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1980年代-小說六記 ISBN:978710807788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蔡翔 叢書名:三聯人文 頁數:39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35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980年代,新見頻出,沉渣泛起。各種力量糾葛在一起,激進的、保守的,相互攻訐,又在合力打開一個新時代的大門。 1980年代,是當代中國歷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年代,它預示了中國將重新進入「世界體系」。1980年代的結束,也宣告了20世紀的終結。 將文學史與社會史、思想史研究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部思想文本。70年代孕育,90年代結果,80年代花開兩枝是啟蒙的再續,也是反啟蒙的肇始。內容簡介 蔡翔通過文學重繪1980年代的社會轉折與思想圖景,提出「兩個80年代」的說法:第一個80年代,圍繞社會領域中的改革、啟蒙、現代化等觀念展開,由「傷痕文學」發端打開了諸多的寫作領域,文學以現實主義手法依然擁有飽滿的社會政治功能與歷史使命。第二個80年代,源於對第一個80年代的反思與質疑,改革與現代化的發展主旋律既帶來勃勃生機也帶來問題與危機,在個體意識和內在自我日益凸顯的同時,文化與文明問題也成為80年代中期之後的核心思想議題;現代主義悄然崛起,並由此誕生了「純文學」觀念,影響延續至今。 80年代末,新寫實小說與王朔作品輪番登場,將80年代初期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變成「一地雞毛」式的庸碌日常,他們以文學的方式消解了一個大時代的理想和價值,從而終結了80年代,開啟了90年代。作者簡介 蔡翔 著名學者,文學批評家。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赴安徽固鎮縣楊廟公社插隊務農,后歷任上海三輪鑄件廠工人,上海長新色織廠技校教師,《上海文學》雜誌社編輯、執行副主編。2002年調入上海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事當代文學和文化的批評與研究工作,兼及散文隨筆寫作。代表作有《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象(1949—1966)》(2010)《神聖回憶》(1996)《日常生活的詩意消解》(1994)《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漫遊》(1987)等。目錄 導論 「退後一步」與1980年代第一章 小資產階級是怎樣被改寫的——從《波動》到《晚霞消失的時候》 一 作者和作者背景 二 火車和空間 三 意象和物象 四 人物 結語 補記一 第二章 怎樣才能成為小資產階級——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 一 高加林想要什麼(一) 二 高加林想要什麼(二) 三 高加林和土地 四 高加林和村莊 五 高加林和愛情(一) 六 高加林和愛情(二) 七 高加林進城 八 《平凡的世界》好像不太平凡 結語 補記二 第三章 「小日子」的政治、經濟和美學想象——以《芙蓉鎮》為例 一 先從「話說《芙蓉鎮》談起」 二 什麼樣的日子才算「小日子」 三 怎樣才能過好「小日子」 四 《芙蓉鎮》的「政治世界」 五 《芙蓉鎮》的結尾 補記三 第四章 「小日子」和對「小日子」的反思——以《魯班的子孫》為例 一 黃家溝的木匠鋪為什麼倒閉 二 老木匠 三 小木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四 窮人該如何描寫 五 什麼是理 六 批評家在說些什麼 結語 補記四 第五章 工業化,還是去工業化——現代化在1980 一 為什麼要寫工廠 二 還是要從《喬廠長上任記》說起 三 新工人怎麼管理 四 那麼科學呢 五 作為意識形態的現代化 補記五 第六章 反1980年代的1980年代 一 釋題 二 從反思到改革 三 現代派從形式創新開始 四 例外的作品 五 「知青一代」和尋根文學的崛起 六 先鋒的出場 七 走向1990年代 結語 補記六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