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之網-從庫克船長到淘金熱的太平洋世界 戴維.伊格萊爾 978721311217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人民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逐利之網-從庫克船長到淘金熱的太平洋世界
ISBN:9787213112171
出版社:浙江人民
著編譯者:戴維.伊格萊爾
頁數:3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526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全面解讀太平洋進入全球經濟與知識體系的時代變革,考證了1770年代至1840年代之間數百趟有紀錄的大洋航行,從中觀察這些航程所衍生的商業、文化、生態與知識上的交鋒。各章皆以大洋航行的故事出發,檢視太平洋在發展上的各個面向與多種風貌。這些故事記述了人們于變動時期在海洋中相遇、產生鏈接,最終將太平洋帶往世界的過程。太平洋於是不再是位於地圖邊緣之海,而作為早期全球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它也不僅是連結亞洲與美洲沿海地帶的水域空間,更是理解全球趨勢與地方的突發事件如何相互作用的現場。本書為我們與太平洋的關係提供了開創性的視角,得以重新審視太平洋如何牽引世界前途並一直延續至今。

內容簡介

歷史學家戴維·伊格萊爾從太平洋貿易的擴展入手,生動展示了航海家、商人、捕獵者和土著居民在風雲際會的大洋世界中如何交織命運,其中不乏暴力與悲劇事件。伊格萊爾深入描述了土著居民如何在外來瘟疫的肆虐下苦苦掙扎,俄國人季莫費·塔拉卡諾夫的苦難經歷如何典型地揭示擄掠人質和俘虜的普遍做法,瑪麗·布魯斯特如何目睹屠殺海豹、海狗和鯨魚的血腥「大捕獵」,以及詹姆斯·德懷特·達納如何在知識追求上成為與查爾斯·達爾文並駕齊驅的人物。 這些精彩的故事以及它們所共同構建的歷史主題,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認識太平洋世界。本書視野廣闊,結構宏大,開創性地描繪了太平洋世界,是首部將美國史、海洋史和世界史融匯在一起的著作。

作者簡介

姜智芹,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歐美文學方面的研究。已出版專著《文學想象與文化利用:英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鏡像后的文化衝突與文化認同:英美文學中的中國形象》等,譯著《美國的中國形象(1931—1949)》《水下巴黎:光明之城如何經歷1910年大洪水》等。

目錄

致謝
導言 海洋世界
第一章 海上商業
「萊利亞·拜爾德號」(1803—1805)
1800年以前的海洋貿易
「走向和諧與富足」的加利福尼亞
國際化的上加利福尼亞
夏威夷:太平洋的「大客棧」
廣州:「奢侈品之都」
美洲的西北海岸
卡亞俄、聖布拉斯和錫特卡
宣傳自由貿易思想
小結:疾病的「幽暗交易」
第二章 疾病、性和土著人口減少
「發現號」和「決心號」(1776—1779)
審視疾病和疾病史
性交易中的幻想與強迫
致命生物殺手
夏威夷和「悲慘的瘟疫」
加利福尼亞性病:人口出生和死亡統計
海洋病媒和其他疾病
疾病船和容易暴發瘟疫的環境
小結:死亡的真相
第三章 人質與俘虜
「聖尼古拉號」(1808)
被禁錮的俘虜(1789—1792)
人質扣押指南
約翰·朱伊特離奇的被俘經歷(1803—1805)
「聖尼古拉號」的倖存者(1808—1810)
被奴役的女人和拉皮條的男人
小結:權力的衝突
第四章 大捕獵
「老虎號」(1845—1848)
海獺:滅絕簡史
海狗:「通常都是用棍子打」
回到馬格達萊娜灣:「老虎號」與灰鯨
征服與美國工業
小結:下加利福尼亞最後的灰鯨
第五章 博物學家與土著
「魯里克號」(1815—1818)
「科學人」:帝國科學與個人願望
俄國「魯里克號」的發現之夢(1815—1818)
卡杜與沙米索
奧古斯特·杜豪特西里和「英雄號」(1826—1829)
蘇格蘭醫生變成盜墓人
小結:博物學家的使命
第六章 整合太平洋
美國探險遠征隊(1838—1842)
七位科學人、六艘探險船與一位粗野的船長
大洋中的達納
珊瑚礁和「無數的小建築師」
島嶼、火山和熱點
太平洋視角下的大陸地質學
愛國地質學
小結:焦點的轉變
結語 當太平洋東岸變成美國西部
註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