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信息文明研究 ISBN:978752271584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王水興 頁數:17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56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全球信息社會深度發展,人類邁向信息文明時代。要校準人類創造的信息文明形態,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離不開信息世界觀和方法論。本書關注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的建構、唯物辯證法與信息文明的關係、人工智慧與數據化商品、人工智慧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人工智慧與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人工智慧與「軟工作」、新時代中國信息文明發展戰略等問題,從馬克思主義整體出發,解析人類創造的信息文明形態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者簡介 王水興,男,江西九江人,法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就職于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課題的研究。先後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學術界》等期刊發表文章30餘篇。曾榮獲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論文一等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目錄 緒論一 文明的信息化與信息的文明化 二 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信息文明 三 信息文明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 第一章 信息世界及其存在邏輯 第一節 信息建構了信息世界觀 一 信息技術建構了信息存在 二 信息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三 信息何以形成信息世界觀 第二節 信息世界的獨特性及其在物質世界中的作用 一 信息世界呈現的獨特性 二 信息技術的迭代發展不斷豐富信息世界 三 信息建構了多維的信息文明形態 第三節 信息方式及其重要意義 一 關於信息方式內涵的討論 二 走向信息方式是文明演進的必然趨向 三 信息方式的哲學意蘊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的出場 一 人的信息活動的哲學審視 二 信息時代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與發展 三 全球信息社會治理主導權激烈博弈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基本範疇與理論 一 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基本範疇 二 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基本理論 第三節 以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引領全球信息社會發展 一 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的實踐為構建2l世紀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提供了實踐基礎 二 信息化發展與21世紀中國和平崛起的歷史合流為馬克思主義信息哲學引領全球信息社會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以唯物辯證法考察信息文明 第一節 世界的普遍聯繫性與信息文明 一 世界的普遍聯繫性呈現在信息文明圖景中 二 世界的普遍聯繫是信息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 世界的普遍聯繫內在地規定了信息文明的包容性 第二節 世界的發展性與信息文明 第三節 信息文明與世界的聯繫發展的基本環節 一 信息文明視角的整體和部分 二 信息文明視角的內容與形式 三 信息視角的現象與本質 四 信息文明視角的原因和結果 五 信息文明視角的必然與偶然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人工智慧+」時代作為商品的數據 第一節 泛在的數據化環境下的重大矛盾 第二節 私有制生產方式的「人工智慧+」社會 第三節 公有制生產方式的「人工智慧+」社會 第四節 人工智慧技術異化如何避免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人工智慧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審思 第一節 人工智慧不創造價值 第二節 人工智慧不會使勞動階級成為「無用階級」 第三節 人工智慧不能自發消解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 第四節 智能時代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變」與「不變」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人工智慧+」時代「軟工作」興起 第一節 從批判「異化勞動」到提出「消滅勞動」 第二節 「人工智慧+」時代「軟工作」興起 第三節 「軟工作」興起的現實意義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人工智慧與人的本質的「新發展」 第一節 人工智慧與人的總體性關係 第二節 人工智慧豐富了人的本質 第三節 人工智慧豐富了人的類本質 第四節 人工智慧拓展了人的本質限度 第五節 人工智慧拓展了人的本質實現路徑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新時代中國信息文明發展戰略思想 第一節 新時代中國信息化發展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 網路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思想的萌發和形成 二 網路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思想的成熟 第二節 中國建設信息文明的戰略意義 一 中國建設信息文明是應對信息化浪潮挑戰的需要 二 中國建設信息文明是贏得比較優勢的需要 第三節 中國建設信息文明應處理好四大關係 一 信息化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係 二 信息化與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關係 三 信息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係 四 信息資源開放與保護的關係 第四節 推進中國信息文明建設的戰略共識 一 增強全社會信息化意識 二 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 三 培養宏大的信息技術人才隊伍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