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蝕 馬克斯.霍克海默 978720818763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理性之蝕
ISBN:9787208187634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馬克斯.霍克海默
頁數:23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81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工具理性”概念由《理性之蝕》奠基,該書對啟蒙時代以來的理性的批判奠定了整個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基調。霍克海默仔細梳理了”理性”概念及其表徵內容在西方文化史中的流變。他認為理性分為兩種,即”主觀理性”與”客觀理性”。主觀理性的特徵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即《啟蒙辯證法》中提出的”工具理性”。客觀理性關注的是目的自身。比如,”至善”的概念可以發展成包容萬有的體系,用來衡量個人和群體的思想和行為是否合理。
主觀理性與客觀理性在古希臘時期是和諧共存的;在文藝復興時期,後者逐步式微;19世紀以來,主觀理性壓倒客觀理性,謀求掌控一切成為人們的行動指針;由此,客觀理性被徹底侵蝕,成為遺跡或口號。

作者簡介
馬克斯 霍克海默(1895-1973),著名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領軍人物。1922 年獲得法蘭克福大學博士學位。1930 年,被任命為法蘭克福大學新成立的社會研究所所長。他的《啟蒙辯證法》《理性之蝕》等著作既深刻影響了阿多諾等同時代人,也對批判理論的繼承者(哈貝馬斯、霍耐特、福斯特、羅薩、耶基等人)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目錄

目錄

序言/1
第一章 手段與目的/1
第二章 衝突的靈藥/55
第三章 自然的反叛/87
第四章 個體的興衰/119
第五章 哲學的概念/149
附錄一 人的概念(1957)/173
附錄二 封建地主、專家和消費者
——”消費者為王童話”的終結(1964)/204
附錄三 對自由的威脅(1965)/214
譯後記(代跋)/234

前言/序言
序 言
本書的研究成果試圖將哲學思考中的當前困境與人類未來前景的具體難題聯繫在一起。
不同國家的其他作者已經對當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進行了出色而廣泛的論述。本書試圖採取一種不同的路徑,它試圖去探討決定當代工業文化基礎的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從而去發現這個概念本質上是否包含損害自己的缺陷。
在寫作本書的當下,民主國家的各個民族正在面臨著如何使自己的勝利最終完成的問題。他們必須制定並且實施人道原則,而戰爭中的犧牲正是因為這一原則而付出的。當前的社會成就的潛力遠遠超出所有那些曾在其烏托邦計劃中勾勒”真正人類社會”這類觀念的哲學家們和政治家們的期待。不過,當前一種普遍的恐懼和幻滅的感覺依然存在。然而即便相比於最早一批人文主義者構想出人類之”希望”的茫然摸索時代,今天這些”希望”似乎距離得到實現越來越遠了。看起來即便技術性知識拓展了人類的思想和活動的視野,他作為個體的自主性、他抵抗日益增長的操縱大眾之機構的能力、他的想像能力、他的獨立判斷能力似乎都在削弱。伴隨啟蒙的技術設施的進步的是非人化的過程。這一進程使得它曾經設想要去實現的目標——”人”的觀念——面臨被廢除的危險。這個情況是不是整個社會的普遍上升的某個必要階段,或者它是否將使得剛被擊垮的新野蠻主義再度在戰場上出現,至少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準確闡釋當前在公眾思想和人類本性中正在發生的關鍵變化。
以下各章 節 代表的是一種闡明這些根本性變化的哲學意蘊的努力。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似乎有必要探討一些普遍盛行的、作為我們文明某些層面之折射的思想流派。筆者這麼做並不是要去提倡某種行動方案。恰恰相反,筆者認為,想要把每一種觀念都轉化成行動,或者轉化成一種主動節 制行動的傾向,正是現代文明危機的一種徵候:為行動而行動絕不比為思考而思考更高級,甚至比後者更低級。在我看來,正如我們的文明所理解和實踐的那樣,持續進展中的”合理化”進程正趨於將理性的真正本質消滅,而”合理化”進程正是以”理性”之名為人們所擁護的。
本書幾個章 節 的一部分是在1944 春季我于哥倫比亞大學所做的幾次公共講座內容的基礎上完成的。目前呈現出來的樣貌某種程度上反映的只是這些講座內容的原初結構,而未能努力讓材料呈現出更為緊湊的組織結構。這些講座當時試圖以簡要形式概述我近年來和阿多諾(Adorno)一起合作而成的綜合性哲學理論的某些方面。已經很難說到底哪些想法是從他的頭腦中產生,哪些是從我的頭腦中產生。我們的哲學已經是一個整體。我的朋友洛文塔爾(Lowenthal)在合作中的不懈付出以及他作為一個社會學家的建議也為此書作出了極為珍貴的貢獻。
最後,必須一直要承認的是,如果離開了過去二十年來”社會研究所”所提供的物質上的保障和智識上的團結,我的所有作品都是不可想像的。謹此銘記。
麥克斯 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
社會研究所(哥倫比亞大 學)
1946 年3 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