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高曉虹 978756573498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NT$48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ISBN:9787565734984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著編譯者:高曉虹
頁數:2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714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近年來,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被納入了頂層設計,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當然與國際形勢的風起雲湧有關,同時,國內外輿論場的互動也越來越活躍,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鬥爭一直都是激烈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記者不僅僅需要練好內功,還要練好外功,發出中國的聲音,站穩中國的立場,完善中國的形象。國際傳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要建立中國式新聞傳播學,就需要建設自主知識體系。以往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西方新聞傳播學理論的本土化,如今我們可以說進一步明確了學科方向。本書包括: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國際傳播前沿、新媒體研究、視聽傳播研究這幾個板塊。

目錄

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集體共識、知識生產與分眾對話:全球話語競爭背景下的中國對外傳播
話語體系建構新思路
融合建構:中國特色國際傳播能力與生態體系建設
人類文明新形態國際傳播的話語張力及其闡釋邏輯
邏輯架構與協同關係:我國主流媒體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研究 曾祥敏 楊麗萍
后真相時代中國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究
——基於新聞記者評選的虛假國際新聞的內容分析(2001-2020)
精細化和動態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建設路徑探析
國際傳播前沿
沉浸與具身:基於混合現實(MR)技術的國際傳播共通意義空間
情感部落:網路視頻國際傳播中的個人敘事與媒介共情
國際傳播的零界面:智能音箱 Alexa「聊新聞」評估研究
新媒體研究
青少年網路文明建設中的演算法隱憂:黑箱、控制與依賴
網路媒介治理認知與參与動機研究
——基於521位在校大學生的問卷和訪談調研
原初內涵與現實價值:哈拉維「賽博格」的概念史研究
視聽傳播研究
從北京冬奧會媒介技術應用看傳播形態演進趨勢
科學傳播政策與科學發展的國家媒體形象間性研究
能指的多樣性與所指的時代性:符號學視角下的歷史人文紀錄片解讀
后亞文化視域下青年喜劇網綜的符號表徵、創作邏輯和文化困境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