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生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謝依婷 978752252638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九州
NT$25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生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ISBN:9787522526386
出版社:九州
著編譯者:謝依婷
頁數:2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663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這本書或許會拉近你與孩子的距離,幫助你真正看進孩子的內心。 真實還原20餘個發生在兒心科診室的案例,一方面幫助讀者了解真實的兒心科診室日常,另一方面幫助讀者透過這些孩子的親身經歷,學會識別壓抑孩子的求救信號,在孩子「下墜」之前,穩穩地接住孩子。 關注三類孩子:壓抑自傷的孩子、被忽略的孩子、與疾病共處的孩子。解讀來自孩子自身(多動症、抑鬱症、孤獨症、雙向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家庭(單親、離異、喪親等)、同輩(同學排擠、校園霸凌、早戀等)、社會(性侵、對精神疾病的歧視)等方面的壓力。

內容簡介

孩子沒有說出口的話,往往是最需要我們去傾聽的,而這些看似沒有說出口,其實已經由他們的行為表達了。 如何透過孩子表面的行為,看見他們的內心?謝依婷醫生通過溫柔的筆觸,將20餘個傷痕纍纍的孩子的生命碎片寫成這本書,帶著我們一起傾聽孩子們無聲的吶喊,逐漸明了:大人眼中無關緊要的小事,可能是令孩子窒息的壓力;大人不理解的情緒波動、行為變化,正是孩子釋放的求救信號——「請你們真的了解我!請你們好好愛我!」這樣才能看入孩子受創的心,找到傷的源頭,從而理解、接納孩子,讓他們更有力量地成長。

作者簡介

謝依婷,台灣地區僅有的兩百多位兒少精神科專科醫生之一,堪比「珍惜動物」。 外表像大學生的她,卻是孩子口中的「醫生阿姨」。看診時,她既能跟牙牙學語的兩歲小小孩說「請把車車給姨姨∼」,又能跟初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少年討論「傳說對決」與「決戰!平安京」哪款遊戲更好玩,還能和憂鬱的高中少女聊偶像團體的應援小物,《古文觀止》也是不在話下。她用孩子的語言幫助孩子釐清隱藏在他們內心不被了解的渴求,陪他們撥開陰雲,看見光。

目錄

【家長的回饋】孩子的燃料,來自我們的肯定
「沒有人看見一個少年正在被強暴」
——他頭痛,他沉默,他以自己的血寫秘密日記
「這樣他就會死掉了!」
——四歲女孩拿玩具刀,瘋狂地把黏土人切割成碎塊
「好想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少女畫出美麗的玫瑰,飄落的不是花瓣,而是鮮血
「我好怕自己做出傻事,傷害身邊的人」
——文靜乖巧的女孩反鎖房門,一口氣吞了五十幾顆葯
「我就是不知道要怎麼才能不亂想」
——高二孩子自己來看診,因為擔心爸爸,又不想讓爸爸擔心
「如果我馬上送她去醫院。說不定她就不會死了」
——最好的朋友死了,少女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其實我也知道不該妨礙爸爸追求幸福」
——留著俏麗馬尾的少女,因為拔毛症,把自己拔到快禿頭
「有時候我真的好討厭自己」
——她細數著媽媽的男朋友們,飛舞的手上是密密麻麻的割腕傷口
「我覺得一切都好假」
——他對著媽媽失控暴吼,在發現爸爸外遇之後
「算了。我自己和自己玩也可以很開心」
——一講到朋友,孩子瞼上的光芒暗去,頭也低了下來
「醫生阿姨,我真的好想我阿嬤」
——一直是和阿嬤來的活潑男孩,失聯了一年再出現,變得面無表情
「有時候我都覺得根本就是我來看診」
——媽媽陪孩子來看診,越講,越心酸地哭了
「醫生。有沒有辦法讓我更專心?」
——少年穿著全身迷彩、戴頭盔、背刺刀,坐在書桌前面念書
「我哪有亂講話,書上明明就是這樣寫的」
——他迷上了醫療知識,從知道媽媽患了癌症開始
「我再也不要踏進校門一步」
——聽見一群同學在背後講她壞話,她直接走向前,把奶茶潑在同學臉上
「我在家也可以有志於學啊」
——少女從小就是班上的邊緣人,只有唯一感興趣的古文是好朋友
「媽媽,為什麼你眼睛會流出液體?」
——他卡在不會寫的題目上,卡到哭了,就是沒辦法不按照順序,跳過不理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兩年來沒有對我說過一個字的女孩,寫下了她滿滿的悲傷與無助
「我的孩子不可能是孤獨症!」
——幼兒園的畢業舞台劇,老師排除萬難讓孩子上台,演一棵蘋果樹
「我從小數學就用背的」
——一直到上了大學,她才發現,自己念數學的方法好像和別人不一樣
「有人陪我玩,我好開心」
——這個五歲男孩,從出生以來,就沒有被大人好好注意過
「是不是我太常打他,這孩子才變這樣?」
——教室里,他坐在孤零零的垃圾桶旁邊,其他同學都離他特別遠
「我希望變得更聰明,以後賺大錢,蓋一間大房子」
——作業缺交、衝突受傷幾乎每兩三天 他的聯絡簿上就會有紅字
「我自己是老師。結果連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
——兩歲多女兒的自閉癥狀,讓媽媽挫折自責,怎想到那竟是一種罕見病
「我太自私了,只顧自己難過,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媽媽過世后,爸爸也縮入自己的世界,孩子變得更
暴躁易怒、更不安
【作者後記】這是我的兒心科素描本
【出版後記】聽懂孩子的呼救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