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實驗-創意寫作的策略 (澳)黑澤爾.史密斯 978730527525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南京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寫作實驗-創意寫作的策略
ISBN:9787305275258
出版社:南京大學
著編譯者:(澳)黑澤爾.史密斯
叢書名:創意寫作譯叢
頁數:4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36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寫作實驗揭開了創造性寫作過程的神秘面紗,表明成功的作品不僅僅來自天賦或靈感。本書鼓勵作家對自己的作品採取探索性和實驗性的方法,將寫作的實用策略與包括後現代主義在內的20世紀主要文學作品和文化運動聯繫起來,適合初學者和有經驗的作家。本書涵蓋了許多寫作類型,包括小說寫作、詩歌寫作、表演寫作和新媒體寫作。每一章 都附有學生作品或已發表作品作為實例,而且書中富有挑戰性的練習為讀者提供了培養寫作技能的機會。

目錄

目 錄
序言 /1
第一部分 初級策略
第1章 跟著語言玩遊戲,跟著目標奔跑
第2章 文體是一場變動的盛宴
第3章 結構的設計
第4章 循環利用的寫作
第5章 敘事、敘事學和權力
第6章 對話
第二部分 高級策略
第7章 後現代小說
第8章 後現代詩歌和先鋒詩學
第9章 倒錯、異裝和虛構批評
第10章 口語、表演和科技
第11章 新媒體之旅
第12章 描寫中的世界,變動中的城市
結語——持續進行的編輯
致謝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黑澤爾 史密斯(Hazel Smith),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創意傳播學院的高級研究員、寫作中心副主任,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創立了創意寫作項目。曾出版兩本詩集以及多部多媒體和超媒體作品。
譯者簡介:陳彥輝,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成鴻,碩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師。

精彩書摘
序言
創意寫作課程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它們將知識性和創造性的探索緊密地聯繫到一起。《寫作實驗》專門為參加創意寫作課程的大學生和他們的老師設計。本書的目標是為創意寫作提供系統性的策略,將寫作的過程理論化,並與學生在其他大學課程中接觸到的文學和文化概念聯繫起來。本書的基本前提是:創意寫作可以通過系統性和分析性的方法來進行,成功的作品不只是源于才華或靈感。接下來的章 節 試圖揭開這個寫作過程的神秘面紗,並對關於寫作的許多普遍假設提出疑問。
這本書的一個獨特之處是把複雜的任務分解成易於掌握的步驟。本書將通過具體的案例和練習來引導寫作者經歷這些步驟,而這些步驟在一部已經完成的作品中通常是隱而不現的。因此,《寫作實驗》是基於一種漸進的策略,有意識地揭示寫作過程中較難把握或無意識的方面。
這本書涉及所有的寫作類型,從詩歌到偵探小說都囊括其中。不過其中的寫作策略更傾向於探索性、創新性的方法。這本書避開了對各種先入為主的寫作典範和寫作規條的技術性建議,而側重於可以導向不同結局的開放性策略。通過這些開放性策略,寫作者可以學會探索各種不同的創作模式,從而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我們可以開發出自己的寫作方式,而且寫作實驗對於創意寫作來說至關重要。雖然我建議讀者試著使用書中提供的寫作策略,但一旦他們讀完了這本書,也應該能夠制定出自己的策略。
作為其實驗重點的一部分,這本書也將寫作和其他媒介聯繫起來,將寫作與語言、視覺和聽覺聯繫在一起。當代的寫作不僅僅是書面文本,而應該被重新定義為一個非常廣泛的範疇,其中包括音像作品、表演性作品、多媒體及超媒體作品。這些類型的創意寫作都包括在本書之中,也是本書積極鼓勵的創作類型。
《寫作實驗》同時適用于初學者和高級寫作者,對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同樣適用。前六章 (第一部分)對初學者來說尤其重要,不過高級寫作者也可能會發現許多寫作策略對他們有所助益,或許多寫作策略與他們經常使用的有所不同。接下來的六章 (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的內容為基礎,這部分內容更加深入、也更加理論化。書中用許多學生作品作為案例,從而表明這本書的依據不僅有寫作理論,還有在大學環境中的教學實踐。
雖然這本書主要面向受高等教育學生,但也適用于普通讀者。這些讀者可以主要關注書中的練習。他們可以跳過一些比較理論化的概念,或者通過補充閱讀來增進自己對這些寫作理論的理解。
常見問題
寫作的過程歷來被高度神秘化。這種神秘經常是由作者營造出來的,因為那些著書立說的作者並不願意揭示他們是如何工作,他們可能認為這樣會洩露”商業機密”,所以他們通常不會清楚說明自己的寫作方法。很多作者可能也說不清自己的作品究竟是如何完成,因為創作過程中的腦力活動可能很難記住或描述。除此之外,寫作者對創作過程的神秘化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投資,因為保持神秘能夠更好地吸引公眾,讓大家覺得他們是得到神啟的天才。但是這種神秘化可能會給一些滿腔熱忱的寫作者帶來打擊,如果他們認為自己似乎並不具備什麼特殊天賦,或一時間無法拿出能夠與同輩佳作相提並論的作品,那他們就可能會因此而灰心喪氣。
事實上,寫作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其中必然有一個過程。關於寫作的過程和作者的角色,作者在其寫作生涯的每個階段都要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通常包括:
1 我是否必須具備某些特質才能成為一個作家?
