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與未來世界 陳方正 978722013581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四川人民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人文精神與未來世界
ISBN:9787220135811
出版社:四川人民
著編譯者:陳方正
叢書名:論世衡史叢書
頁數:32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17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在現代化的衝擊下,世界變幻莫測,科技日新月異,從傳統而生、由來自久的人文精神則徘徊于失落與重建中。「人文精神」所指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樣的歷史?在與科技的對壘與融合中何去何從?作者看來,人類文明的演化已處於重大轉折處,人類的走向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這本書提出並試圖解答的很多問題,可以說正以此為背景。作者在科學與人文研究領域均紮根多年,造詣不凡,且與兩界人士都有廣泛深入的交往,其思其文既有客觀思辨的清晰邏輯,又有傳統學術的人文關懷,視野廣博,見識深刻。本書文字尤其典雅凝練,可窺見作者傳統文化功底之深。對中國未來的殷殷期盼,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無不展示了那一輩學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宏大的全球視野。

內容簡介

本書為科學史家陳方正教授的文集,主要包括作者關於文化、科學領域著作的序言、書評,以及在一些論壇上的講稿和專題論文。文章或追昔往事,感懷舊人;或著眼中國傳統文化,剖析中西古今之異;或觸及科學的歷史與前沿,暢想未來世界的各個領域。從王元化、饒宗頤、湯一介到楊振寧、狄拉克,從西方地理大發現到阿爾法圍棋、人工智慧、人文精神,作者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宏大的視野、淵博的知識,呈現出了對人生、對世界諸多發人深省的回顧與思索。懷人則情真意切、文辭雅正,論述則清晰翔實、深入淺出,對於科學史、科學哲學以及中西文化比較等領域都價值不匪。

作者簡介

陳方正,廣西岑溪人,1939年生於重慶,后移居香港並赴美深造,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任職于香港中文大學,歷任物理系講師、高級講師、大學秘書長,並從事理論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學研究,曾任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先後赴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牛津大學工學院、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進行訪問研究。學術工作包括現代化歷程之比較研究、科技與現代化關係之探討、民族主義理論、科學哲學、科學發展比較史等。著有《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等。

目錄

第一輯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冬日懷馬臨
喚回四十一年夢——記中國文化研究所同人
大地山河一擔裝——懷念饒公
十年辛苦不尋常——《饒宗頤甲骨書札》序
因緣際會起風雲,蕭條異代不同時——《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序
恂恂儒者,不知老之將至——歲暮憶湯公
相逢於人生拐點上——懷念元化老
上天所特別眷顧的——《楊振寧論文選集續編》讀後
革命、保守與幸運——楊振寧、翁帆《晨曦集》讀後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記我所認識的幾位數學家
一位靦腆天才的內心世界——從狄拉克夫人的悼詞談起
第二輯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讀後
試論兩種「超越世界」觀念暨其近代演變
一、內向超越觀念的提出
二、儒家「內向超越」的終極依歸問題
三、老莊是否屬「內向超越」的問題
四、「內向超越」觀念的演變
五、「外向超越」觀念的演變
六、結語
試論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文化與歷史淵源——兼及與中國的比較
一、緒論
二、古代因素:神話、冒險精神與地理科學
三、地理探索在中古的發展
四、為了十字架與黃金:亨利的夢想
五、奔向世界:從非洲到亞洲
六、從新大陸到環航世界
七、總結:為何西方作出地理大發現
第三輯
科學進步的歷史有規律嗎?——波普爾與庫恩學說評析
一、波普爾學說評析
二、庫恩學說評析
三、結語:對科學哲學的反思
好的故事—— 吳以義《從哥白尼到牛頓:日心學說的確立》讀後
一、讀書人之書
二、與西方同類著作比較
三、伽利略對開普勒:如何評價?
四、本書的獨特框架
從諾貝爾獎看科學發展
一、基本問題和解決方案
二、諾獎得主點算與諾獎指數計算
三、諾獎點算能夠告訴我們些什麼?
四、結論
第四輯
阿爾法圍棋隨想
所過者化,所存者神——論人工智慧與未來世界
一、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二、科技的顛覆性
三、智能機械人的來臨
四、科技顛覆社會:過往歷史
五、科技對社會的衝擊:在未來
六、天下惡乎定?
七、世界融合的大趨勢
八、遙望22世紀
九、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論人文精神與未來世界
一、文藝復興與宋代新儒學
二、存在主義、社會批判思潮與當代新儒家
三、人文領域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四、人類文明演化的展望
五、結語
論今日中國與未來世界——慶祝《二十一世紀》創刊三十周年
一、中國的巨大變化
二、中國為何能夠走向富強?
三、巨變為中國帶來了什麼?
四、改革開放的終極意義
五、倏忽卅年如電抹
六、遙望未來新天地
思考五四、啟蒙與未來——紀念五四運動百周年
一、五四與啟蒙的時期劃分
二、中國的近代思想變革運動
三、歐洲的近代思想變革
四、五四和啟蒙的初步比較
五、啟蒙運動的淵源
六、外來衝擊對於近代歐洲的影響
七、中國在歷史上所受的外來文明衝擊
八、中華文明堅韌性從何而來?
九、餘論:從啟蒙和五四看未來
來源說明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