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工藝 柳宗悅 978755381752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嶽麓書社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日本手工藝
ISBN:9787553817521
出版社:嶽麓書社
著編譯者:柳宗悅
叢書名:美學圖書館系列
頁數:2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24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一]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寫給肩負未來的年輕人的民藝經典作品
·歷時20年走遍日本各地,尋找生活道具之美
·以文字形式繪製出巨幅手工藝地圖,是研究日本手工藝情況的重要資料
[編輯推薦二]
倖存于戰亂中的珍貴手稿,至今仍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沒有比手工藝更樸素真誠的美!「手工藝是最具人性的工作。」
·講述傳統工藝的重要性
·揭示手工藝的現狀
·提出未來發展的課題
·融入對手工藝的振興願望
[編輯推薦三]
「中國最美的書」得主苗倩傾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在呈現東方美學的魅力
·封面:118g 水瑟紙 觸感柔軟
·內封:116g 色紙 明亮的緋紅色
·環襯:70g 廣告紙 logo印青金
·內文:80g 順紋膠版紙
[編輯推薦四]
豆瓣2023年度譯者呂靈芝全新譯本
·文字精準簡練
·閱讀絲滑體驗

內容簡介
《日本手工藝》是柳宗悅為肩負未來的年輕人寫下的經典作品。他去往日本各地,20年間不斷地探尋真正具有美的生活道具,為讀者介紹手工藝品的美好品質。跟隨柳宗悅的腳步,我們一邊想象當地的各色工藝技巧,一邊感受日本的自然、歷史和傳統,正如柳宗悅所說,「手工藝是最具人性的工作」。

作者簡介
作者:柳宗悅
日本民藝運動倡導者、美術評論家、思想家。
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參与過文藝雜誌《白樺》的創刊,在研究宗教哲學時,被朝鮮陶瓷器的美吸引,把目光投向了無名工匠製作的民間日用品上。他在日本各地進行手工藝的調查、研究與收藏,創造了稱讚民間工藝品之美的「民藝」一詞,開啟了真正的民藝運動。1936年就任日本民藝館初代館長。1957年被授予「文化功勞者」稱號。
著有《日本手工藝》《民藝四十年》《工藝文化》《工藝之道》等。
譯者:呂靈芝
職業譯者,從業10年,譯作類型包含文學、社科、生活、經管、文化、哲學等。主要譯作有伊?幸太郎《餘生皆假期》、豬飼隆明《西鄉隆盛 : 通往西南戰爭的道路》、松井忠三《解密無印良品》、都築響一《東京右半分》等。

目錄

前言 手工藝的國度
第一章工藝品的背景
第二章日本的工藝品
第三章工藝品的性質
後記

精彩書摘
手工藝的國度
不知各位是否仔細想過,直至今日,日本仍是出產優秀手工藝品的國度。編撰本書的目的,就是將這個事實廣而告之。在西方世界,由於機器過於普及,手工藝已經衰退了。可是,倘若過於依賴機器生產,會出現種種害處。因此,各國都在努力重振手工技藝。為何有了機器,我們還需要手工藝呢?那是因為許多物品只靠機器無法生產出來,還有許多東西,是機器無法孕育的。如果將一切交給機器完成,國民的特色就會漸漸貧乏。皆因機器的發展傾向是世界通用的。而且遺憾的是,使用機器的目的是逐利,因此機器製造的東西總會顯得粗糙。而且人一旦成為機器的附屬,就被剝奪了工作的樂趣。由於以上種種問題,好的機器製品變得越來越少了。為了彌補這些缺點,我們必須保護手工藝。手工藝的優點往往體現在它蘊含著濃厚的民族特色,以及每一樣物品都是精心製作而成。手工藝維持了自由與責任感,因此工作會帶來愉悅,並激發出創造新事物的力量。因此可以認為,手工藝是最具人性的工作。我認為,它的最大特性就在於此。倘若這種人性化的工作不復存在,世界將會失去無數美麗的事物。因此不得不說,各國在推動機器發展的同時重視手工藝,具有理所當然的緣由。在西方世界,「手工製作的東西」甚至已經等同於「好東西」。人類的雙手,具備了值得信任的特質。
與歐美的情況相比,就會發現日本還是一個手工藝較為發達的國家。日本各地至今仍有人用雙手製作富有特色的物品。譬如手工紙、手工陶瓷,等等。當今世界,已經罕有像日本這樣堅持手工生產此類物品的國家。
令人遺憾的是,日本反倒對手工技藝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僅如此,手工藝落後於時代的想法反而越來越普及。為此,許多手工藝漸漸失傳了。再這樣下去,手工藝將會不斷衰退,進入只有機器生產的時代。我們不能重蹈西方的覆轍,應該進一步推動手工藝的發展,保護日本特有的美。我們的任務就是發現手工藝的優點,並將其發揚光大。為此,我們首先要知道日本目前存在著什麼樣的優秀手工藝,以及它們存在的地方。這便是本書的目的所在。倘若有機會到日本各地旅行,請帶上這本書。想必它將成為各位的旅行良友。
我認為,日本這個國家可以稱之為「手工之國」。每個人都知道日本國民是心靈手巧的人。且看我們的語言中,有多少與「手」有關的詞彙吧。「上手」「下手」二詞直接表達了手工的巧與不巧。另有「手堅?」(靠得住)、「手並????」(精於此道)、「手柄?立??」(立功)、「手本???」(樹立榜樣),都是與手有關的表達。說一個人有「手腕」,是指其力量強大。因此衍生出了「腕利」(有能的)、「腕揃」(精英匯聚)等詞彙。而且在日語中,譬如「??手」(閱讀者)、「書?手」(書寫者)、「聞?手」(傾聽者)、「騎?手」(騎手),等等,幾乎所有動詞加上一個「手」字,都能表示人的作用,與手相關的詞彙數量才會如此龐大。手與機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與心相連。機器沒有心。我認為,這就是手工藝能夠產生奇?的原因。它不僅僅是動手,因為手始終連著心,故能從無到有,讓工作產生愉悅,並且保守道德。這也是讓物品具有美的原因。也可以說,手工藝就是心的作用。世上可曾存在比人的雙手更具神秘性的機器?我們必須深入思考,依靠雙手的工作為何對一個國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
自然賦予人類的雙手,在當今日本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前言/序言