2 我在寫作時是否必須遵循某些規則?
3 如果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是否就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4 如果我沒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根本就沒有任何想法,那我還能寫作嗎?
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而且在本書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所以我會逐一討論這些問題。
1 我是否必須具備某些特質才能成為一個作家?
人們普遍認為,作家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才能,好的寫作應該是”自然發生”,對於大多數寫作者和局外人來說,寫作過程中所需的才能大多是難以獲得的。但是這種觀點存在根本缺陷,因為才能部分源於對特定技能的學習,並意識到自己在寫作過程中能夠作出各種選擇。寫作者必須具備的主要特質是有毅力、動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的意願,還要有推動自己走出舒適區的精力和熱衷於閱讀的習慣。創作的失敗經常是因為缺乏毅力或無法全情投入,而不是因為缺乏天賦才能。
因此在寫作過程中的自我意識至關重要。那些擁有這種自我意識的寫作者能夠更高效地完成作品或改變寫作的方向。嘗試運用多種不同技巧也非常重要,因為一個寫作者運用某種技巧可能只是寫出平庸之作,但他運用另外一種技巧卻可能寫出優秀之作。
2 我在寫作時是否必須遵循某些規則?
對於創意寫作來說並沒有什麼規則,對於一部優秀作品來說也沒有什麼藍圖。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什麼公式來寫出激動人心的作品,那些依賴公式的寫作者只會製造出乏味的文章 。不過,還是有一些寫作策略和技巧可以學習,這些策略和技巧與規則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可以讓寫作獲得活力,而不是羅列正確的方法。這些策略和技巧具備探索性和動態性,為我們展示了生成和組織材料的各種方法。
這本書提倡的是實驗性的寫作策略,而不是各種寫作規則。概而言之,實驗性的寫作方法意味著保持開放的態度,探尋新穎、多樣化的文本模式。因此實驗性文本經常違反並超越我們熟悉的文學規範和慣例。進行實驗性寫作就要對文學採取一種顛覆和越界的立場,要打破慣常典範和語言常規。這種形式上的突破意義重大,因為它可以成為反思文化習俗的一種手段,比如動搖關於性別身份、階級或種族的概念。由於實驗性的文本放鬆了語言和形式上的約束,因此可以擁有非常豐富的多義性,也就是說這樣的文本可以表達多種不同含義,並鼓勵多種不同解讀。這種寫作方法允許我們探索政治、心理和哲學思想,而不至於將它們降低到教條、描述或宣傳的水平。
與此同時,隨著歲月的積澱,實驗性的作品還可以發展出自己的準則和慣例,並成為”新的傳統”的一部分,”新的傳統”這個著名的術語最初由美國藝術家哈羅德 羅森伯格在1965年提出。一些實驗性的詩歌和小說形式,已經變成了廣受認可的語言和文體形式,並被後來的作家有意識地加以採用。任何一種實驗模式最初都是開拓創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成某種常規,這個悖論也將在本書中進行討論。
許多在過去廣受認可的寫作觀念也被文學理論打破了。比如說,”文學確切無疑地反映現實”這個觀念就被文學理論瓦解了。符號學起源于費迪南 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這種學說認為詞語與它們所指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任意的而不是必然的。文字是代表物體、事件或思想的符號,但文字與其代表的東西之間並不存在必然聯繫。因此,語言既是對”真實”世界的指稱,同時也建構、轉化、呈現了這個世界。某些類型的文學文本(特別是那些屬?現實主義流派的文本)可能非常生動和逼真,以至於我們忘記了這些文本是人為的語言建構,但這只是一種幻覺。實驗性寫作不會用”理所當然”的方式來使用語言,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在實驗性寫作中的探索來打破這種幻覺。
