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回歸中國 - 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 - 1945-1949 ISBN:9787522525839 出版社:九州 著編譯者:徐秀慧 叢書名:台灣研究系列 頁數:42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94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回歸中國 - 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 - 1945-1949 787522525839 徐秀慧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台灣光復初期(1945-1949)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權力場域對文學生產的影響。以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為分界,分析「二二八事件」前後報紙、雜誌所構成的文化場域中,兩岸文化人如何與國民黨政權的文化宣傳進行意識形態的鬥爭。 本書對光復初期台灣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問題的梳理,首先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台灣的文化人在尚未經過後來國民黨官方意識形態壓制時,他們如何批判殖民地時代日本對台的剝削統治,如何思索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與中國現代性的問題;其次將有助於對戰後台灣文學發展的結構性社會因素有更清楚的認知。對於今日台灣重新思考如何”回歸中國”亦有可資借鑒之處。作者簡介 徐秀慧,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台灣文學所所長,兼任中國丁玲研究會理事、台灣夏潮聯合會副會長。著有《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1945-1949)》(2007)、《跨際的台灣文學研究——鄉土、左翼與現代性的反思》(2009)、《光復變奏——戰後初期台灣文學思潮的轉折期》(2013)、《黃春明小說研究》(2022);編有《彰化文學大論述》(2007)、《從近現代到后冷戰:亞洲的政治記憶與歷史敘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前衛的理想主義——施淑教授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2015,與胡衍南合編)、《葉榮鍾選集書信卷》(2020,與葉芸芸合編)。目錄 引言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回歸中國與台灣政經社會的危機 第一節 光復前史:光復運動與行政長官公署的設立 第二節 國民政府的接收與官僚體制的確立 第三節 中央、長官公署雙重經濟接收 第四節 「光復變奏曲」:從「二·二八事件」到「美軍協防」 第二章 權力場域的結構與自主性文化場域的生成 第一節 長官公署的文化政策:保守與民主的縫隙 第二節 官方報刊的勢力角逐與民主文化人的介入 第三節 民間報刊的人脈與政治傾向 第三章 左翼言論、民主思潮與「二·二八事件」的革命困境 第一節 「三民主義熱」與社會改革意識 第二節 國內政治動向與台灣政治出路 第三節 殖民地的傷痕:「二·二八事件」與台灣文化的局限性 第四章 台灣文化的重建與左翼文學思潮的復甦 第一節 龍瑛宗之「科學的世界觀」與台灣文化重建 第二節 「魯迅熱」與左翼文學思潮的復甦 第五章 去殖民地化與新中國的召喚 第一節 台灣文學的「特殊性」與「一般性」 第二節 社會主義文藝理念的復甦與中挫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