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科學、哲學、社會互動史研究 ISBN:9787571019693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蔣顯榮著 頁數:32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86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對科學哲學的不同觀點進行了歷史闡述,特別是圍繞「如何正確評價科學」這一長期存在爭論的問題,對不同歷史時期、派別的重要哲學家和科學家的觀點給出精當的陳述和分析。作者還結合科學哲學的當代進展,包含了關於理論評價、實驗活動、科學實在論爭論以及生物學哲學的新近工作。作者簡介 蔣顯榮,湖南衡陽人,全國首屆管理哲學博士,長沙理工大學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3年、2009年先後畢業於湖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分別獲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哲學、管理哲學,先後在《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等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先後主持省級重大課題及一般課題共5項。榮獲校級優秀教師。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1 為何要研究科學、哲學、社會的互動史 1 2 研究的方法 1 2 1 定性研究 1 2 2 哲學詮釋學 1 2 3 性能文本方法 第二章 古希臘古羅馬科學、哲學、社會 2 1 上帝、權力、管理的肇始 2 1 1 埃及的神、權、管 2 1 2 集體遊牧與統一的神:猶太教的誕生 2 1 3 古希臘社會:征伐、文化交融,「神」次之 2 2 古希臘的科學、哲學、管理 2 2 1 對世界的科學猜測與哲學抽象 2 2 2 柏拉圖的理性 2 2 3 亞里士多德:開創哲學與科學的融合 2 2 4 生產管理活動下的科學與哲學 2 3 古羅馬科學、哲學、管理的互動 2 3 1 市民、非市民、奴隸 2 3 2 適應奴隸制的教育管理 2 3 3 奴隸制管理對科學推動有限 2 4 重塑基督教哲學 2 4 1 羅馬人從排斥到接受基督教的過程 2 4 2 奧古斯丁《上帝之城》:基督教的生死觀 2 4 3 科學的目的是解釋「上帝之城」 2 4 4 教會接受封建制管理:生產力根源 2 5 伊斯蘭哲學、科學、管理 2 5 1 伊斯蘭——元神「安拉」:貿易管理與信仰思想相統一 2 5 2 科學隨征服和交流而發展 2 5 伊本 魯西德:發現伊斯蘭教義與科學的矛盾 2 5 4 伊斯蘭教與科學 第三章 中世紀科學、哲學、社會 3 1 教會權力擴大與宗教偏見對技術傳播的阻礙 3 1 1 羅馬國衰落與日耳曼部落入侵 3 1 2 教皇權力興起 3 1 3 宗教偏見阻礙了技術傳播 3 2 新封建制度管理 3 2 1 法國新封建社會的興起:貴族、教會與社會分層 3 2 2 土地分封制管理是中世紀法國強大的原因 3 2 3 教皇君主制度管理 3 3 教義新解與十字軍東征 3 1奧托《兩類城市》:尋求教會與封建的合作 3 2十字軍東征對基督教世界的意義 3 十字軍東征對社會、科學技術的影響 第四章 十二世紀與十三世紀科學、哲學、社會 4 1 十二世紀文藝復興:科學與宗教融合 4 1 1 中世紀神秘主義與科學假說相結合 4 1 2 世俗權力尋找教皇權力之外法理學的科學依據 4 1 神學、哲學、科學與管理相結合 4 2 十三世紀:基督教世界觀的重構 4 2 1 教皇英諾森特三世的宗教管理改革 4 2 2 多明我會:科學與宗教是同一真理 4 2 方濟會:開創清修和傳教的新路徑 4 十三世紀的社會 4 1 城市從貿易管理中興起 4 3 2 社會地位的分化與矛盾 4 3 3 十二世紀文藝復興對世紀科學發展的推動 第五章 十四世紀十五世紀科學、哲學、社會 5 1 1 戰爭與瘟疫雙重災難 5 1 2 「上帝是怎樣存在」的神學爭論 5 1 3 奧卡姆:工業革命新範式的先驅 5 1 4 管理新理念:威克里夫「君權與神權分離」 5 2 文藝復興 5 2 1 人文主義運動與義大利文藝復興 5 2 2 瓦拉:科學考證方法 5 2 3 印刷技術加速傳播文藝復興的思想 5 2 4 向歐洲販賣黑奴 5 2 5 發現新大陸 5 2 6 北方文藝復興與基督教人文主義 5 2 7 《烏托邦》:通向新教管理改革的跳板 5 2 8 基督教文藝復興 5 3 新教管理改革及其對科學影響 5 3 1 馬丁 路德:反教會等級的先驅 5 3 2 新教傳播 5 3 3 一個世紀的宗教戰爭 5 3 4 科學革命的哲學和知識根源 第六章 十六世紀十七世紀科學、哲學、社會 6 1 十六世紀科學革命 6 1 1 曆法需要:推動科學與宗教矛盾的解決 6 1 2 哥白尼的難題 6 1 3 第谷:綜合科學與神學 6 1 4 吉爾伯特:磁石理論解釋運動推動力 6 1 5 開普勒的貢獻 6 1 6 伽利略:科學是解釋上帝創造的世界是如何工作的 6 1 7 笛卡兒的方法論、二元論 6 2 十七世紀的哲學 6 2 1 邏輯學的發展 6 2 2 斯賓諾莎:事物是單一的存在 6 2 3 弗朗西斯 培根:從神學中解放科學 6 2 4 霍布斯:奠定機械唯物主義的基礎 6 2 5 波義耳:世界觀指導下的化學 6 2 6 洛克:思想來自經驗 6 2 7 牛頓:四個哲學推理規則 6 2 8 萊布尼茨:時間和空間是一種關係的存在 6 3 商業化和工業化的社會管理 6 3 1 新興的資本主義商業管理模式 6 3 2 應用資本主義工商業管理的國家發展最快 6 3 3 資本主義工商管理改變傳統的中世紀社會 第七章 十八世紀科學、哲學、社會 7 1 十八世紀英國哲學和科學 7 1 1 貝克萊哲學 7 1 2 休謨:知識是一種經驗 7 1 3 瑞德:常識的真實性 7 2 十八世紀歐洲大陸科學與社會(啟蒙時期) 7 2 1 啟蒙運動 7 2 2 孟德斯鳩:建立滿足人民需要的政府管理 7 2 3 伏爾泰:從哲學角度研究司法、社會、科學、宗教管理 7 2 4 狄德羅:科學的應用提升人類管理 7 2 5 盧梭的哲學、社會、教育管理思想 7 2 6 瑪麗對盧梭的批評 7 2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