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研究 譚裕華 978750969503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管理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研究
ISBN:9787509695036
出版社:經濟管理
著編譯者:譚裕華
頁數:2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33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研究》緊扣時代脈搏,運用大量的歷史資料來論證問題,通過對浩瀚的歷史事實的分析、歸納,從科技創新體系理論的角度,構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理論模型。這是該書的理論創新之處。譚博士經常在大灣區11座城市之間穿行、生活、調研、寫作、授課,因此,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有非常深入的感性認識與理性思考,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具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該書在構建模型之後,運用模型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與科技一體化發展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相信該著作對企業家以及學術同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東莞理工學院質量與品牌發展研究中心、珠三角產業生態研究中心對該著作進行了資助。

作者簡介
譚裕華,男,廣東江門人,東莞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暨南大學經濟學博士。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創新系統研究,在《經濟學動態》、《財貿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大國崛起及其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啟示
第一節 大國國力「蜂巢模型」的構建
第二節 基於「蜂巢模型」的大國國力興衰的比較分析
一、葡萄牙、西班牙
二、荷蘭
三、英國
四、法國
五、德國
六、日本
七、俄羅斯
八、美國
第三節 大國崛起的規律
一、有利的地理條件是大國崛起的先天條件
二、創新、進取文化是大國崛起的精神支柱
三、統一的民族國家是大國崛起的政治條件
四、工業農業是大國崛起的根本的物質力量
五、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六、軍事強大、和平外交是大國崛起的堅實後盾
第四節 大國崛起的規律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啟示
一、挖潛地理優勢
二、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三、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四、高質量發展工、農、服務業
五、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第二章 美國科創系統演變歷程及其理論啟示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美國科創系統演變歷程的考察
一、獨立發明家主導時期(1776~1907年)
二、工業實驗室主導時期(1907~1940年)
三、二戰特殊時期(1940~1945年)
四、政府資助黃金時期(1945~1970年)
五、科技政策調整時期(1970~1980年)
六、全球本土化時期(1980年至今)
第三節 美國科創系統演變歷程的理論啟示
一、科創系統是線性的嗎
二、製造業需要離研發多遠
三、實驗室之間如何分工合作
四、軍用與民用技術如何轉化
五、技術民族主義可取嗎
六、如何擁抱大科學時代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日本科創系統演變歷程及其理論啟示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日本科創系統演變歷程的考察
一、二戰前追趕時期
二、二戰後追趕時期:1945~1990年
三、「失去的三十年」:1990年至今
第三節 日本科創系統演變歷程的理論啟示
一、建立自主可控的科創系統
二、建立開放自由的科創系統
第六章 國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理論構建及其未來啟示
第七章 區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踐與理論構建
第八章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爭優勢的比較分析
第九章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未來之路
後記

前言/序言
我國已經進入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在中美貿易爭端與科技競爭的國際環境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地位愈加重要。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地理範圍涵蓋香港、澳門與珠三角,共11座城市。它走在改革開放的浪尖上,也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區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先行示範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雖然已經超越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但是競爭力還是較弱,在產業鏈、創新鏈上被外國「卡脖子」的事例近年頻發,經濟發展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體化的、自主開放的、自由平等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於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譚裕華博士執筆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研究》一書,緊扣時代脈搏,運用大量的歷史資料來論證問題,通過對浩瀚的歷史事實的分析、歸納,從科技創新體系理論的角度,構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理論模型。這是本書的理論創新之處。譚博士經常在大灣區11座城市之間穿行、生活、調研、寫作、授課,因此,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有非常深入的感性認識與理性思考,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具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本書在構建模型之後,運用模型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與科技一體化發展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相信該著作對企業家以及學術同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東莞理工學院質量與品牌發展研究中心、珠三角產業生態研究中心對該著作進行了資助。
珠三角產業生態研究中心是東莞市第一家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於2017年成立。東莞理工學院質量與品牌發展研究中心於2018年成立。兩大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圍繞珠三角產業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東莞理工學院質量與品牌發展研究中心被評為2022年度廣東省社科聯優秀研究基地。
「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脊樑,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中心,GDP總量佔大灣區的3/4以上。東莞正處於「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地理中心位置,充分享受了四大中心城市的知識外溢,如今正在打造全國先進位造之都。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正與深圳光明科學城聯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華為歐洲小鎮掩映在松山湖的森林與湖光山色之中。2023年8月底,華為Mate60上市,極大地鼓舞了國內科技界的士氣,讓國人更有信心發展獨立自主的高科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已經邁開實質性建設步伐,對標美國硅谷,這也為學術界探索經濟與科技一體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素材。祝願東莞本土的學術研究發展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祝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