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互動式公共藝術植入兒童療愈環境的內涵和路徑 ISBN:9787558625060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 著編譯者:王紅江 頁數:20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68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互動式公共藝術植入兒童療愈環境的內涵和路徑研究切入,全書分為緒論篇、內涵篇、路徑篇和總結篇四部分。 敘事腳本、空間載體和交互藝術符號構成了療愈交互敘事空間的三要素。其療愈功能主要體現在輔助兒童藝術治療、疾病之外的心靈撫慰、幫助構建人文醫學模式三方面。有形交互敘事空問所具有的內容開放性、空間沉浸性和媒介豐富性特點,與兒童療愈關鍵要素中的「積極分散與干預」和「物理空間友好化」原則高度契合。尤其是在5G和物聯網技術快速迭代發展背景下,空間物理界面和內含物基於泛在計算變得日益智能化,為空間有形交互突破傳統屏幕交互的局限創造了條件。空間有形交互的過程性特點,彌補了空間敘事的時間短板,其在敘事引領下建立的人、物、信息和空間的內在聯繫,為兒童療愈環境中將文學療傷功能空間可視化創造了良好條件,有利於觸發積極社交和緩減患兒就醫負面情緒,同時間接降低陪護家屬和醫護人員心理壓力,提升就醫空間體驗的整體好感度。 本書採用文獻與實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文獻研究重點歸納分析了國內外121個相關典型案例;實證研究涉及上海3個不同層次的3家代表醫院,首先設計和建構用於實證研究的交互敘事空間對象,然後使用社會學田野調查法對建成環境的患兒和家屬,進行非介入環境行為觀察和半結構重點訪談,對醫護人員進行線上問卷調研和與重點對象深度訪談獲取使用反饋數據。作者簡介 王紅江,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上海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榮獲「影響上海設計的100位設計師」稱號。曾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設計系並擔任環境藝術設計教研室主任。先後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和德國漢堡設計學院訪學。多項研究課題獲國家社科基金和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立項。聚焦主題敘事的「綜合室內設計(二)」課程於2019年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並被評為「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首批「上海高校示範性本科課堂」。目錄 緒論篇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問題提出 2 社會背景 3 研究範圍界定 第二節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概況 1 國外研究概況 2 國內研究概況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框架 1 文獻研究法 2 案例調查與核心要素分析法 3 實證研究法 4 研究框架 內涵篇 第一章 療愈環境中交瓦式公共藝術的本體構成 第一節 療愈敘事腳本 1 關於敘事和腳本 2 兒童敘事療法 第二節 療愈空間載體 1 療愈環境設計理論 2 建築空間敘事理論 第三節 交互藝術符號 1 交互藝術的符號融合 2 智能交互與非智能交互 3 有形交互的符號特徵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互動式公共藝術的療愈功能 第一節 輔助兒童藝術治療 1 藝術治療的空間容器和道具 2 幫助緩減患兒負面情緒 3 輔助患兒生理康復訓練 第二節 疾病治療之外的心靈撫慰 1 減緩家屬焦慮 2 醫護人員減壓 3 舒緩臨終兒童 第三節 幫助構建人文醫學模式 1 更富創意的空間識別 2 更全面的人文關懷服務 3 更高效有趣的宣教方式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相關空間認知和環境行為研究 第一節 患兒對互動式公共藝術的認知特點 1 先感知后認知 2 患兒空間認知影響環境行為 3 患兒空間認知發展的階段性 4 患兒就醫情緒調節 第二節 患兒心理減壓空間視覺研究 1 問題和假設 2 方法和步驟 3 數據 4 結論 第三節 患兒心理減壓環境行為研究 1 療愈公共空間的環境行為 2 療愈診療空間的環境行為 3 療愈住院空間的環境行為 第四節 本章小結 路徑篇 第四章 兒童療愈交瓦式公共藝術的內容建構 第一節 服務設計視野下的腳本創作 1 腳本創作目標設定 2 空間敘事腳本主題 3 敘事腳本邏輯結構 4 故事板可視化腳本 第二節 療愈敘事腳本的空間轉譯 1 形態和尺度轉譯 2 材質和肌理轉譯 3 色彩和光影轉譯 4 聲音和氣味轉譯 第三節 互動式公共藝術植入療愈環境的建構要點 1 植入內容:用藝術媒介療愈心靈 2 植入方式:尋求安全平衡點 3 植入重點:創造遊戲療愈空間 4 植入範圍:整體規劃點面結合 5 植入時間:從後期點綴轉向前期規劃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兒童療愈環境巾互動式公共藝術的設計範式 第一節 同理移情中捕獲靈感 1 設計模糊前期的問題發現 2 雙鑽流程推動的問題解決 第二節 敘事驅動下跨界協同 1 基於小組共創的敘事靈感催生 2 基於數字技術的空間敘事模擬 3 基於交互前沿技術的有效整合 4 基於BIM平台的項目全流程式控制制 第三節 反饋測試后動態優化 1 循證設計和建成環境評價 2 再優化動態螺旋模式 第四節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實證研究 1 方案設計與空間構建 2 建成環境評價方法和步驟 3 建成環境相關測評數據 4 研究小結 第五節 松江泗涇醫院兒科實證研究 1 方案設計與空間構建 2 建成環境評價方法和步驟 3 建成環境相關測評數據 4 研究小結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總結篇 第六章 研究總結 第一節 研究主要理論創新 1 研究主要理論創新 2 主要觀點總結 3 主要對策建議 第二節 研究局限 1 療愈機構選型局限 2 樣本取樣數量局限 3 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局限 第三節 未來展望 1 更具親自然設計哲學視野 2 功能性和文化性更趨融合 3 智能交互技術廣泛採用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1 專著 2 學位論文 3 期刊和學術會議論文 二、英文參考文獻 1 專著 2 學位論文 3 期刊和學術會議論文 4 其他:電子文獻/文件 附錄1:國外優秀交互型兒童療愈公共藝術設計案例 附錄2:國內優秀交互型兒童療愈公共藝術設計案例 附錄3:3—14歲兒童空間視覺內容喜好調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