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分配規制初論-基於對美國51個州及特區的立法分析 林凱 978757640790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NT$41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公司分配規制初論-基於對美國51個州及特區的立法分析
ISBN:9787576407907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著編譯者:林凱
叢書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文庫
頁數:4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08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公司法的分配規則,採用典型的大陸法系模式。中國關於非法超額分紅的訴訟數量有限。真實的訴爭大多因更基本的違約、侵權行為而起。中國引入償付能力測試的意義不大,因為在中國,(1)公司分配糾紛的發育階段更低;(2)解決債務糾紛的平均社會成本更高;(3)法律規避與扭曲的係數更高。不過,美國法依然有參考意義:首先,分紅、回購、減資的確具有經濟效果上的共性。三者的首要屬性確是財務行為,而不是股權轉讓行為或者公司重大變更。其次,普通法系的盈餘測試,就是大陸法系資本維持原則在分配上的體現。盈餘測試仍有現實生命力,只需解決好該測試與特定公司之間的不匹配,例如以流量、「2C」商業模式為基礎的公司。其三,超額非法分配,本質上是「權益投資人—債權人」利益衝突的體現,是權益性投資人單獨或者通過其代理人,向債權人爭奪投資回報優先權的反映。遏制超額分配,無非是最大化賦權債權人,最大化壓制公司控制權人。方法從來都不是難點。難點在於平衡的把握:即要避免過分壓制債權人以至於公司的融資信用喪失;也要避免過分壓制內部控制權人以至於公司的經營活力喪失。

作者簡介

林凱男,山東濟南人。清華大學法學碩士、博士,杜倫大學公司與商事法研究所訪問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后。目前供職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法。

目錄

1 引言與文獻綜述
1 1 研究對象
1 1 1 分配(distribution)
1 1 2 測試(test)
1 1 3 非法分配民事責任(liabilities for unlawful distribution)
1 2 研究意義
1 3 研究方法
1 4 結構安排
1 5 文獻綜述
1 5 1 英文文獻綜述
1 5 2 中文文獻綜述
2 假定條件:公司分配的概念界定
2 1 法條文本
2 1 1 不採大分配概念的州法
2 1 2 採用大分配概念的示範法及州法
2 2 法條分析
2 2 1 美國公司法立法定義
2 2 2 美國稅法判例之定義
2 2 3 小結
2 3 中美比較
2 4 小結
3 行為模式:公司分配的財務約束
3 1 法條文本
3 1 1 採用大分配概念的州
3 1 2 未採用大分配概念的州
3 2 法條分析
3 2 1 盈餘測試
3 2 2 衡平償付能力測試
3 2 3 資產負債表測試
3 2 4 測試組合之分析
3 2 5 分配測試的其他規範要點
3 3 中美比較
3 3 1 財務報表的地位
3 3 2 可分配利潤的認定
3 3 3 某種行為是否屬於利潤分配
3 3 4 涉及回購的判決要點
3 4 小結
4 後果模式:違法分配的民事責任
4 1 法條文本
4 1 1 採用大分配概念的法域
4 1 2 未採用大分配概念的法域
4 1 3 小結
4 2 法條分析
4 2 1 違法分配引發的民事責任體系
4 2 2 董事的免責事由
4 2 3 董事的賠償數額
4 2 4 公司債權人的法律地位
4 2 5 股東的惡意與返還責任
4 3 中美比較
4 3 1 公司的請求權
4 3 2 債權人的請求權
4 4 小結
5 結論
參考文獻
一、主要中文專著
二、主要中文論文
三、主要英文論文
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