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寫作-深度寫作指南 泰德.康諾弗 978751666665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華
NT$31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沉浸式寫作-深度寫作指南
ISBN:9787516666654
出版社:新華
著編譯者:泰德.康諾弗
頁數:2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03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一本引人入勝的寫作指南,由傑克•哈特、蘇珊·奧爾琳、塞巴斯蒂安·榮格爾等多位美國著名新聞記者、暢銷書作家傾力推薦,曾獲《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波特蘭書評》《學術出版雜誌》《新聞與大眾傳播季刊》等眾多雜誌好評。
閱讀本書如同與一位寫作大師親密對話,令你沉浸其中,體驗寫作的愉悅和力量。
◆ 沉浸式寫作是一種向讀者介紹陌生人以及讓讀者對他們產生興趣的寫作方法。作者發出的聲音需要立足於體驗,並由此而展開評論。因此,沉浸式寫作具有巨大的潛力,能夠令讀者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 本書源自作家將自己置身於他人所處的環境,下一番功夫去體驗和了解他人世界和感受。全書行文活潑,風趣幽默,作者將帶你完全踏入了一個新的世界或文化,沉浸式體驗世間百態。
◆ 詞不達意、靈感枯竭?寫作缺乏創造力?如果你正在為寫作備受煎熬,或對如何寫出有靈魂的作品感到茫然無措,閱讀本書或許會令你沉浸在作者的講述中,體驗寫作的愉悅和充實。
◆ 微寫作時代下,寫作無所不在。身為作者,怎樣才能讓讀者對你的作品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沉浸式寫作可以很好地為你的作品賦予真實性和吸引力。只有當我們沉浸在真實世界當中,才能保證筆下的世界有生命、有趣味。
◆ 作者泰德·康諾弗不僅是一名新聞記者,還是從事沉浸式寫作方面研究的學者,其作品曾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併入圍普利策獎,具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實戰經驗。作者將自己數十年的經驗和累積濃縮成這本適用於所有層次作家的書,該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 本書適合新聞記者、自媒體撰稿人、作家、調查研究者、非虛構寫作者以及紀錄片、播客、短視頻等領域的創作者。同時,教師可根據這本書完善自己的寫作課程,使寫作課更有深度和趣味性。
◆ 該書原著在美國亞馬遜評分為4 6分(5分制)。
「當我試圖學習寫作技巧時,泰德·康諾弗是我公開模仿的三四個作家之一。他沉浸其中的世界是原始的、絕望的、危險的,而這正是我自己想寫的話題。」
——塞巴斯蒂安·榮格爾(Sebastian Junger)
美國著名新聞記者、暢銷書作家
「沉浸式寫作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顯然需要一位睿智、經驗豐富的實踐者的指導,有誰比泰德·康諾弗更合適呢?他寫過五本關於沉浸式寫作的書,並在美國最負盛名的雜誌上發表過很多文章,他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沉浸式記者之一。」
——傑克•哈特(Jack Hart)
美國作家
「這是一本重要的、引人入勝的寫作指南。從本質上講,它是與一位寫作大師的親密對話。對於創作非小說的作家來說,這本書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任何一位讀者來說,閱讀本書都是一個迷人的過程。」
——蘇珊·奧爾琳(Susan Orlean)
美國記者、作家,《蘭花竊賊》一書的作者
「泰德·康諾弗將幾十年來之不易的經驗提煉成一本記者寫作指南。」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一本推薦給有抱負的非虛構作家的寫作指南。」
——《波特蘭書評》

