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法理視野中的區域均衡發展法治保障研究 ISBN:9787519478278 出版社:光明日報 著編譯者:田釩平 叢書名:博士生導師學術文庫 頁數:2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8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族地區為研究對象,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切入點,從區域法治建設的價值定位、制度基礎、立法策略、實施機制,以及區域經濟發展、公共服務供給、人才隊伍建設、文化事業建設與區域法治的關係等幾個方面,對我國區域法治的發展規律和運行機理進行了較為全面和深入地探討。在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過程中,能否有效處理不同區域或空間的多樣性法律需求與統一的法律之治的關係,是決定法治中國建設成效的關鍵要素。因此,以特定的區域或空間為研究對象,加強區域法治理論研究,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作者簡介 田釩平,男,土家族,湖北省巴東縣人。法學博士,四川大學憲法學博士后,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市大學公派訪問學者。現任西南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研究院)副院長、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學科負責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法律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族法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湖北民族大學特聘教授。主要民族法著作有《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的憲政保障研究》(獨著)、《走向共同繁榮——新形勢下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研究》(合著)、《西部開發背景下民族地區經濟法制問題研究》(合著)、《民族自治地方社會和諧法治保障若干問題研究》(合著)、《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合著)等;代表性論文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憲制基礎研究》(獨著)、《民法典視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探討》(獨著)、《通過科學立法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法理探討》(獨著)、《民法變通規定製定權的法源衝突及解決路徑——以《民法典)相關規定闕如為切入點》(獨著)、《共識中的差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進的歷史考察》(獨著)、《民族自治地方族際公民關係法治化研究》(獨著)、《少數民族就業優惠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探討》(獨著)、《民族平等的實質內涵與政策限度》(獨著)、《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質內涵辨析》(獨著)、《論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協商民主決策機制的完善》(獨著)、《《民族區域自治法)配套立法探討》(獨著)、《〈刑法)授權省及自治區人大制定變通規定的法律內涵及合憲性辨析》(獨著)等。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2016年入選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和首屆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2018年入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21年入選國家民委領軍人才和四川省第二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專家。目錄 導論一、研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通過法治促進族際交融的價值選擇 一、區域法治的價值目標 二、價值維護的基本要求 三、價值維護的合理邊界 第二章 通過法治促進族際交融的制度基礎 一、理論分歧的主要表現與事實根源 二、分歧觀點的證成理由與內在衝突 三、衝突形成的思想淵源與消解路徑 第三章 通過法治促進族際交融的立法策略 一、區域立法的邏輯基礎與價值定位 二、區域立法的影響因素與應對策略 三、區域立法的判准甄別與程序建構 四、區域立法的現實問題與完善建議 第四章 族際交融的政治基礎與協商民主法治化 一、實施協商民主的必要性 二、協商民主的運行機理 三、協商民主的實踐困境與完善路徑 第五章 族際交融的經濟基礎與經濟政策法治化 一、區域經濟政策的合理邊界 二、區域經濟政策偏離合理邊界的成因 三、區域經濟政策合理性維護的路徑 第六章 族際交融的社會基礎與公共服務政策法治化 一、公共服務供給差別對待的必要性與正當性證成 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質內涵與差別對待的實踐邏輯 三、公共服務需求者的內在義務與差別對待的合理限制 第七章 族際交融的人才基礎與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法治化 一、高等教育招生差別支持政策與高等教育權保障的相關性 二、高等教育招生差別支持政策的規範目的 三、高等教育招生差別支持政策正當性維護的措施 第八章 族際交融的人才基礎與就業支持政策法治化 一、就業差別支持政策的規範目的 二、就業差別支持政策的合理邊界 三、就業差別支持政策合理性維護的路徑 第九章 族際交融的文化基礎與文化政策法治化 一、特色文化、共性文化及其功能 二、共性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立場 三、共性文化建設的理論約束 四、加強共性文化建設的法律對策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結論 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