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科學教育中的表徵能力框架 克麗絲蒂.L.丹尼爾 978703077085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1,0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邁向科學教育中的表徵能力框架
ISBN:9787030770851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克麗絲蒂.L.丹尼爾
叢書名:科學教育譯叢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33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表徵能力是國內外教育學、心理學等各學科領域關注的重要議題,不僅與學生的個人成長息息相關,更是科學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背後推手。本書旨在促使科學教育者、研究如何學習科學的科學家,以及相關的從業人員對錶征能力的理論框架有所理解和思考,並試圖搭建各學科之間的思想橋樑。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表徵能力的介紹,第二部分關注表徵能力的教學應用,第三部分圍繞「表徵能力的評估」這一主題,對各類評估方法進行了理論與實踐層面的研究。 本書適合科學教育從業者,教育以及自然等相關領域的學生、教師及研究人員閱讀。

目錄

科學教育:大學的使命與擔當(叢書序)
譯者序
第一部分 表徵能力的重要性
1 邁向表徵能力的定
1 1 背景與理論
1 2 達成共識的機會
1 3 對跨學科表徵能力測量的呼籲
參考文獻
2 表徵流暢性:學生髮展STEM素養的方法
2 1 STEM與STEM整合
2 2 STEM整合中的學生學習
2 3 基於STEM整合的教學
2 4 為STEM整合進行課程開發
2 5 Lesh轉化模型與學生學習
2 6 Lesh轉化模型與課程教授
2 7 Lesh轉化模型與課程開發
參考文獻
3 相似信息與不同表徵:設計可促進轉換能力的學習環境
3 1 什麼是轉換?
3 2 轉換的功能可供性
3 3 轉換的制約因素
3 4 判斷表徵質量
3 5 研究方法
3 6 環境特徵
3 7 結果
3 8 空間能力的應用
3 9 時序認知的應用
3 1 總結
參考文獻
4 求同存異:學生通過科學爭論議定視覺歧義
4 1 引言
4 2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和全球變暖停滯
4 3 案例背景:「全球氣候變化」課程單元
4 4 「全球氣候是如何變化的?」
4 5 對同一示意圖的兩種不同解釋
4 6 推斷證據
4 7 解讀設計者的思想
4 8 通過妥協達成共識
4 9 結論和啟示
4 1 以明確的視覺參照物對觀點和證據進行補充
4 11 對證據的再解釋,以加強論點
4 12 作出推斷以強調所觀察到模式的重要性
4 13 通過數據和情景間的聯繫進行推理
4 14 理解視覺材料的多重目的
參考文獻
5 學習表現視角下小學科學教育中的表徵能力
5 1 建模的認知實踐
5 2 學習表現和學習進程
5 3 建立學習表現
5 4 黛西
5 5 戴利亞
5 6 討論
5 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面向表徵能力的教學
6 通過適應性教育技術促進表徵能力的發展
6 1 在多元圖形表徵之間建立聯繫:化學智能輔導系統領域專業知識的多元方法路徑
6 2 哪些聯繫建立能力需要支持?
6 3 我們應如何為聯繫建立能力設計支持措施?兩個智能輔導系統
6 4 這些能力與學生的其他特徵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6 5 適應性支持的初步準則和未來研究
6 6 結論
參考文獻
7 將表徵作為教學工具來教授系統思維
7 1 表徵能力與系統思維
7 2 對系統思維的呼籲
7 3 技術進步
7 4 改革的呼籲:像科學標準所描述的那般,使用表徵來教授系統思維
7 5 培養系統思維和表徵能力
7 6 用表徵能力來測量系統思維能力
7 7 評估系統思維的理論模型
7 8 一些建議:如何在課堂上使用表徵能力來培養系統思維
7 9 教師對錶征類型的選擇
7 1 結論
參考文獻
8 利用對錶征能力的評估來改進外部表徵的教學
8 1 引言
8 2 工具內容
8 3 內容有效性和表面有效性
8 4 總體檢驗
8 5 記憶力部分
8 6 轉移部分
8 7 題項分析
8 8 干擾項分析
8 9 討論
參考文獻
9 通過基於課程的本科生研究體驗項目來提高學生的表徵能力
9 1 引言
9 2 研究方法
9 3 研究結果
9 4 結論和啟示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表徵能力的評估與獲取
10 使用手勢分析評價學生的後天表徵能力
10 1 引言
10 2 評估STEM各學科的表徵能力
10 3 使用手勢評估表徵能力的框架
10 4 手勢分析:學生表徵能力的評估
10 5 分析結果
10 6 結論
參考文獻
11 用眼動追蹤技術評估表徵能力
11 1 引言
11 2 表徵能力和模型能力
11 3 眼動追蹤技術的基礎知識
11 4 評估專家和新手之間的差異
11 5 科學教育中的眼動追蹤
11 6 與系統發育樹相關的表徵能力——水平和里程階段
11 7 未來應用——如何使用眼動追蹤技術來評估使用系統發育樹進行表徵的能力
11 8 結論
參考文獻
12 以三重表徵模型為基礎評價學生的表徵能力
12 1 引言
12 2 用此三重模型分析數據
12 3 個人表徵能力
12 4 群體表徵能力
12 5 評估的準則
12 6 結論
參考文獻
13 科學教育中的表徵能力:從理論到評估
13 1 理論
13 2 研究方法
13 3 題項和測試分析的結果
13 4 討論
13 5 啟示、局限性和未來的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