內容簡介
三十多年來,泰德•康諾弗和流浪漢一起乘火車,和墨西哥移民一起越過邊境,在辛辛監獄看守囚犯,為美國農業部檢查肉類他的書和文章記錄了這些經歷,包括獲獎的《紐傑克:辛辛監獄守衛記》,使他成為沉浸式報道的重要實踐者之一。在浸入式報道中,作者完全踏入一個新的世界或文化。在一個陌生的世界里,應該從哪裡開始呢?作者將自己數十年的經驗和累積的知識濃縮成這本適用於所有層次作家的書。他教給讀者如何「進入」一個陌生環境,以及之後該如何表現自己、如何塑造和組織自己的故事經歷。同時,作者對沉浸式報道倫理道德方面的後果也直言不諱,提醒作家們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意外做好準備。總之,沉浸式寫作可以通過讓讀者更深入地體驗文章中的情感和情境,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感染力和表現力。有抱負的沉浸式作家在第一次躍入另一個世界之前,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作者簡介
泰德·康諾弗(Ted Conover),新聞記者、紐約大學新聞專業副教授,曾在劍橋大學擔任學者。近年來,他在哈佛大學約翰·F·肯尼迪政治學院和俄勒岡大學任教,是《紐約時報》《紐約客》《大西洋月刊》等知名報刊的撰稿人。其作品曾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the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併入圍普利策獎(the Pulitzer Prize),他曾經寫過5本關於沉浸式寫作的書,使其成為沉浸式寫作的重要實踐者之一。

目錄
I 為什麼要沉浸下來 / 001
II 選擇一個主題 尋找切入點 / 035
III 深入內部調查 / 058
IV ?底調查 / 110
V 開始寫作 / 141
VI 後記 / 185
致謝 / 196

精彩書摘
引 言
轉身面對陌生人
我的故事是從火車上開始的。
在位於聖路易斯市的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火車站停車場,我縱身一躍跳上了火車。那時我22 歲,並不清楚我究竟在做什麼。我在電影里經常看到流浪漢扒上行駛中的火車,所以我的計劃是:坐在雜草里,不被別人看見,等待一列開得足夠慢的火車,讓我能夠抓住它並爬上去。
我花了一天多的時間才遇到一輛火車,我跳上這輛無蓋式火車,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扒火車。大約10 分鐘后,停車場的一側軌道上停了一列小轎車,火車開不走了,我的第一次扒車就這樣失敗了。
但是機會又接著來了,我終於得以扒上一輛真正的貨運火車(碰巧扒上了向西行駛的火車,那個時候我可能會朝任何一個方向出發)。對我而言,搭上火車就像是拉開了序幕,我得以進入另一個國家。兩天後,我遇到一個流浪漢,開始和他同行,我感到自己的旅途真正開始了。
I 為什麼要沉浸下來
沉浸式寫作意味著要離開家,或至少在外面花費大量時間,用於每天與寫作對象接觸,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問題。由此而產生的寫作消除了那些膚淺的新聞批評,從不同的層面提供了解決方法。沉浸這種方式告訴讀者:這不是信手拈來。我所做的不只是引用了寫作對象的一句話,而是在他們身邊傾聽著;我從多個維度了解他們,而且我了解的往往要比我筆下的內容多出許多。因此,我的報道是有權威性的。這樣的記者被視為敬業的人,他們首先是對寫作對象全身心投入,其次是對報道技巧的追求盡心儘力。
沉浸式寫作的另一個好處是令人感同身受。與不相干的人相處一段時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作者不僅要把他們當作寫作對象來交往,而且還要把他們當作普通大眾來交往。作者必須以一種真誠和細微的方式來理解別人的觀點。這賦予作者人性化的聲音,也讓故事的講述更具說服力且平易近人。
儘管「和別人出去交往一下」聽起來很容易,但是我們稱之為沉浸式的、精心設計的、長時間深入的交往卻是很困難的。我們大多數人可以容忍任何人半小時,但是一整天呢?幾天呢?或者是數周、數月呢?那就另當別論了。你和寫作對象待在一起的時間越長,你就會覺得越有趣。有趣,不一定意味著感到愉快,正如比爾·布福德的著作《在惡棍之間》所描述的,與喝醉了的英式足球小流氓混在一起,會令人感到十分恐懼。遠離自己的圈子會使人有思鄉情結。但是,如果我選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進行寫作,並且在沉浸過程中明智、審慎,那麼收穫將是巨大的:我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敘述者,是讀者的替身,是尷尬的見證人。如同日常的壞消息一樣,沉浸的過程越糟糕,閱讀起來就越有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