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第3版 溫儒敏 趙祖謨 978730134981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50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第3版
ISBN:9787301349816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溫儒敏 趙祖謨
頁數:41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31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課教材和參考書,初版於2002年,2013年修訂出了第二版,累計印刷四十余次,銷量達50萬冊,在同類教材中發行量算是很大的。不同層次的大學都在用,使用範圍很廣。 本次修訂出版第三版,保持了原第二版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有選擇地補充融入了學界和編者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書試圖通過重點作家作品的分析,以點帶面,將「文學現象」的考察「帶」起來,引領讀者進入作家作品與文學現象的分析和考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以「問題意識」來選擇文學專題,進入細部研究,對課題中某些方面做重點分析,引發對不同研究角度與方法的探討,從而拓展我們批評和鑒賞的眼界,學習如何評價作家作品與文學想象。這21講基本上涵蓋了現當代文學的重要作家、重大文學現象,呈現了現當代文學現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是對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深入和概括,非常適合作為本科生高年級、研究生低年級選修課教材和推薦閱讀資料,也可作為文學愛好者的一般讀物。

作者簡介

溫儒敏,1946年生,廣東紫金人。北京大學榮休教授,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全國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繫系主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召集人等。被評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當代教育名家」。主要從事現代文學史與語文教育研究,著有《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主編)、《溫儒敏語文講習錄》《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等二十余種著作。

目錄

第三版序 溫儒敏
第一講 魯迅研究四題
第一節 如何看待魯迅在傳統批判中的偏激?
第二節 魯迅批判國民性是否醜化了中國人?
第三節 魯迅對文化轉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關注?
第四節 魯迅《吶喊》《彷徨》的文學史地位
第二講 關於郭沫若的「兩極閱讀」現象
第一節 如何消除經典閱讀中的歷史隔膜?
第二節 讀《女神》要「知人論詩」
第三節 郭沫若研究概況
第三講 從《子夜》看茅盾的藝術風格
第一節 新時期茅盾研究概況
第二節 茅盾的文學主張
第三節 長篇小說《子夜》分析
第四節 茅盾的藝術風格
第四講 老舍創作的視點與「京味」
第一節 如何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
第二節 《駱駝祥子》的另一解讀:對城市文明病的探討
第三節 老舍作品的「京味」與幽默
第四節 老舍研究的狀況
第五講 曹禺與現代話劇藝術的成熟
第一節 曹禺研究概況
第二節 曹禺話劇的詩意特徵
第三節 曹禺話劇藝術的其他幾個特徵
第四節 曹禺話劇的悲劇意味
第六講 沈從文與「京派」文學
第一節 「京派」有哪些特徵?
第二節 沈從文的「角色認知」及其兩個文學世界
第三節 《邊城》細讀
第四節 沈從文研究的主要論作
第七講 張愛玲的《傳奇》與「張愛玲熱」
第一節 《傳奇》的評析
第二節 張愛玲的藝術「創新」與「襲舊」
第三節 張愛玲的接受史與「張愛玲熱」
第八講 穆旦與「九葉詩派」
第一節 新詩發展的歷史輪廓
第二節 「九葉詩派」的聚集、資源與藝術成就
第三節 穆旦詩歌的藝術創新及其文學史地位
第九講 現代散文五家
第一節 周作人的「言志」散文
第二節 冰心的「冰心體」與朱自清的抒情文體
第三節 郁達夫的行旅散文
第四節 何其芳的「獨語體」
第十講 趙樹理的評價問題與農村寫作
第一節 「趙樹理方向」是怎樣構建出來的
第二節 在褒貶毀譽之間
第三節 對趙樹理的再評價
第十一講 五六十年代「紅色經典」的文學史地位
第一節 「紅色經典」究竟有沒有文學價值?
第二節 「紅色經典」是當代文學史鏈條的重要一環
第三節 近年相關研究論著評介
第十二講 「樣板戲」及其評價
第一節 如何看待江青對「樣板戲」的作用
第二節 專業工作者和觀眾對「樣板戲」的影響
第三節 「樣板戲」的藝術成就
第十三講 汪曾祺與當代小說文體
第一節 汪曾祺小說的審美世界
第二節 汪曾祺小說對當代小說文體的意義
第十四講 朦朧詩及其敘述
第一節 朦朧詩的「朦朧」引起的論爭及其意義
第二節 朦朧詩的文學史敘述
第三節 朦朧詩的發展和變異
第十五講 海子與當代詩人的抱負
第一節 「偉大詩歌」的構想與抱負
第二節 故鄉、愛情與生命的詠唱
第三節 超驗、隱喻與魅性
第十六講 賈平凹與作家的真誠和文化關懷
第一節 文壇上的「獨行俠」
第二節 寫出歷史的脈動與文化的蛻變
第三節 時代性、語言、文體與精神性創造
第十七講 大眾文化的轉型與網路文學的興起
第一節 社會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勃興
第二節 王朔現象帶給批評界的挑戰與爭論
第三節 王朔作品的大眾文化特徵
第四節 如何閱讀與評價王朔作品
第五節 網路文學的興起和「起點模式」的形成
第六節 網路文學的主要類型和代表作家作品
第七節 「最有情懷的文青作家」貓膩及其代表作《間客》
第十八講 余華與先鋒小說的變化
第一節 余華與先鋒小說的悲劇性命運
第二節 余華「在細雨中」無聲地「呼喊」
第三節 先鋒小說家的「勝利大逃亡」
第十九講 莫言與當代小說的民間性
第一節 民間性與「狂歡化」
第二節 莫言小說的民間性
第三節 莫言小說敘事的狂歡化
第四節 莫言小說的母題內涵
第二十講 王安憶與女性寫作
第一節 女性寫作:對一種文學現象的整體描述
第二節 女性寫作的三次高潮
第三節 王安憶的創作
第二十一講 王蒙、路遙與陳忠實
第一節 王蒙:「共和國文學」的常青樹
第二節 路遙與「路遙現象」
第三節 陳忠實與作為民族心史的《白鹿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