600一前1046人商朝以後,制陶工藝水平的提高首先表現在陶窯的結構上,火膛增加、篦孔加大都有利於燒成溫度提高。其次,在我國制陶工藝長期發展的基礎上,商代中期發明了一種質地堅硬、施玻璃質青釉、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吸水性較弱的原始青釉器。這種原始青釉器用瓷土(高嶺土)制胎塑形,過10 C以上高溫燒成。其特點是胎體緻密不滲水,器表施有高溫燒成的玻璃質釉,容易清洗,這些是傳統陶器所不能比擬的。
漢朝(前6--2)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長期的安定局面,使手工業和商業得以發展,陶瓷手工業成為重要的手工業。漢朝的制瓷技藝迅速提高,把瓷器工藝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作者簡介
李文躍中國工藝美術犬師、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享受特殊津專家、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陶瓷高職教育與陶瓷藝術創作。現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陶瓷分會副會長、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兩項、一項。撰寫出版《景德鎮粉彩瓷繪藝術》、《景德鎮陶瓷史,現當代卷》、《圖案與裝飾基礎》、《全書?陶瓷裝飾》等學術理論專著與教材。
劉瑩副教授,深耕陶瓷職業教育三十餘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個人。主持、參與多項陶瓷職業教育類項目,曾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江西省職業教育優秀論文。
高智丹講師,心理諮詢師。發表學術論文6篇,主持省科技課題1項,參與完成省級教改課題1項,參與市級陶瓷產業發展科研項目2項,發明專利1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