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時代的臺灣電影及海峽兩岸合拍片研究 孫慰川 978710605653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電影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ECFA時代的臺灣電影及海峽兩岸合拍片研究
ISBN:9787106056537
出版社:中國電影
著編譯者:孫慰川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99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立足于從文化角度研究ECFA時代的臺灣電影,兼顧電影美學、藝術、技術、經濟和社會學方向,對這一時期的臺灣電影作了系統而詳盡的論述。本書對臺灣電影總體發展風貌把握適當,對其敘事主題與審美特徵表述得當,對國族認同與海峽兩岸關係論述恰當。作者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臺灣電影和海峽兩岸合拍片有借鑒和啟發的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ECFA時代的臺灣電影及兩岸合拍片研究”的最終成果(該項目已順利結項)。2010年6月,兩岸正式簽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通常簡稱為ECFA),在電影業方面,打破了之前臺灣電影進入大陸的配額限制。臺灣電影由此獲得了龐大的祖國大陸市場,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可稱之為ECFA時代。本書系統回顧和總結了ECFA時代臺灣電影及兩岸合拍片的得與失,分析了該時期臺灣電影市場的脈動,剖析了有關影片的敘事主題與審美內涵,探究了其敘事特徵與文本風貌,並討論了影片所表現的國族認同與海峽兩岸關係,對瞭解臺灣電影及其文化、對更好地推進兩岸電影合拍具有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孫慰川
1964年出生于江蘇南京。曾就讀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和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先後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影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海峽兩岸電影交流工作委員會理事、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理事、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臺灣電影委員會副主任。在核心期刊發表了1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3部個人專著:《後”解嚴”時代的臺灣電影》《當代臺灣電影1949—2007》《當代港臺電影研究》。
王帥
1990年出生於江蘇徐州,影視學博士。現任淮陰師範學院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台港電影與影視史論,曾在《電影藝術》、《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當代電視》等CSSCI來源期刊以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及譯文20餘篇,其中發表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的《論新世紀以來臺灣電影中的原住民形象建構》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2018年第6期全文轉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