我在戰爭中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所記內容主要是昭和十五年(1940)前後的日本手工藝狀況。戰爭也許會讓眾多手工藝失傳,因此我記錄在這本書中的某些手工藝,到了戰爭結束的現在,恐怕已經不復存在。以沖繩為例,那裡有許多東西已經成了人們的記憶。但我相信,無論在什麼地方,一度失落的東西,最終都將重新出現。
當下正是在工藝方面重建日本的關鍵時刻。今後,人們對手工藝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不知幸或不幸,此時重新審視其意義的機會已經降臨。日本必須激活本國的手工藝。因此,這本書雖然講述了戰爭爆發前的日本手工藝,但到戰後反而成了必不可少的指引。即使書中某些部分現在已經無法尋覓,我也要將它付梓,當作回憶的記錄。若有人能通過這本書回顧到什麼地方存在過怎樣的傳統,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新的東西,作者將不勝感激。
最後,我要稍微提幾句本書出版時的幾件小事。這本書三年前就創作完畢,按照日本出版文化協會的規定接受了審查。現在回想起來也許能當作笑料,由於書中存在大量被判定為不恰當的言辭,稿件曾被發回來進行修訂。譬如講述佐渡島時提及了順德帝,那段文字被加上了「絕對刪除」的硃筆。講述地理環境時,我寫道:「日本是一座島國,而非朝鮮那樣的半島。」其中提到朝鮮的部分都被劃掉。提及岐阜提燈時,我這樣寫道:「它雖然沒有強大的美,但體現了熱愛和平的心。」被勒令不可使用「和平」二字。另有相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後來,終於入了審閱者法眼的修訂稿交由東雲堂組 版,卻因戰爭爆發而未能完成,同樣不知幸或不幸。再加上其他種種事宜,這本書的出版工作就此停 滯,後來轉由靖文社重新出版。如此一來二去,戰爭已經結束,嚴格的規制被撤銷,「文協」也在不 久之後解散了。我得以重新校訂原稿,進行了多處增補修訂,令其面目一新。
此書本是為青少年所寫,因此寫作時注意使用了平易的敘述,無奈我並不習慣這種寫法,最後結果可能差強人意,反倒更適合作為普通人的科普書籍。關於本書的創作意圖,已在卷末後記提及。
回想當初,本書草稿能夠幸免於難,已是極大的幸運。本應同時出版的更詳盡作品《民藝圖錄·現 代篇》卻不幸化為灰燼,使長年的努力成為徒勞。它本可以成為本書的最佳參考書目,為此我感到無 比痛心。
本書出版之際,得到新井直彌與南方靖一郎兩位先生鼎力支持,還要感謝齋藤一二君為我提供了安靜的書房進行原稿修訂。最後,荒木道子女士為校正提供了極大幫助,在此也要對她表示感謝。
昭和廿一年(1946)正月下浣
于總州九十九里?寓所
柳宗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