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隱私-制度議題與多元理論 戴昕 978730134968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信息隱私-制度議題與多元理論
ISBN:9787301349687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戴昕
頁數:2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8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現實世界中,特別是在專業研究領域之外的公眾生活經驗中,數字通訊、互聯網、新媒體乃至各類應用的出現、普及和不斷迭代,以及相關爭議和困擾的層出不窮,是「信息」作為法治議題受到特別關注的基礎。本書從微觀-宏觀層面結合隱私保護、數據產權、聲譽修復和科技倫理等前沿疑難法律問題,以個案和具體法律問題切入,充分結合經濟學、社會學、哲學,嫻熟運用最合用的分析工具和社會科學理論框架,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在21世紀中國如何理解信息隱私的豐富畫卷,並實現了真正有解釋力、有啟發性的理論化。這本書值得任何生活在數字社會中的人閱讀。

作者簡介

戴昕,1983年生於北京,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獲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和法學雙學士(社會學專業)學位、美國杜克大學法律博士(J D)學位、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J S D)學位。曾於美國謝爾曼·思特靈律師事務所紐約和香港辦公室任專職律師,並曾於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任教。研究和教學領域包括法理學、法律經濟分析、信息隱私法、數據化公共治理、比較法等。發表中英文學術文字四十余篇,獲國內外科研教學獎勵若干。興趣駁雜,六經注我,好讀書不求甚解,談學問最怕無聊。

目錄

導論 超越定義,不求分類
第一編 隱私:多元規制與社會規範
第一章 公眾人物隱私:基於多元規制的分析框架
楊女士、楊女士和楊女士
「類型化」加「平衡論」?
隱私保護的實質分析:分配視角下的福利影響
多元規制
多元規制視角下的隱私保護
與普通人何干?
小結
第二章 隱私規範:「看破不說破」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與「看破不說破」
隱私規範的價值基礎
局限與邊界
從社會規範到法律
小結
第二編 數據:經濟結構與法律關係
第三章 數據隱私的法律經濟學:議題維度的展開與轉進
個體權益維度的經濟分析
企業競爭維度的經濟分析
生產關係維度的經濟分析
論題轉向:機制設計
小結
第四章 數據「確權」?
數據法形式主義
數據不是石油
到底什麼是「界權」
一個例子:基於「安全港」規則的數據界權
小結
第五章 關係界權
權利作為關係
個體權益維度的關係界權
企業競爭維度的關係界權
公共數據體制的界權
小結
第三編 聲譽:私人處遇與社會信用
第六章 聲譽機制:損害與修復
「好名聲乃命中至寶」
聲譽利益與聲譽損害
「聲譽修復」
聲譽信息的修復機制
聲譽修復的當代場景:「信用修復」
小結
第七章 社會信用與聲譽國家
如何理解「社會信用體系」
自由主義敘事:「法治分散」
國家主義敘事:「德治集中」
發展和現代化敘事:「規制強化」
張力與演進:從「黑名單」到「智慧城市」
作為「數據憲制」的社會信用立法
小結
後記
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