本書提供的寫作策略是實驗性的,但根據這些策略寫出來的作品可能屬?任何一種類型。這鼓勵你去發揮不拘一格的個人特色。本書並不鼓勵讀者去堅守對任何寫作類型的唯一定義,而鼓勵讀者對所有定義兼容並包,並對所有可能性保持開放。
3 如果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是否就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很多人寫作的動機是因為他們想要講述自己的經歷,很多作家也直接或間接地使用親身經歷作為素材。但是寫作並不一定要以親身經歷為基礎,而且很多寫作並不涉及親身經歷。寫作通常是建構某種東西,或者說創造一個虛構的故事。雖然可以將”真實生活”和”文本生活”聯繫起來,但這兩者之間確實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即便將親身經歷融入寫作之中,這種親身經歷也總是經過語言的修飾,而經過語言修飾和轉化之後的親身經歷有時會變得面目全非。甚至還有一些觀點認為:一個創作者的成功更多地取決於通過語言探索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而不是依賴於個人的性格或經歷。只以親身經歷作為寫作藍本確實存在局限性,因為這樣會讓我們被束縛在自己特定的世界之內。
很多讀者和作者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文本是作者個性的表達。但是,文藝批評理論傾向于質疑文本是直接個人表達地觀點。羅蘭 巴特在《作者之死》(1977年,在《圖像—音樂—文本》的第142—148頁)中聲稱,文本取決於作者閱讀了什麼,而不是作者經歷了什麼,因為作者的主體性總會受到語言的分解和轉化。這裡的重點是互文性的概念:任何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組成。語言總是帶有之前的使用者、其他語境和話語的痕跡。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從來不是完全屬?個人的個性表達,而總是具有公共的、社會的和政治的因素。
另外一種盛行的觀點認為,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和風格,而學習寫作就是要找到那個聲音,仿佛那個聲音是預先存在的。事實上,一個作家不僅擁有一個聲音,而是擁有好幾種,這些截然不同的聲音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出現在不同的文本之中,有時也可能出現在同一個文本之中。本書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寫作者通過嘗試新方法來擴展其寫作領域。進行這種類型的實驗非常重要,因為只採用最熟悉的方式來寫作很容易,不需要擴展任何技能或視野。但是如果不採用新方法,那麼寫作者通常只能發揮出自身創造力的一小部分。他們的作品很快就會到達一個局限點,超出這個點之外就很難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4 如果我沒有什麼好創意,或者根本就沒有任何創意,那我還能開始寫作嗎?
擁有值得一寫的好創意似乎是開始寫作的唯一途徑。許多想成為作家的人感到束手無策,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好的創意。許多滿懷壯志的作者從未寫出他們夢想中的偉大作品,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始。但這些問題其實不應該成為障礙。寫作可以從一個創意開始,但另外一種同樣有效的寫作方式是在紙上跟詞語玩遊戲:只要將詞語組織起來就可以表達思想。這種類型的技巧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些技巧可以幫助寫作者得到一些不同尋常的創意,而這些創意並不需要從一個更加直接的主題構思中誕生。
與此同時,關注當下的思想論爭和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到你周圍的世界之中,也可以激發你的創造力。那些充滿創造力的作品大多與心理、政治或哲學問題密切聯繫,這些作品在大多數情況下與這三者都有聯繫。閱讀報紙、觀看電視、瀏覽網頁、和朋友交談,還有通過文藝作品讓自己熟悉文化理論和文化活動,這些都可以激發寫作的創意。換句話說,積極參與你周圍世界的方方面面,就會為你的創作帶來許多靈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